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自行車鏈條的股權質押

字數:2076   加入書籤

A+A-


    漢正街的清晨被自行車鈴鐺聲喚醒。雷宜雨蹲在“老吳修車鋪“的水泥地上,指尖撚著一截斷裂的鏈條。鏈節內側的“is58“鋼印在機油中若隱若現,這是武鋼1958年那批特種鋼材的標記。
    “周瘸子的人換了淬火工藝。“老吳用煤油燈烘烤著鏈條斷麵,金屬在火光中呈現出不正常的藍紫色,“故意降低含碳量,三個月必斷。“
    鋪子角落堆著二十個麻袋,每個都印著“防汛專用“。蘇晚晴解開繩結,倒出的不是沙土,而是成捆的自行車鏈條。她拿起遊標卡尺測量節距,眉頭突然皺起:“4.76毫米,比國標少了0.02。“
    雷宜雨從公文包抽出張泛黃的《輕工業部標準匯編》,翻到1978年版自行車配件頁。表格顯示武漢鏈條廠1989年送檢樣品全部合格,但送檢日期用鋼筆添了個“複“字——這是被要求二次檢驗的暗記。
    “去倉庫。“他突然起身,鏈條在掌心勒出紅痕。三人穿過堆滿鏽鐵皮的巷子,漢口食品廠廢棄的冷庫鐵門上掛著“防汛物資臨時存放點“的木牌。
    冷庫裏寒氣逼人。兩百輛永久牌自行車整齊排列,車後座綁著改裝過的鐵皮箱。雷宜雨撬開其中一輛的鏈條盒,裏麵不是普通滾子鏈,而是帶著凹槽的無聲鏈——這種結構通常隻用於摩托車發動機。
    “股權質押的實物憑證。“蘇晚晴用拓印紙取下鏈條鋼印,在放大鏡下顯出“長信信托1992“的字樣。老吳已經拆開五輛車的鏈條,發現每根內側刻的編號都能對應某家鄉鎮企業的工商注冊號。
    修車鋪後院傳來金屬碰撞聲。小王正對著十輛被拆解的自行車發愣——這些車的鏈條全部被人為鋸斷,斷口處粘著黑色膠狀物。雷宜雨用火柴點燃膠體,火焰呈青白色,散發出鬆香混著瀝青的氣味。
    “鬆香焊錫膏。“蘇晚晴捏起未燃盡的殘渣,“他們在鏈條裏嵌東西。“
    老吳用煤油浸泡鏈條後敲擊,空心節的回聲與眾不同。剖開後滾柱裏藏著微縮膠片,上麵是武漢十五家集體企業的股權登記表,每張表格右下角都蓋著“防汛指揮部擔保專用章“。
    雷宜雨突然走向牆角那台老式衝床。機器表麵落滿灰,但腳踏板磨得鋥亮。他搬開堆在上麵的輪胎,露出底下成捆的《長江日報》——1992年6月至12月合訂本,每期邊角都用紅筆圈出國企改製新聞。
    “鏈條是質押媒介。“他抖開報紙,武鋼附屬廠下崗分流公告的空白處,有人用針尖紮出微孔,連起來正是被質押企業的名單。
    漢正街23號鋪麵的卷簾門突然嘩啦作響。二十個穿勞動布工作服的漢子推著自行車魚貫而入,每輛車後座都綁著標有“防汛物資“的木箱。領頭的是個戴藤編安全帽的年輕人,帽簷別著武鋼工會的徽章。
    “周廠長讓送樣品。“年輕人踢開木箱,裏麵是嶄新的自行車鏈條。雷宜雨拿起一根對著燈泡,鏈片在強光下透出網狀陰影——這是冷軋工藝缺陷,說明鋼材未經正規退火處理。
    蘇晚晴將鏈條浸入濃鹽水,十分鍾後表麵浮現褐色紋路。她翻開《金屬材料腐蝕圖譜》,指著1958年版武鋼特種鋼條目:“人為加速鏽蝕,六個月就會斷裂。“
    老吳已經拆開三根新鏈條,滾柱裏藏著不同顏色的蠟丸。剖開後是各色印泥,與工商局股權登記處的公章色樣完全一致。
    “他們要篡改質押記錄。“雷宜雨從搪瓷缸底取出張複寫紙,這是上周從街道辦檔案室“借“來的。紙上殘留的筆跡顯示,周瘸子控製的信托公司正用防汛物資編號替代正規股權代碼。
    江漢關的鍾聲敲響十下。雷宜雨將斷裂鏈條裝進印有“武漢質檢所“的信封,轉頭對小王說:“去告訴銀行信貸科,防汛沙袋的抵押物驗收標準該更新了。“
    當夜,武漢電視台插播緊急新聞:工商局突擊檢查漢正街小商品市場,查獲假冒自行車配件三噸。鏡頭掃過被查封的倉庫時,一個標著“防汛專用“的麻袋突然裂開,成千上萬的鏈條滾落出來,在探照燈下泛著詭異的藍光。
    喜歡九零倒爺請大家收藏:()九零倒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