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黃河淚
字數:4444 加入書籤
吉普車在黃河大堤上顛簸前行,車輪卷起的黃沙撲打在車窗上,發出細碎的聲響。
楊進京望著窗外廣袤的灘區,上輩子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1998年那場大洪水,就是從這裏決的口子。
"楊書記,前麵就是劉家窪了。"鄉黨委書記老馬指著遠處一片低矮的土房,"全縣最窮的村。"
車剛停穩,一群光腳的孩子就圍了上來。他們瘦小的身子上套著明顯大幾號的衣服,眼睛裏卻閃著好奇的光。
"小朋友,上學了嗎?"楊進京蹲下身,輕聲問道。
最大的那個男孩搖搖頭:"學校在五裏外,發大水就過不去了。"
村委會是三間搖搖欲墜的土坯房,牆上還留著去年洪水浸泡的痕跡。村支書劉老根搓著手迎出來,黝黑的臉上皺紋深得像刀刻。
"楊書記,俺們村......"老漢話沒說完,眼眶先紅了。
楊進京沒進辦公室,而是直接去了農戶家。第一家是五保戶張奶奶,屋裏唯一的家具是張用磚頭墊腳的木板床。灶台上放著半碗黑乎乎的野菜糊糊,那是老人一天的夥食。
"政府每月給十五塊錢......"張奶奶顫巍巍地掏出個破手絹包著的錢,"買鹽都不夠啊......"
楊進京的手在筆記本上微微發抖。他記得上輩子看過報道,這地方直到2005年才通了扶貧路。
第二家更讓人揪心。患有小兒麻痹的劉建軍趴在炕上,身下墊著稻草。為了給他治病,家裏賣光了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結婚時的縫紉機。
"楊書記,"劉建軍的老娘突然跪下,"求您給娃找個活路吧!"
楊進京一把扶起老人,轉身對秘書說:"記下來,聯係縣殘聯,申請輪椅和康複訓練。"
走到第三家時,天突然陰了下來。遠處傳來悶雷般的轟鳴聲。
"要發水了!"劉老根臉色大變,"快上堤!"
村民們熟練地收拾著簡陋的家當,孩子們幫著趕雞趕鴨。楊進京抄起鐵鍬,跟著男人們衝向堤壩。渾濁的黃河水已經漫過了警戒線,正凶猛地衝刷著單薄的土堤。
"快!裝沙袋!"楊進京第一個跳進泥水裏。
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順著他的臉頰往下淌。沒人知道,那裏麵還混著淚水。上輩子的記憶如此清晰——就是這段堤壩,三年後會決口,淹沒七個村莊。
搶險持續到深夜。當最後一處險情被控製住時,楊進京已經成了泥人。他癱坐在堤壩上,望著遠處星星點點的煤油燈光,突然問:"老馬,這堤壩多少年沒修了?"
"建國後修過一次......"老馬的聲音越來越小。
回到鄉政府,楊進京連夜召集會議。當鄉幹部們拿出那些冠冕堂皇的匯報材料時,他直接推到了一邊。
"我隻問三個問題。"楊進京豎起手指,"第一,灘區群眾搬遷方案有嗎?第二,防洪預警係統建了嗎?第三,特色產業規劃在哪裏?"
會議室鴉雀無聲。老馬的額頭滲出豆大的汗珠。
"都沒有?"楊進京猛地拍桌,"那你們天天在忙什麽?!"
第二天一早,楊進京帶著鄉幹部步行考察灘區。在一處高崗上,他突然停下腳步:"這裏,建個柳編產業園。"
"柳編?"老馬一臉茫然。
"對!"楊進京指向河灘上成片的柳林,"利用本地資源,發展手工業。先培訓,後生產,縣裏負責找銷路。"
走到一片鹽堿地前,楊進京又站住了:"這裏種枸杞。"
"能活嗎?"農業站長表示懷疑。
"能!"楊進京斬釘截鐵,"甘肅那邊已經有成功經驗,我聯係技術員來指導。"
最讓人驚訝的是在查看灘區地貌時,楊進京突然指著一片窪地:"這裏可以挖塘養魚,搞立體養殖。"
鄉水利員忍不住問:"楊書記,您咋懂這麽多?"
"看書學的。"楊進京輕描淡寫地帶過,其實這些都是上輩子其他地方脫貧的成功經驗。
調研最後一站是鄉衛生院。所謂的"手術室"就是間刷了白灰的平房,器械鏽跡斑斑。藥房裏最值錢的是一台老式血壓計,還缺了根綁帶。
"楊書記,"赤腳醫生王大勇氣紅了眼,"上月有個產婦大出血,往縣裏送,半道就......"
楊進京的筆記本上滴落幾滴水漬。他迅速合上本子,轉身對老馬說:"立即騰出鄉政府兩間辦公室,改造成臨時衛生所。錢我來想辦法。"
回縣裏的路上,楊進京一直望著窗外。路過一片墳地時,他突然讓停車。
"這是......"
"98年洪水遇難者的合葬墓。"司機小聲解釋,"還沒立碑。"
楊進京獨自走到墳前,深深鞠了三個躬。上輩子,這場災難奪走了83條生命。而這輩子,他絕不會讓悲劇重演。
常委會上,楊進京的匯報讓所有人震驚。他不僅指出了問題,還拿出了全套解決方案:投資200萬加固堤壩;三年內完成灘區搬遷;發展柳編、枸杞、水產三大產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錢從哪來?"財政局長習慣性哭窮。
"省裏給500萬防汛專項資金,"楊進京早有準備,"再爭取300萬扶貧貸款,剩餘縣裏自籌。"
"搬遷群眾住哪?"城建局長提出疑問。
"已經聯係了省建築公司,用新型建材降低成本。"楊進京翻開筆記本,"每戶造價控製在1.5萬以內。"
最讓人意外的是,會議結束時楊進京突然宣布:"我親自包劉家窪村。周縣長包李家台,王部長包趙家溝......"
散會後,周衛國拉住楊進京:"老楊,你今天情緒不太對......"
楊進京沉默良久,才緩緩開口:"老周,我夢見那裏發大水,死了好多人......"
一周後,當楊進京再次來到劉家窪時,第一批柳編原料已經運到。二十名婦女正在技術員指導下學習編織。張奶奶坐在輪椅上,認真地編著籃子——這是縣殘聯連夜送來的。
村口,施工隊正在測量路基。劉建軍坐著新輪椅,在工地幫忙看圖紙。見到楊進京,他激動地轉著輪椅過來:"楊書記,我能幹活了!"
楊進京蹲下身,幫他整理好蓋腿的毯子:"好好學技術,將來當質檢員。"
站在黃河大堤上,楊進京望著遠處忙碌的人群。
他知道,要徹底改變這片土地的命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隻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戰勝困難,迎來美好的未來。
楊進京的目光堅定而深邃,他仿佛看到了這片土地未來的繁榮景象。
他想象著這裏將變成一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綠洲,人們安居樂業,享受著幸福的生活。
他深知,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汗水。
楊進京默默地握緊了拳頭,心中充滿了力量。
同時,他也知道,前方的道路可能會崎嶇不平,但他毫不畏懼。
因為他相信,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為這片土地帶來希望和改變。
風吹起他的衣角,也帶走了眼角的濕潤。
這一次,黃河灘區人民的眼淚,不會再白流。
喜歡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請大家收藏:()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