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滑之術:亂世中的生存智慧

字數:4116   加入書籤

A+A-


    董烈被斥後,朝廷局勢愈發微妙。漢帝雖不滿權臣專權,卻無實權抗衡,見穀陽城兵農商三業興旺,便暗中派內侍送來密詔,封石禾為“鎮東將軍”,許他自行募兵護境,實則想借穀陽城的力量牽製朝中各方勢力。
    消息傳到京城,立刻掀起波瀾。以司徒王允為首的忠臣派聽聞後,連夜派門生送來了一封親筆信“石將軍手握雄兵,當以安天下為己任。如今奸佞環伺,百姓流離,若將軍能堅守初心,護農通商、保境安民,便是天下之幸。”信中還附上了洛陽周邊災情的詳細奏報,懇請穀陽城調撥餘糧賑濟災民。
    而此時,失勢的董烈並未甘心。他讓心腹李儒改名換姓,再次潛入洛陽,這一次卻繞過了馮淵,直接找到了石禾軍中的一個舊識——偏將周奎。周奎曾因糧草短缺克扣過軍餉,被石禾重罰,心中一直懷恨在心。李儒找到他時,遞上一箱金銀“董太尉說了,隻要將軍肯在軍中散布穀陽城‘擁兵自重、意圖謀反’的流言,再設法拖延賑災糧的運輸,將來必有你封侯拜將之日。”周奎看著滿箱財寶,眼中閃過貪婪,當即應下。
    石禾收到王允的信時,正在共耕田查看新麥長勢。他讀罷信,對張燕歎道“王司徒字字懇切,句句不離百姓,這才是臣子的擔當。”當即下令打開糧倉,調撥三萬石糧食,由趙虎親自押送前往災區,臨行前反複叮囑“務必親自交到災民手中,不得經他人之手。”
    可糧食剛出穀陽城,周奎便暗中讓人在軍中散布謠言“石將軍私藏糧草,不肯上交朝廷,如今卻借賑災之名收買人心,怕是要反了!”一時間,軍中人心浮動,幾個不明真相的士兵竟在營中議論紛紛。趙虎得知後怒不可遏,想將造謠者抓來問斬,石禾卻攔住他“謠言止於智者,若強行鎮壓,反而顯得心虛。”
    他隨即召集全軍將士,站在糧倉前敞開大門“諸位請看,穀陽城的糧食,一半入軍需,一半濟災民,賬目全在賬房,任何人都可查驗。我石禾若有半分私心,甘受軍法處置!”將士們看著糧倉中堆積如山的糧食,又想起這些年石禾與他們同吃同住、從未克扣糧餉,謠言不攻自破。周奎躲在人群中,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與此同時,張燕在洛陽城的眼線傳來消息李儒化名“李先生”,頻繁與周奎接觸,還暗中勾結了幾個災區的貪官,準備在賑災糧過境時動手腳。張燕立刻將消息告知石禾“這些人想劫走糧食,再嫁禍給咱們,讓朝廷治罪。”
    石禾眼中寒光一閃“敢動賑災糧,便是與天下百姓為敵。傳我命令,讓趙虎在糧隊必經的野狼穀設伏,務必活捉李儒,查清背後主使。”他特意囑咐“留活口,我要讓天下人看看,到底是誰在借天災行陰謀。”
    三日後,野狼穀果然傳來廝殺聲。李儒帶著貪官豢養的死士襲擊糧隊,卻不知趙虎早有準備。一番激戰,死士被盡數殲滅,李儒被生擒活捉,從他身上搜出了與周奎、貪官的往來書信,字字句句皆是如何截留糧食、構陷穀陽城的陰謀。
    石禾將李儒與書信押解至洛陽,當著前來巡查的禦史麵公審。李儒起初還想狡辯,可當周奎被押上堂,見了書信後癱倒認罪,他便再無抵賴餘地。真相大白後,洛陽百姓怒不可遏,紛紛咒罵董烈與貪官“喪盡天良”。漢帝得知後震怒,當即下令將李儒斬首示眾,周奎革去軍職流放邊疆,連坐的貪官多達十餘人,董烈也因“教唆構陷、危害賑災”被削去太尉之職,徹底失勢。
    事後,王允親自來到穀陽城,對石禾深施一禮“將軍以誠信破謠言,以智勇擒奸佞,保住了災民的活命糧,真乃忠臣也。”石禾扶起他“司徒言重了,我隻是做了該做的事。”
    張燕在旁感慨道“其實真情與假意、忠臣與奸臣,從來都不難分辨。真心者,言必及民,行必務實;假意者,言必稱利,行必藏私。就像王司徒的信,字裏行間都是災民疾苦;而董烈的計,步步都在算計權勢。”
    那日之後,穀陽城“忠勇愛民”的名聲傳遍中原,不僅百姓紛紛歸附,連朝中不少有識之士都暗中與石禾往來,願為穀陽城的三業興旺出一份力。石禾與張燕站在三業閣上,看著往來的商隊、耕作的農夫、巡邏的士兵,心中愈發清楚亂世之中,唯有以真情待民、以忠誠報國,才能在波譎雲詭的明爭暗鬥中站穩腳跟,才能讓穀陽城的希望之花,在風雨中開得愈發繁盛。
