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字數:4344   加入書籤

A+A-


    循環利用,這又是一個超新的詞,這個詞甚至讓百官無法理解。
    什麽叫循環利用,他們根本就沒這個概念。
    治沙治水還好說,其實曆朝曆代都在幹。
    隻不過,由於以前的政局問題,國庫沒有那麽多錢,隻能是哪裏出了問題幹哪裏,或者哪裏有軍事需求就幹哪裏,平時顧不上這方麵。
    可這個循環利用,是真的摸不著頭腦啊。
    看百官一臉懵逼的樣子,李承乾微微笑了笑。
    他沒有怪他們,這個概念的確太過於超前了。
    “所謂循環利用,朕還是舉幾個例子吧!
    比如說,南方的稻田裏,會滋生一些浮萍和雜草,一般需要經常清理。
    否則,一旦雨季來臨,很容易導致田坎崩裂。
    這種情況下,若是在田裏喂魚呢,尤其是喂一些食草性的魚類。
    不用擔心秧苗被食草性的魚類吃掉,因為水稻長大之後,對於魚類來說,是非常粗糙與難吃。
    在插秧的時候,幾乎同一時間放魚苗就行了。
    同時,還可以養一些鴨,吃田螺的同時吃一些魚,鴨也長大了。
    鴨子拉出的糞便,經過水的發酵,又成了水稻的營養。
    同時,也成了一些食腐性魚類的食物。
    什麽水稻收割之後,底部的樁可以就地在田地裏焚燒,殺滅一些蟲卵。
    在水稻種植之後,如有必要的話,也可以用一些草木灰撒在水稻苗上,以此來防止蟲害。
    這個,是一種最簡單的循環利用。
    即,地裏生長的東西,在地裏直接循環。”
    百官們奮筆疾書,有些懂農業的官員,更是連連點頭。
    實際上,這不是什麽新鮮的東西,但是如此係統的理論,還是開天辟地頭一回。
    “再說說,家庭的小循環!
    以南方舉例,現挖的荷塘可以喂魚,淺一點的可以栽藕,也可以喂一些鴨子。
    家裏的垃圾,可以漚肥的用來漚肥,可以焚燒的用來焚燒,草木灰再撒到地裏增肥,以及殺蟲。
    以後有了一些剩餘的食物殘渣,也可以倒入荷塘之中喂魚。
    同時,由於各種來自他國的新型雜草,能夠急速的繁育,就可以大量的養豬。
    豬拉出的糞便經過發酵,就是上好的肥料,可以用來肥田。
    民眾為了燒火,去各種山林裏麵,把地麵的樹葉或者枯枝,全部給帶走,就不容易引發山火。
    在能夠栽種竹子的地區,大量的栽種竹子,竹製品可以做成多種東西,由於其生長極快,又不怕過度使用,可以隨便加入任何循環之中。
    總而言之,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當地的官員也好,當地的百姓也好,都可以琢磨。
    如何能做到內部循環,物盡其用。”
    百官們連連點頭,這是對的,這個的確沒什麽毛病。
    原來這種東西,就叫做循環利用。
    “從一地,再到一家,現在再來說一個國。
    破銅爛鐵的回收再造,這是一個循環再利用的過程。
    雖然這個過程之中,可能相應的成本提高,甚至比新開的礦還高。
    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我們還有子孫後代。
    不能為了發展,就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地爛攤子。
    試想一下,以後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可能各種東西都會大大的便宜。
    甚至哪怕是一些鐵器,或許都會出現隨意亂丟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會汙染土地?
    一點點不可怕,但是無數個一點點呢?
    百萬人丟,千萬人丟,甚至億萬人丟。
    到那個時候,遍地都是垃圾。
    而且這些垃圾,可能十年百年,都不能被自然重新消化。
    到那個時候,子孫喝一口水,水中蘊含著各種各樣微量的毒。
    子孫吃一口飯,那水稻或者麥,由於根部紮根在這些有毒的東西中,也同樣蘊含著微量的毒。
    甚至呼吸一口氣,連這個氣中都蘊含著各種微量的毒。
    如此,一代又一代。
    先體質怯弱,隨後百病叢生,最後人滅絕,都是可以預期的!
    因此,在這最初的時候,這些看似無稽之談的東西,都必須要有長遠的規劃。
    否則,一旦泛濫的話,想要糾正都會變得很難。 ”
    百官們嘴巴微微張開,滿臉不可思議。
    他們做夢都想不到,李承乾居然想到那麽遠去了。
    那可能都不知道是幾百年還是幾千年後的事情,居然都被李承乾給想到了。
    但這個邏輯推理之下,是十分有可能出現的,這又是不可否認的。
    “諸位愛卿,這個循環利用,歸根結底其實就是:自然產生的東西,自然消化循環。
    工業產生的東西,那就工業自己消化循環。
    不要給腳下的大地,增加額外的負擔。
    為子孫後代的千秋萬世,從你我做起。
    不能圖一時之快,也不能圖一時之需。
    要搞起這種循環,或許會需要更多的錢,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
    但,必須要搞,從一開始就要搞。
    因此,劉德威,根據朕剛剛說的這些,立一部環境保護法的大綱吧。
    其中的內容,根據實踐慢慢來就好。
    對於坑害子孫後代的行為,刑法一定要重判,從重處理。”
    “臣,遵旨!”
    李承乾可不想後麵,出現燒柴火汙染環境的笑話。
    更不想讓大唐成為一個追逐利益,被資本操縱的國度。
    到那個時候,就是你坑我,我坑你,坑到最後大家一起玩完。
    隻要大家還需要吸一口氣,還需要吃東西,在大環境都已經完蛋的情況下,死的越晚越痛苦。
    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因果報應,無聲無息之間,就變成了注定的命運。
    在這個最初的時代,李承乾想要建立起一個大大小小的內循環,從每一個層麵,做到內部的循環消化利用。
    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為了人能夠更好地生存在這裏,讓萬物能夠有序的發展。
    為此,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他都不想動深層的煤,包括天然氣。
    後世的教訓曆曆在目,動它們會形成死局。
    為什麽後世說缺水,就是動它們形成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