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四等功,解百官之懼,約束百官之風
字數:4017 加入書籤
李承乾做這些事,可不是為了好玩,他是要用這一類人給整個大唐的官員做榜樣。
如果說養老金製度,是為了盡量避免他們貪汙,以此傷害到百姓。
那麽這四等功製度,就是讓他們在萬眾景仰,還是萬民唾棄之間,好好的做一個選擇。
這些功勞的評定,因為必須要宣讀出去,首先就得大家都承認,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官官相護,造成的亂給名額。
同時,因為這一類的功勞,會間接受到萬民監督。
如有不妥,一旦爆出來,甚至正好收拾當地的關係網,相當於是發動群眾做情報員。
至於朝廷的支出,無非就是一點錢,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位。
給他們一個後人免費讀書的名額,對這一類人,大多數是可有可無的,隻是一個榮譽性質的獎勵。
但有這一份榮譽性質的獎勵存在,他們的後人之中,就更容易出感恩戴德之人。
若是再有一點天賦,那就是未來的可造之材,大唐未來的基石。
因此,用腳趾頭算都知道,這是一波賺錢的買賣,並不會賠本。
李承乾始終是站在整個大唐的高度,他的考慮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樣。
百官們聽到李承乾的說法,心中稍微一算計,無話可說。
有這些規則存在,想要冒領一下都難,那是真得拿命去拚。
而且冒領的後果,顯然極其嚴重,又容易被拆穿。
“既然諸位愛卿都沒什麽意見,那現在來說關於國級的四等功!”
百官耳朵豎得更高了,這可是實實在在關係到他們了。
“首先,國級的四等功獲得者一旦生病,必舉全國之力,不計代價的醫治。
國級三等功,對標滅一小國之功。
有庇護子嗣之權,三代以內子嗣隻要不犯死罪,可一人免罪一次,三代之後無效!
同時,聖旨通傳天下,為其正名!
國級二等功,對標滅一大國之功。
除了以上,株連不加其身,也不加其三代以內血親之身,血親皆可免非死罪一次。
國級一等功,隻有為華夏萬世做出絕世功勳者,方可獲得。
可免五代以內家族成員非死罪,可株連不加其身,也不加其五代之身,包括其外娶女眷!
同時,獲此等功勳者,當為萬世表率,可享民間香火祭祀,享單獨列傳,見帝不拜,位平齊諸侯王!
國級特等功,為萬世開太平者,可獲此功!
除了以上,可與帝平行,受百官朝拜,享皇帝之外,餘者先行禮之權,受舉國敬重,一字親王儀製和俸祿,死後配享太廟。
國級四等功,無集體之功,也無三三製。
若是多次立功,並無更多獎賞,因為已經到頂了。
隻是立功越多,在同等功勞者中,各種傳記上的排名越靠前。”
“嘶……”
百官聽完,全都倒吸口涼氣。
這特等功,實在是太可怕了,太榮寵了。
雖然可能沒什麽實權,但是受到百官朝拜,除了皇帝之外,見了都得先行禮,死後還配享太廟。
隻不過為萬世開太平,這個功勞好像太虛了點,也許根本就沒人能夠做到,隻是一個虛設的目標罷了。
可哪怕是個虛設的目標,也真是太吸引人了。
盡管這個目標可能達不到,但是一等功的話,還是可以爭一爭的。
免五代一類家族成員的非死罪,還可以單獨列傳,享民間香火,位和諸侯王平齊,並且見帝都不用拜,這也太吸引人了。
這國級的四等功,好處一列出來,這可比土地,或者虛的爵位那些,要好太多了。
土地爵位那些,拿多了是會死人的。
而這個四等功,拿得越多意味著名氣越大,他們不就爭個身前身後名嗎?
更何況,拿這四等功,意味著不會有生命危險,也不會被飛鳥盡良弓藏。
最重要的是,可以庇護子孫三代到五代。
即便隻是個三等功,也能庇護血脈子嗣,二等功以上更是能庇護整個家族。
雖然死刑是李承乾的底線,看起來並沒有丹書鐵卷那麽有用。
但是實際上,這功勞拿著,就比丹書鐵卷有用。
隻是拿著丹書鐵券,皇帝真要想收拾你,隨便找個借口就把你收拾了。
或者隨便弄點事情,就可以把丹書鐵券收回。
但這個四等功,聖旨通傳天下,受到天下監督的同時,也等於受到了天下的保護。
皇帝也不可能隨便找個理由,就把已經通傳天下的功勞收回,然後找個借口收拾掉。
真要那麽幹的話,一個兩個還好,多了都不需要人引導,隻怕天下都要罵皇帝是昏君,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名望,後顧之憂,身後名,自己的小命,家人的小命,各方麵都配置齊了!
這國級四等功,確實是霸道!
雖然獲得起來非常有難度,但百官們卻是心潮澎湃。
不怕秋後算賬,也不怕皇帝不認,還有比這更好的嗎?
隻要不造反,隻要不犯死罪,那就是妥妥的安穩落地,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本質上,這國級四等功的評定,權利是在皇帝手裏。
說要朝堂上八成的官員同意,遇到強勢的皇帝,皇帝想要做成,難道還真有那麽多反對的?
不怕輪到他們自己的時候,同樣被反對嗎?
這裏頭的彎彎繞繞,大家隨便想想就懂。
“諸位愛卿,朕這四等功製度,如何?”李承乾問。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百官紛紛拜服,沒有一個不同意。
對於李承乾來說,不給他們免稅,也不給他們土地,就是免得出現類似土地兼並的問題。
不給他們免死罪,就是在他們頭上懸著一把刀。
至於其餘的,真要做出如此大的功勞,也確實該給予相應的尊重。
否則,大唐還如何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