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劉經被殺
字數:4313 加入書籤
天色漸晚。宜興縣衙。
劉經還在這裏和幾個文書清算著賬目,這次出兵收獲頗豐,劉經的心情著實不錯。
忽聽衛兵來報,嶽飜求見。
劉經和嶽飜其實並不太熟,不過嶽飛的親弟弟前來求見自己,那是自然要見的。
劉經趕忙道:“快快有請。”
嶽飜見到劉經,連忙施禮道:“劉大哥,今日姚家表哥從前線回來探望,母親大人心中高興,在宅中設了家宴,特命小弟前來相請。”
劉經笑道:“老夫人相請,劉經實在是受寵若驚。隻是貴府家宴,不好叨擾,煩請老弟回稟老夫人,劉經多謝老夫人美意,酒宴就不去了吧!”
嶽飜笑道:“劉大哥不必推辭,我家大哥平日待劉大哥如親生兄長,母親大人更是視劉大哥如自家子侄。名為家宴,不過是我們一家人一起熱鬧熱鬧罷了!劉大哥又何必如此拘束?”
劉經哈哈大笑道:“既如此,劉經正好肚中饑餓,便與老弟同去。前日在溧陽與姚兄弟拌了幾句嘴,今日正好借老夫人的酒向他賠罪。”
說著,一把便摟住嶽飜的肩膀,大步往衙外走去。
嶽飜見劉經居然如此磊落,對自己並未生疑,心中略有不忍,可想起嫂嫂的囑咐,便收起心思,陪著劉經回到了嶽宅。
劉經隻帶了兩個親兵隨行,進門後,便被家中管事請去偏房就座飲茶。劉經興衝衝地隨嶽飜來到正廳,看到李娃正坐在主位上和姚政說著話。
劉經大步走進廳內,哈哈笑道:“與弟妹見禮了!老夫人還沒來嗎?劉經還要和她老人家請安呢!”
李娃低下身子福了一福,口中笑道:“劉大哥多禮了!母親還在後宅休息,待會便出來。”
劉經點點頭,又麵向姚政抱拳道:“姚兄弟,前日都是老哥哥我不對,太過意氣用事,姚兄弟可萬萬不要放在心上,老哥哥我在這裏向姚兄弟賠罪了。”
姚政端坐不動,冷笑道:“劉統領在軍中資曆深厚,一言九鼎。連我表哥都尚且不放在眼裏,何況吾等?”
劉經沒想到在如此場合,姚政竟然完全不給自己麵子,臉臊的通紅,一時不知道說什麽才好,隻好求援地看向李娃。
誰知李娃也變臉厲聲道:“劉大哥,枉我夫君待你如兄弟,可你卻趁我夫君外出征戰,暗派士兵圈禁我等,欲加害我全家老小,卻是為何?”
“啊!”劉經莫名其妙,結結巴巴地辯道:“不、不、不可能,怎會有這等事?弟妹莫不是搞錯了!”
李娃大聲喝道:“劉經,此事我合府上下俱可作證,休要狡辯。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等不義!來呀~!”
李娃抓起一隻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
隨著“啪”地一聲茶杯破碎聲響起,隻見前廳的屏風帷幕後,“刷刷刷”地竄出十數條矯健的身影,俱是姚政的親衛,手握利刃,刀光閃閃,團團圍住了劉經。
劉經大驚,高聲叫道:“弟妹不要誤會,劉經發誓絕無相害之心。千萬不要衝動啊!否則待嶽兄弟回來,弟妹該當如何交代?”
李娃昂首走上一步,冷笑道:“劉大哥不必操心,今日送劉大哥歸西,乃是為我夫君除掉一個禍患。”說罷,對著眾軍士厲聲喝道:“動手!”
話音未落,就見刀光閃動,血肉橫飛。劉經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慘死在了亂刀之下,帶來的兩個親兵自然也沒逃脫,被嶽飜一人一刀結果在了廂房裏。
一夜很快過去。
次日,劉立去府衙找劉經說事,卻遍尋不見。聽文書說,昨夜劉統製被請去嶽府喝酒了,估計喝多了還沒起床吧。劉立不疑有他,便去城外軍營尋劉剛。
剛到城門邊,卻見遠遠來了一隊人馬,竟有三四千人之多,趕緊上城仔細看去,將旗上鬥大的一個“徐”字,知道是徐慶的部隊。
劉立趕緊出城,叫上劉剛一起迎了出去。劉剛正在為昨日姚政回來心煩,今日又見徐慶率大軍過來,更是心虛不已。
劉立正待詢問徐慶為何突然回軍宜興,卻見城中跑來一騎,正是姚政。
姚政策馬來到徐慶身邊,微一點頭,使了個眼色,大聲道:“劉經作亂,意圖不軌,昨夜已經伏誅。其部屬軍士,一律在營中待命,不得喧嘩鬧事,違令者以煽動叛亂論斬!”
