第42章 西軍錢莊

字數:7454   加入書籤

A+A-


    宣和五年,北方金國把遼國打的是稀裏嘩啦,陝西路卻是天災肆虐。
    先是大旱,接著蝗災便如約而至。幸好,在何灌的技術團隊的指導下,由常同總負責的水利工程頗有成效,很大程度上減緩旱情。
    另外,劉錡提倡大力發展的禽類養殖業,在蝗災來臨的時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李椿年的指揮下,蝗災很快就被控製住了。
    除了幾百萬隻雞鴨鵝被蝗蟲喂得膘肥體壯外,蝗蟲烤串也成了陝西名噪一時的小吃。老百姓大力捕捉蝗蟲,要麽拿去官府兌換糧食,要麽去掉頭足翅膀,穿在樹枝上用火烤炙。被烤得流油的蝗蟲,金黃酥脆,香氣撲鼻,口感極佳。更有會吃的,弄出來什麽椒鹽版、油炸版。甚至被捕捉後,被成批販賣到沒有蝗災的州縣酒樓裏做成下酒菜供人們享用。
    以至最後李椿年都遺憾地覺得,蝗災撲滅得太快,烤蝗蟲沒吃上幾次就沒地方可以抓到了。
    旱災、蝗災沒給便陝西造成多大的損失,可其他路州可就不一樣了。河北、京東、淮南赤地千裏,顆粒無收,大批饑民流亡。
    江南一帶剛鬧過兵匪,被糟蹋得亂七八糟,自然不是好地方。大家都聽說陝西路安定繁榮,去了還有地分。於是,浩浩蕩蕩的流民大軍再次開進了陝西,在早就嚴陣以待的收容司官吏的引導下,去往秦鳳路各路州縣定居。
    好日子沒過幾個月,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4年的三月,京師、河東、陝西發生大地震,蘭州損失最大。
    劉錡第一時間發布命令,震區所有軍隊投入搶險救災工作,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嚴禁趁亂搶劫財物,違者軍法處置。
    各軍區陸續殺了幾十個搶劫百姓的士卒後,劉錡的威望在老百姓的心中上升到了極點,軍中威信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有了軍隊的幫助,官府又及時的開倉賑濟,災後重建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劉錡又從災民中征召了幾百個能識文斷字的賬房先生,在各地專門負責統計損失、發放物資、戶籍清理等各類登記造冊工作。
    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讓老百姓和軍隊的關係變得十分融洽,本來大多數的兵員就來自於流民之中,做這些事就像幫助自己的家人一樣。
    劉錡趁機向士兵們灌輸“子弟兵”的思想,讓這些來自於陝西路之外的流民們,盡快認同自己的新身份,那就是既然來了陝西,那大家就都是陝西人。
    總之,災情雖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也帶來了大量人口、知識分子、技術人員、富戶甚至資金,秦鳳路的實力進一步增強。
    人口多了,糧食、食鹽、布匹等民生物資,短期內就緊張了不少。
    在樓鑄的組織安排下,各地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條不紊的發展有特色的農業生產,比如蔬菜、水果、水產養殖、畜牧業、禽類養殖、甚至還搞起了食品加工業,在劉錡的引導下,充分利用鹽鹵,搞起什麽火腿啊、醃肉啊、醃魚啊等等加工業。
    李椿年再次向劉錡建議,盡快發行軍票。岷州和鞏州以前本來就有“錢監”,也就是造幣局,一應設備倒是齊全的。隻是劉錡還沒想好軍票的具體形式,是用金屬幣還是用紙幣發行?要不要先成立錢莊再發行票據?
    劉錡最後決定,還是不要著急辦這件事。不過可以先進行設計,特別是注意防偽、母版保密等。
    其實劉錡已經早就把圖案的具體內容想好了,隻是一直沒有設計成實物。那就是後世的“工農兵”標誌,火槍正中,錘頭和鐮刀一左一右護衛。最下麵正中是一塊鐵砧,四周是麥粒圍成的花邊。象征著西軍士兵是從農人和匠人中產生而來,是農人和匠人的子弟兵,而士兵又護衛著廣大的農人和匠人。麥粒象征著人們生存的根本,糧食;鐵砧象征著發展進步的根本,技術!整個圖案呈鋸齒邊的圓形。
    劉錡放下筆,把圖稿拿給李椿年看,並把每個圖案象征的含義說給李椿年聽。
    李椿年聽完,皺了皺眉,說道:“除了農人、匠人,可還有商人、士人,為何沒有體現?”
    劉錡道:“商人、士人最初不也來自於農人、匠人嗎?再說商人販賣的難道不是農作物、手工作品?即便是酒樓,食料不也是農作物嗎?用的鍋盆、刀具不也是匠人打造?”
    李椿年愧道:“仲永受教了!”
