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如何溫和的統治吐蕃

字數:4445   加入書籤

A+A-


    “為了吐蕃,大倫你讓我投降?”鬆讚幹布滿臉詭異。
    “讚普,我這幾天,有各種打聽和研究過。
    嗯,按照他們的說法就是研究。
    大唐現在正在努力開發他們的南方,而他們的皇帝陛下對南方,一些在深山老林中的部落,有一種獨特的態度。
    為了避免他們的激烈反抗,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所以他曾經下旨,允許他們在大唐的律法下,保留自己一定的習俗。
    比如說,除了特定的身份,在大唐進城,或者是走在官道上,是不允許配刀的。
    可在那些深山老林中,有些部落為了生存,不管大人小孩都配刀。
    這是他們為了生存的必需品,是不可能給他們剝奪的。
    要不然,他們肯定會激烈反抗。
    這種政策,如果換到吐蕃呢?
    我吐蕃本身融合了多個部落,有很多各自的習俗。
    因此,我吐蕃才尊奉苯教,想要以苯教的信仰,徹底抹除他們自己的習俗。
    我們是沒辦法,他呢?”
    在整個封建王朝,帶著劍到處走,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哪怕到了後期的封建王朝,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腰間都會掛著一把劍。
    因為劍是屬於禮器,是傳統,某種意義上,也是身份象征。
    誰要是敢扛著一把刀到處走,一旦被發現,是肯定要被抓起來的。
    隨便扣個帽子的話,甚至會被砍頭。
    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是古老流傳的傳統。
    “大倫,你說這個是什麽意思?”鬆讚幹布疑惑道。
    “讚普,說句實在話,大唐現在差不多算是把我們包圍了。
    如果我們要退,隻能是往戒日王朝退。
    但現在的戒日王朝,也不是好相與的。
    更何況,我們也算是遊牧民族,在戒日王朝那片地方,不一定能生存得好,甚至還會失去民心。
    也就是說,我們沒有退路,您說是吧?”
    在原本的曆史上,由於鬆讚幹布跟文成公主,已經聯姻成功。
    戒指王朝這邊感受到了威脅,正好玄奘取經路過,戒指王就以這個為借口,以向往大唐為名義,對大唐派出了使臣,表示願意接受朝貢製度,成為大唐的屬國之一。
    所以李世民派李義表跟王玄策,去出使戒日王朝,看看實際是個什麽情況,順便也定一定朝貢指標等等。
    沒想到,王玄策去的時候,正好趕上那位同樣雄心壯誌,統一了北天竺的的戒日王,在恒河中淹死了。
    戒日王朝混亂,王玄策被追殺,一時間氣不過,幹脆朝著吐蕃尼婆羅等借兵,給打了回去,成就了一人滅一國的說法。
    這個說法,水分是很大的。
    那個時候,人家國內軍閥遍地,本身就處在亂戰之中。
    另外,更多的是為了提升大唐的影響力。
    實際的攻伐成果是有,這一波深深的震撼了天竺那一片,當時東南西北中五個天竺王,全都表示願意朝貢大唐。
    現在還沒到戒日王死的時候,按照原本的曆史,還得等個三年。
    現在的戒日王朝,在吐蕃的眼裏同樣很強大。
    “的確是如此,若是有半點機會,何至於此!
    我吐蕃,現在相當於夾在了兩個強國的中間,偏偏家裏還不太平,時機實在是太巧了……”
    鬆讚幹布苦笑不迭,越想就越想問候老天爺。
    明明給了他機會統一,為什麽如此短暫?
    “這就對了呀,所以大唐的陛下已經提點過,我們跟戒日王朝,長得完全不一樣。
    如果必須要選一個,為何不選更具包容的大唐?
    更何況,大唐現在還如此強大,不出重大變故,未來會更加強大!
    若是我們朝戒日王朝借兵,就算打得過大唐,想要讓戒指王朝退兵就難了。
    更何況,不會有機會的。
    說句長他人威風的話,就算我們加上戒日王朝,也絕不可能是現在大唐的對手!”
    想到大唐讓他們看的那些東西,鬆讚幹布默然的點頭。
    但是,鬆讚幹布又提出了一個疑問:“如此一來,我們不同樣會被大唐吞掉?”
    “讚普,我們現在伸頭縮頭都會被砍一刀,可隻是割一條小傷口還是把頭砍掉,這區別可就大了。
    不如主動,看看大唐皇帝怎麽說。
    如果吐蕃必須要成為過去,那我希望,吐蕃的風俗和傳統,能夠傳承下去。
    千百年後,還有後人記得吐蕃,知道您留下的光輝事跡。
    因此,您絕對不能自暴自棄。
    因為您在,對於大唐的陛下來說,反而更好。
    因為您在,吐蕃的精神支柱就在。
    因為您在,吐蕃才是完整的。
    否則,必將陷入內亂之後,被大唐全麵吞並,並且毀滅文明。
    到那個時候,臣無法想象!
    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即便吐蕃人,也不會再感念你的偉大。”
    “大倫,你覺得大唐的陛下會給這個機會?
    他難道不怕國中之國?
    我最好的結局,大概就跟那位前突厥的頡利可汗一樣。”鬆讚幹布自嘲道。
    祿東讚嚴肅搖頭道:“讚普,我不知道!
    我如果能夠完全猜透那位陛下的心思,就不至於無法應對他了。
    但這是一份希望,也是一個機會!
    若是我猜錯了,到那個時候我陪著您,就永遠留在這大唐,讓他去收拾殘局吧。
    可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我們還有機會。
    為了吐蕃!
    若您還要一意孤行,就當我噶爾·東讚跟錯了人!”
    說完這番話,祿東讚起身離去,沒有再回頭。
    鬆讚幹布沉默了一會兒,自己給自己再次倒了一碗酒,仰頭一口幹掉。
    索性幹脆抱起酒壇,像喝水一般喝了起來。
    鬆讚幹布,第三次喝醉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又一次大朝會開啟,李承乾一直沒有請鬆讚幹布等人第二次赴宴。
    鬆讚幹布等人,也好像無所事事一樣,天天就忙著逛街。
    長安城很大,全憑腳力踏遍的話,就算每天都從頭一天最後那個點開始,也起碼得兩三個月。
    大朝會上,日常事務匯報完畢之後。
    李承乾問:“諸位愛卿,你們覺得,我大唐該如何接收吐蕃?”
    接收吐蕃這幾個字一出,百官們馬上意識到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