劉立驚得差一點從馬上掉下來,他顫聲問道:“劉統領被你們殺了?你們有何權利這麽做?”
徐慶揮動手中長槍,森然道:“劉經派兵圈禁嶽家老小,意欲加害!此事證據確鑿,爾等還有甚疑問?莫不是爾等也參與其中不成?”
劉剛這時還沒回過神來,嘴裏喃喃道:“我沒有做……我沒有做……”
劉立聽弟弟嘴裏嘟囔,心知不妙,氣不打一處來,大喝道:“此乃誣陷,劉統製被爾等冤殺,吾等不服!”說罷,拉起劉剛的馬韁,掉頭便跑,打算回到軍營,調動兵馬對抗。
姚政“嘿嘿”一笑,不緊不慢地彎弓搭箭,“嗖”地一聲,正中劉剛背心。劉剛“啊”地一聲慘呼,登時斃命,摔下馬來。
徐慶卻是雙腿一夾馬腹,策馬追了上去,不多久,便追上了劉立。劉立本來就遠不是徐慶的對手,更不說此時還不曾帶了兵器,麵對徐慶毫無抵抗之力,隻見掄起槍杆,一下就把劉立砸落在了馬下。
徐慶正待俯身去捉,卻見姚政單掌豎起,狠狠往下做了一個劈砍的動作,意思是別留活口。徐慶心下明白,身形一轉,手中大槍高高舉起,慘叫聲中,死死地把劉立釘在了地上。
跟著劉立、劉剛出來的十幾個親兵嚇得趕緊跪地求饒,姚政道:“此事俱由劉經而起,與你們無關,無需害怕。回到營中,兄弟們問起,你們據實以告便可!”
眾軍士連聲稱是。
在徐慶、姚政的招撫下,路尚率本部中軍彈壓了前後兩軍的混亂後,表示願意接受嶽統製的約束,至此,劉經所部三千餘人盡歸嶽飛所得。
清水亭、牛首山、新城、靖安河……嶽飛率軍連戰連捷,軍力迅速擴大。盤踞在周圍各州縣的民軍、簽軍、流民、盜賊競相投靠,一時竟有十萬餘眾。
嶽飛也到了越州,獻俘之後,終於見到了當年的康王、如今的官家趙構,和趙構傾心交談,展望了自己的戰略構想,深得趙構讚賞,補嶽飛武功大夫第十五階)、昌州防禦使,通、泰州南通、泰州)鎮撫使兼泰州知州。
宋朝的鎮撫使是由中央委派負責一個地區或幾個州府軍事防務的臨時設官。負責轄區軍事防務兼理民政、財政等事務,這是一個有實權的職務。
嶽飛此時已經成長為宋廷的一個方麵大員,放在後世,就相當於掛上將銜的野戰軍旅長,雖還是旅長職務,可部眾卻超過一個軍,同時又是兩個軍分區司令員,而且還兼任地方上的市委書記兼市長,全是實實在在的軍政一把手。
紹興元年七月,宋廷又將嶽飛所部的軍號定名為神武右副軍,任命嶽飛為統製。
十月,授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
十一月,嶽飛部改號神武副軍,嶽飛升為都統製,【嶽家軍】正式成軍。
嶽飛先後任武功大夫昌州防禦使、神武右副軍統製;
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神武副軍都統製、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都總管;
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神武副軍都統製;
鎮南軍承宣使、神武副軍都統製、江南西路沿江製置使、江南西路舒蘄州製置使。
短短時日,軍職便由第十五階躍升至第九階。
宣撫使、安撫使為諸路災傷及用兵的特遣使臣,製置使是宋朝邊疆地區臨時性的軍事統帥。宣撫使、製置使都是方麵大員。
此時,劉錡前世的偶像,嶽飛嶽元帥已快封神,既是野戰集團軍統兵大將,又是戰區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