    李椿年還提出修改意見,把鐵砧美化一樣,形狀是鐵砧,卻是“西”字的字樣,表明這是西軍出品。
    另外,建議劉錡不要使用火槍圖案,畢竟這是西軍的殺手鐧,還是隱藏起來比較好,不如用錐槍代替,錐槍為四棱刃,形如麥穗,也叫麥穗槍,鋒銳堅硬,做成圖案也非常合適。
    劉錡非常喜歡這幾個改動,立刻同意定稿。
    李椿年本就是農戶出身,倒也對這所謂階級身份不太在意。隻是對劉錡的想法感覺很新奇,感覺劉錡對這些底層百姓過於看重,無形之中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雖然李椿年沒明說,可劉錡心裏十分清楚,隻有讓百姓們感覺到自己地位的提升,才會珍惜眼前的一切,才會拚命維護自己的利益。另外,任何時候,老百姓都是需要領袖的,比如方臘,明明就是一個以宗教為名的大忽悠,什麽好處都沒落實到百姓頭上,卻能短時間就糊弄百餘萬老百姓跟著他造反。
    因此,劉錡並不擔心自己的威望會打折扣,相反,隻有他對百姓越好,威望才能越高。
    李椿年還是擔心目前這種事態,如果不盡快發行軍票,可能會出狀況,難以控製。
    劉錡忽然靈機一動,想到一個點子。
    他對李椿年說道:“我看不如先這樣。為全軍官兵製作軍官證和士兵證。有封麵,有內頁,”劉錡用手比劃了一下大小,接著說道:“軍餉折算成各類生活必用的實物,比如一定量的米麵、油鹽、雞鴨、豬羊牛肉等,於內頁印成表格,士卒可憑證領取實物,用不完的部分也可按定價兌換成一定麵額的軍票,用於購買其他所需物品。也可交與軍中錢莊保管存儲,隨時支取,也可兌換成銅錢去城中消費。軍中錢莊由將府作保,必不失信。”
    李椿年細細一想,驚訝道:“將軍果然高才,如此一來,既核準了將士身份,又直接把軍餉轉化成了實物,保證了屯田物資的銷路,還節省了大量銅錢。特別是錢莊的想法更是神來之筆,將士可以積累儲蓄,在外征戰之時,可以把儲蓄交與家人。官府也可以把軍功獎勵、陣亡傷殘撫恤直接發放到證上,不必攜帶大量錢帛隨軍,減輕了負擔。所有工作隻需文吏一支筆而已!”
    劉錡笑道:“正是如此!”
    李椿年辦事效率極高,加上這時代的印刷術相當發達,劉錡設計的圖案除了印在封麵上,還被當做水印印在了內頁裏,除了商品名、發放數量等信息,領用狀態一欄是專供文吏蓋章確認用。印章分為領用、兌換、核銷等類,由後勤官專人負責使用、保管。
    印刷精美的軍官證和士兵證除了麟府軍,其餘軍區全部執行。劉錡還是按慣例通報了折可求,隻是麟府軍早就成了折家楊家的私軍,對這個不感興趣,劉錡倒也不強求。
    軍官和士兵拿到之後,對圖案正中的“錐槍”非常歡迎,都覺得這是士兵地位的象征。也覺得這種形式很新穎,也很方便。特別是軍官證比士兵證製作得更精美,待遇也高出不少,讓普通士兵們非常羨慕。
    劉錡還順勢對官兵們的軍餉待遇進行了一番調整。普兵按一個月一貫,精兵按一個月三貫,取消伍長,保留什長,一個月五貫,什長之上是都頭,一個月十貫,都頭之上是部將,一個月二十貫,部將之上是副將,一個月一百貫,副將之上是主將,一個月三百貫,主將之上是統帥,一個月五百貫。
    這個標準已經比其他軍州的正規禁軍都要高上不少了,更何況軍餉折算的實物都是經過仔細核算而確定的固定價格,不受市價波動影響,無形中實際價值又高出不少。如此一來,好多秦鳳軍的老兵生活標準高了好大一截,特別是沒有什麽家庭負擔的軍人,結餘比例很大,等到退伍,娶媳婦蓋房子都不會有問題,因此都對劉錡感恩戴德。
    劉錡還鼓勵士卒婚配,女子們都以嫁給西軍士兵為榮。
    當然,麟府軍沒有這些待遇,他們屬於私軍,一切由家主說了算。盡管心裏羨慕,也不敢說什麽。折可求、楊宗閔更是不好提出什麽要求,當初西軍整編的時候,不願意交出軍隊一同整編,童貫調兵的時候,也沒有和劉錡一致行動,現在當然也不好說什麽。
    士兵證製度實施之後,對應的就是完善的軍籍製度和賞功撫恤製度。
    有了這些基礎工作,劉錡立刻著手建立錢莊。明月主管此事,派出受過劉錡專門訓練的影衛,帶著一幫劉錡精挑細選出來的賬房先生,去各軍區軍營裏設立錢莊。
    影衛的挑選訓練已經成了每年的例行工作,童軍營裏每年都有年紀達標的孩子,被挑選出來,一部分進入影衛訓練,一部分進入各部匠作營,還有一部分跟著明月學習管賬本事。
    二夫人出麵籌建錢莊,各部主將自然不敢怠慢,無條件配合,錢莊在極短時間內就建立起來並開始運營。
    錢莊是個新事物,因此,目前隻開展最簡單的業務,也就是最簡單的保管、記賬和兌換,其他的慢慢再來。二夫人親自作保,大家當然也放心,去錢莊辦理存取業務的士卒慢慢的多了起來。
    劉錡把包括折可求、楊宗閔在內的所有主將、副將、部將以及主管級文官召集在一起,就錢莊的事情向大家做了說明。
    劉錡說道:“錢莊的功能有很多,在這裏一時也說不完,也說不太清楚。總之,是一個對大家都很有利的事。如果運營得好,盈利不可計數!”
