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第二次科舉:生男生女,誰之過?
字數:5011 加入書籤
暫時處理完和尚的事情,靜待時機合適就收網,你承乾準備春闈的事情。
這次春闈,是他上位以來第一次科舉。
之前那一次,直接算是李世民執政留下的尾巴,總體而言就是隻有文科。
而這一次,他的要求是文人必須有一定的武力,武人必須有一定的文采,還加上一個工科。
等於說就是文舉,武舉,工舉,是三種不同類型的科舉。
三種科舉的最終殿試,李承乾分為每隔三天試一科,按照文科武科工科來。
今天,是文科科舉殿試的日子。
太極殿中,一張張矮幾已經擺好,一個個考生正襟危坐,氣氛非常的嚴肅而緊張。
去年殿試的考題,他們早就一清二楚。
可以說這一關,是最難過的一關。
誰都不知道,皇帝究竟會考什麽。
他們唯一知道的是,皇帝是最務實的。
或許看似簡單的一道考題,就充滿了陷阱。
“陛下至!”
隨著武媚娘的一聲呼喊,所有考生都趕緊站起身來。
伴隨著李承乾穿上龍袍常服入殿安坐,中考生齊刷刷
拱手長揖,口中呼喊道:“陛下萬年!”
李承乾淡淡道:“平身,皆座!”
眾考生重新規矩坐下,眼觀鼻鼻觀心,根本不敢去看李承乾。
李承乾拍拍手,一群太監進入,給眾考生發放筆墨紙硯。
發放完畢之後,李承乾說道:“諸位考生,爾等這一屆,是朕上位之後第一屆科舉。
為此,朕也改變了一些規矩。
朕也知道,由於朕的改變,對你們這一屆而言,是最不利的,隻因為你們沒有前人參考。
但,朕要告訴你們的事。
未來,隻要你們步入官場,要麽執政一方,要麽主持一事。
無論如何,都需要靈機應變,都需要實實在在的實力。
從這方麵來看,你們的劣勢也並不明顯。
因為每一屆的殿試,不管是朕在位,還是往後的皇帝在位。
隻要是製度沒變,都是皇帝臨時出題。
皇帝出的題,或許荒謬絕倫,或許隻看實事,或許隻憑皇帝心情。
無論出的題是什麽,爾等皆需要好好作答。
不要因為答不出題,就懷疑自己的學識,可能僅僅是爾等運氣不好。
運氣,在朕看來也是一種實力。
這次運氣不好,不代表次次運氣不好。
能夠進入這裏,至少代表爾等學識足夠。
所以,朕就不出學識方麵的題了。
請聽題……”
中考生心髒怦怦跳,非常的緊張,甚至有種頭暈目眩的感覺。
“說,民間有一女子,連連生出女兒,並未給夫家留後。
夫家惱羞成怒,告上衙門,要求和離。
不止如此,還需要女子或者女子娘家賠償。
這個案件,在你們看來該怎麽判,判的依據是什麽?
朕知道,你們中或許有懂武德律的。
但,為展示公平,此題並不以律法論。
你們以本心作答,並寫出為何如此答,你們個人判斷的依據是什麽,如此便可!”
天道是如此一題,考生們的本能反應就是:這還用說嗎?
女子生不出來兒子,這當然可以和離。
就是說唯一不合理的一點,隻能是還需要女子娘家賠償,這倒是沒這個道理。
但人人都知道,皇帝出題肯定不會這麽簡單。
聰明的人第一想法就是反著來,可又要寫明依據。
他們哪知道,這依據究竟是什麽?
很多考生瞬間抓瞎,提筆又不知道該怎麽寫。
站在李承乾身後的武媚娘,心中也不由的猜測起來。
這個題,她也是不知道的,她又不敢提前問。
這自古以來,隻要生不出男孩,肯定是女子的錯。
雖然基本的認知就是這樣,可她也馬上想到,李承乾出題絕對不會這麽簡單。
如果是反著來的話,又該找什麽理由呢?
武媚娘也不由陷入深深的思索中,這跟去年那次斷案又不一樣,完全是兩碼子事情。
“時間到,停筆!”
隨著特製的香燃燒殆盡,一個太監大吼一聲。
所有考生趕緊停筆,沒有一個臉上露出笑容。
有些是若有所思的神情,有些是滿臉茫然,有些是滿臉沮喪,有些甚至是滿臉憤怒。
“學生不服!”
就在太監們要想收答卷的時候,有個學生猛然站起來,怒吼了一聲。
這個時候的書生們,可不是後邊朝代手無縛雞之力的樣子。
就像上次科舉,也有學生跳出來反對一樣,一點兒都不足為奇。
“有何不服?”李承乾靜靜反問。
“陛下,你出如此奇怪的考題,考核的根本是什麽?
此題的答案,不是顯而易見嗎?
若是顯而易見,你又肯定不會故意出題考。
學生敢打賭,天下無一人能答出陛下的答案,如此不是故意為難嗎?”
聽到這學生怒火中燒的話,其他學生雖然靜坐不動,但臉上的神色也是有些不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寒窗苦讀那麽多年,都走到最頂上了,就差最後一步了。
結果,皇帝出一個奇葩考題。
這事遇到誰,隻怕誰都不服。
李承乾靜靜道:“剛剛朕就說過了,皇帝出的題,可能會荒謬絕倫。
如果遇到了,隻能怪你們自己運氣不好。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若你們因為這個不服,那朕反問,出身平民之家,書都讀不起的人,他們對你們服嗎?
你們能讀得起書,那就代表你們生得好。
不管是破落寒門,還是豪門貴族,始終要比平民百姓好得多。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又是不是一種運氣?
這天下,從來沒有公平可言,隻有公正可言!
朕既然出了這道題,那他就有讓人信服的答案。
你現在可以不服,朕既然改變科舉製度,自然會與之完善。
朕決定,製定一個科舉榜單。
第一名稱之為狀元,第二名稱之為榜眼,第三名稱之為探花,是根據民間傳聞的習慣,還有探花使這職位而取名。
這三者,統稱為前三甲。
前三甲,著重安排。
前十者,可直接封地方官員,去地方任職。
前一百者,可錄取進入各部。
餘者,來年再考!
在這張榜單的前邊,朕會公布一個讓天下人信服的答案。
到那個時候,若天下人不服,你再來跟朕說不服,如何?”
喜歡大唐:開局攻打長安,決勝父子局請大家收藏:()大唐:開局攻打長安,決勝父子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