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乾元四年,稅收總數九億七千萬貫

字數:4046   加入書籤

A+A-


    “唐儉,再從衣食住行方麵,匯報一下吧!”李承乾淡淡道。
    “是,陛下!”
    唐儉先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繼續道:“衣這方麵,大唐現在隨著工匠技藝的發展,蒸汽機的普及,百姓所需要的布料等,成本大大降低。
    同時,由於安西都護府,還有本土的棉花產量也在增長。
    臣不敢說家家都有新衣,或者有新的棉被。
    但是至少,不是特別貧窮的家庭,已經有所持有。
    若是富裕的家庭,基本已經不慮冬天。
    同樣是由於蒸汽機的原因,開采各種礦物的速度大大加快,其中也包括煤炭。
    推動了工部做出的無煙煤和蜂窩煤,快速普及到百姓家中。
    從去年的統計來看,冬季除了積雪壓垮房屋那種情況,已經不再聽聞何處有凍死人的事情發生。
    同樣由於煤炭的普及,木炭的價格有所下降,稍微富一點的家庭都用得起。
    住這方麵,由於水泥的普及,一些稍有錢財的百姓,也已經開始使用上。
    雖然還未成大麵積使用,但用於加固自己的房屋,不至於外麵下大雨,屋裏下小雨,已經是勉強能夠做到。
    食這方麵,更是發展最快的。
    由於陛下下令統計各地特產,發現新作物,還有鹽類的大發展,導致醃菜,幹貨等,在目前道路越加通暢的情況下,能夠在相對作用下分發到各地,大大的豐富百姓餐桌。
    根據民部的了解來看,絕大多數百姓,家裏至少不缺鹽,富裕一點的百姓,十天半月也能吃到一點肉食。
    就算是貧苦百姓,逢年過節的割點新鮮肉,已經不足為奇。
    由於陛下的土地政策,現在百姓家中,已經不是幾粒米混合野菜度日,就算是貧苦百姓,日常喝稀粥,偶爾吃一頓純粹的米飯,已經差不多能夠做到。
    至於行這方麵,由於三輪車和自行車的普及,貨物運轉的速度大大加快,人口流動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各地百姓從原本大多隻到裏範圍就止步不前,到現在已經能夠在需要的情況下,前往當地州府或者縣城。
    活動範圍達到增加的同時,也更加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以上,不包括實在偏遠的地區,以及一些生存在深山老林中的百姓。
    但臣可以說一聲,除了極個別現象,在整個大唐的實際統治區域中,已經不存在乞丐,更不會再出現賣身葬父母,或者插標賣首的現象,百姓已經開始安居樂業。”
    這些事情一匯報出來,百官全都驚訝了。
    尤其是這兩年蹲在吐蕃或者高句麗的人,更是萬分驚訝。
    雖然回來的時候,有一些感悟,但終究是一路走馬觀花,沒有特別深的感觸。
    在唐儉匯報出來才明白,李承乾就已經做到了多少事情,把大唐發展到了何等可怕的程度。
    這是盛世,真正的盛世,做夢都想不到的盛世。
    在這種鑄就前所未有盛世的聖君帶領下,大唐的輝煌,已經是就在眼前。
    更可怕的是,如此盛世,居然短短幾年就鑄成了。
    就算這幾年沒什麽大的天災,那也是無量功德。
    “好,非常好,但同樣不可自滿!
    朕曾經說過,最低的底線,是讓百姓餐餐能夠吃到肉,是讓百姓吃肉吃到膩,從而以瘦為美!
    到那個時候,胖,將成為人人嫌棄的對象,覺得其和豬類似,隻知吃了睡,睡了吃。”
    本來因為驚訝而咧嘴的武將們,瞬間滿頭黑線都閉嘴了。
    除了所謂的儒將,絕大多數武將都是膀大腰圓。
    他們不屬於簡單的肥胖,而是那是大力士那種脂包肌。
    噸位擺在那裏,比個人武勇的話,儒將大多數不是對手,除非天生大力。
    所以這一波,就好像在嘲諷他們一樣。
    可他們不敢跳腳,因為李承乾不隻是鑄就盛世,也不隻是有鬼神軍團,個人武力也是極其強大。
    這一點,雖然少數武將大佬沒有見過,但多數在大殿上當背景板的見過。
    那是上次祿東讚初始,那個同樣膀大腰圓的武將吞米,被李承乾隨手扔出去帶來的結論。
    總之就是,無論從哪方麵看,李承乾都把他們壓的服服帖帖的,他說什麽就必須是什麽,不服就閉嘴。
    “繼續吧,匯報一下財政收入。”
    李承乾看到了武將們的臉色,但他沒有說什麽。
    未來的天下,不是冷兵器的天下。
    一旦他把這幾個國家整合好,到時候就會發展熱兵器。
    從那時候開始,除了兵法還可以用,其他一切都要變。
    “稟陛下,去年總毛收入,六億八千萬貫。
    今年再創新高,總毛收入,九億七千萬貫,差點破十億!
    其中,七億五千萬貫,分別是來自於土地稅收的兩億七千萬貫,鹽鐵的兩億八千萬貫,還有三億貫,主要來自於棉花稅收。
    土地和鹽鐵雙稅,增長幅度並不大,棉花增長幅度也不大,甚至幾乎沒有增長,主要原因是人口不足,栽種麵積不足。
    最後兩億兩千萬貫,主要來自於階梯收稅帶來的增幅。
    至於原高句麗、新羅、百濟這原本三國的收益,繼續投入到了造船的事業中,並沒有進入國庫。
    還有報紙的收益,歸於報社。
    那發電機,玻璃等等的收益,被歸於工部,這些都是沒有算的。
    至於在支出……”
    李承乾打斷道:“直接說,現在國庫還剩下多少錢!”
    唐儉就知道,李承乾最不喜歡聽的就是支出,因為他始終認為,錢該花就花,花再多都無所謂。
    “稟陛下,目前國庫剩餘收入……”
    唐儉深吸一口氣,終於大聲道:“差不多十六億貫,另外一頭來自查抄佛教,還有道教收稅所得!
    若不是這一年的花銷太大,國庫結餘會達到二十億貫!”
    億這個單位,已經算是普及了,反正大家都聽得懂。
    聽到這個總數目,百官都忍不住微微張開了嘴巴。
    這個收入這個結餘,這是做夢都不敢想的!
    千萬貫,甚至百萬貫級別的國庫收入,還曆曆在目。
    短短四年間,居然成就十億貫,這是百倍往上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