    董烈倒台後,穀陽城雖贏得了民心,卻也成了朝廷各方勢力試探的焦點。有朝臣奏請漢帝調石禾入京輔政,明著是重用,實則想將他調離根基;也有地方諸侯派人送來厚禮,名為“結盟”,實則想拉攏穀陽城的兵力與商路。石禾每日收到的書信堆滿案頭,有示好,有試探,更有暗藏機鋒的脅迫。
    這日,王允的門生再次到訪,帶來一封密信。信中王允直言“京城水深,各方勢力皆欲拉攏將軍,然真心者少,利用者多。將軍若一味剛直,恐遭群起而攻之。沈先生《處世策》有雲‘外圓內方’,當學水之形,遇方則方,遇圓則圓,方能在漩渦中保全自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石禾將信遞給張燕,眉頭微蹙“王司徒是讓我學圓滑?可我向來不喜拐彎抹角,是非曲直,明說便是。”張燕讀罷信,卻輕聲道“將軍以為,圓滑便是虛偽嗎?前些日子處理馮淵之事,您沒有直接問罪,而是讓他交出藥材管理權,這何嚐不是一種圓滑?若當時一味強硬,商盟必亂,洛陽商路也會受損。”
    她指著窗外的桃樹“您看這樹枝,遇到狂風會彎腰,卻不會折斷;若是硬挺,反而易被吹斷。圓滑不是沒原則,而是把原則藏在柔軟的方式裏。就像咱們和胡商打交道,若隻談利益不談情誼,他們怎會冒險幫咱們尋胭脂根?若一味退讓不講底線,又會被視作軟弱可欺。”
    恰逢此時,南方諸侯劉表派使者前來,名義上是“贈送良種”,實則想讓穀陽城低價供應桃花布,還暗示若不答應,便會阻斷南方的染料運輸。使者言辭傲慢,言語間不斷試探石禾的態度“劉將軍說了,穀陽城若願結好南方,將來糧草、兵源皆可相助;若是不肯,怕是……”
    趙虎在旁按捺不住怒火“這劉表分明是要挾!將軍,咱們不必理會!”石禾卻示意他稍安勿躁,對使者笑道“劉將軍的好意,石某心領。良種我們收下,至於桃花布,穀陽城的定價向來公平,但若南方商戶願來批量采購,我們可按‘友鄰價’讓利一成。至於染料運輸,天下商路本就該互通有無,若真被阻斷,損失的何止是穀陽城?”
    這番話既沒答應無理要求,也沒直接拒絕,反而用“友鄰價”給了台階,又點出雙方利益綁定的關鍵。使者一時語塞,隻得悻悻離去。待使者走後,趙虎不解“將軍為何不直接回絕?這般繞圈子,豈不是顯得咱們怕了他?”
    石禾搖搖頭“劉表勢大,眼下不宜與他翻臉。讓利一成是‘圓’,守住定價底線是‘方’。若直接回絕,他斷了染料,咱們的紫草染生意會受影響;若全盤答應,他必會得寸進尺。這般圓滑應對,既保了商路,也讓他知道咱們不好欺負。”
    張燕補充道“就像染布時的固色,太過剛硬的染料容易脆裂,摻些柔化劑反而更耐用。處世也是如此,全然剛直,易被外力摧折;隻剩圓滑,又會失了本心。咱們要學的,是‘外圓內方’——外在的應對可以靈活,內心的原則必須堅守。”
    不久後,漢帝果然下旨召石禾入京。石禾接旨後,並未立刻應召,而是讓張燕備了兩份厚禮一份是穀陽城的新糧與紫草布,送予漢帝,附信稱“穀陽城百業初興,需臣鎮守,待秋收後必入京述職”;另一份是共耕田的高產稻種,送予朝中重臣,信中詳述農耕之利,不提政事。
    這份“圓滑”的應對,讓漢帝找不到問責的理由,朝中重臣也因稻種之事對石禾多了幾分好感。王允得知後,在信中讚道“將軍已悟圓滑真諦——不為妥協,隻為更好地堅守。”
    這日,石禾與張燕在染坊查看新布,見工匠們正用柔化劑調和染料,染出的布料既鮮亮又柔韌。石禾拿起一匹布笑道“你看這布,剛硬則易斷,柔軟則無骨,剛柔相濟才是好布。人在亂世立足,何嚐不是如此?”
    張燕點頭“圓滑不是違心討好,而是避開鋒芒的智慧;不是放棄原則,而是曲線達成目標的策略。就像咱們對商盟、對胡商、對朝廷的種種應對,看似繞了彎,實則始終在朝著‘護民、興商、守土’的方向走。”
    夕陽透過染坊的窗欞,照在布料上的桃花紋路上,柔和而堅定。石禾漸漸明白,所謂圓滑,從來不是隨波逐流的世故,而是亂世中保護初心的鎧甲。它讓真情不被辜負,讓忠誠不被埋沒,讓穀陽城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既能守住底線,又能穩步前行——這便是圓滑的真正意義以柔克剛,以智保仁。
    喜歡風水雲雷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風水雲雷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