    眾人一陣唏噓,王猛說:“錡哥兒你說怎麽辦就是,說太多我也聽不明白,我隻知道跟著錡哥兒不會吃虧就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孝忠也笑道:“此言正合我意,將軍怎麽說,我就怎麽辦!”
    史斌、邵興等人自是出聲附和。
    折可求、楊宗閔也道:“九哥兒具體說說,我等要怎樣做?”
    劉錡笑道:“錢莊是我們整個西軍的根基,我劉錡作保,我家明月負責管理運營。大家如果信得過呢,就出資入股。也就是說,錢莊實際上就是我們大家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大家都是西軍宿將、元老,入股自是有優惠。錢莊全部股本作價一百萬貫,其中五十一萬貫屬整個西軍所有,這部分的盈利用作西軍的各種花費。剩下的四十九萬貫,就屬於我們在座的各位了。”劉錡接著說道。
    折可求問道:“不知具體如何分配?”
    劉錡道:“我建議五個軍區平分股份,這樣比較公平。”
    李椿年說道:“且慢。我認為股份中還應預留一些出來,將來可以吸納一些富商、官吏進來,這樣錢莊擴大規模的時候就不容易遭到地方上的抵製。”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劉錡見大家都沒有異議,道:“那就留出九萬貫備用。每個軍區八萬貫,共計四十萬貫。如何?”
    眾人紛紛稱是。
    李孝忠道:“每個軍區八萬貫,這股本的數字不小,各部將領不一定都拿的出來呀!”
    折可求財大氣粗地說道:“我們倒是沒問題。隻是不知錡哥兒說的優惠,卻在何處?”
    劉錡笑道:“這八萬貫,各軍區隻需出五成現銀便可,也就是四萬貫。”
    眾人一陣“嘶”聲,這加起來可是幾十萬貫的數目,劉錡上下嘴唇一碰,就送了出來?
    “四萬貫?也還是難得很哦!”李孝忠還是為難地說道。
    的確,幾萬貫聽起來就挺嚇人,即便李孝忠這樣的隴西大戶人家,一口氣拿出來也是做不到。
    劉錡道:“錢莊的股份,隻認憑證不認人,一百萬貫也就是一百萬股,每股麵額一貫。各位等於拿四萬貫買了八萬貫的股票,不足的部分,大家可以仍以一貫錢一股找人認購嘛!親朋好友、甚至是手下的軍卒均可以認購。”
    說罷,接著笑道:“實在湊不齊,軍區之間也可以互相轉讓。”
    “轉讓就算了!”王猛趕緊道:“我還是跟著錡哥兒,我讓麾下將士都來認購,有錢一起賺,即便是虧了,分擔起來也沒啥了不起的。”
    折可求問道:“怎麽認購,以何為憑證?”
    劉錡拿出幾張大小不一的精美票據說道:“各位,這上麵的麵額分別是一股、十股、一百股、五百股、一千股、五千股、一萬股。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認購。票據我會派人送到各軍區的軍營錢莊,大家各自回去準備吧!”
    會後,劉錡留住了折可求,兩人談了很久,劉錡仔細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還有折可存現在的位置,劉錡分析汴梁很有可能會繼續征調折家軍去山西一帶布防,防止或者阻止金軍南下。同時,折家會徹底丟掉府州這個經營了三百多年的大本營。
    折可求道:“既然官家聯金伐遼,那麽宋金就是盟國,金軍應該不會南下攻我大宋吧!”
    “盟國?”劉錡嘿嘿冷笑:“宋遼檀淵之盟又怎麽樣?我大宋不也做了背盟的小人嗎?盟約隻在國家強大的時候才有用。童貫伐遼已經把家底敗光了,不僅讓遼國出了口惡氣,也讓金國看清了我大宋外強中幹的虛實。金軍一旦滅掉遼國,必會趁勢南下侵宋。”
    折可求沉默了半晌,站起身來,對劉錡拱了拱手道:“錡哥兒說的有理,有軍情一定及時通報過來。”
    劉錡心知折可求不會和自己一致行動,心下歎了口氣,拱手道:“好吧,大舅哥保重!”
    劉錡和李椿年私下聊過借款利息的問題,李椿年的回答讓劉錡心驚膽戰也暗自欣喜。
    原來,這時代的貸款利息高的離譜。年息100是正常狀態,還不算利滾利。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搞出來一個《青苗法》之後,雖然規定了年息不得超過20,後來也因各種原因搞成了層層加息,強行攤派,百姓抵製,最後改革失敗。
    晚上,明月從錢莊回到將府,劉錡就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