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武夫子授課

字數:4554   加入書籤

A+A-


    武夫子緩緩走到書房中央,負手而立,目光掃過秦朗、溫清悠、林詩允和趙承德四人,沉聲道:“今日既已講完規矩,便入正題,先講文章立意。”
    四人連忙坐直身子,全神貫注。
    武夫子踱步,開口道:“文章立意,乃一篇之靈魂。猶如建屋之根基,根基不穩,屋宇必傾;立意不明,文章則廢。”
    秦朗微微頷首,若有所思。
    武夫子看向他,道:“秦朗,你且說說,你以為立意是何物?”
    秦朗起身,恭敬道:“夫子,學生以為立意是文章之主旨,是作者欲表達之思想。”
    武夫子點點頭,又看向溫清悠,溫清悠起身,輕聲道:“學生覺得立意似明燈,照亮文章方向,指引讀者思緒。”
    “不錯。”武夫子讚許,目光又落向林詩允。
    林詩允俏皮一笑,站起身來:“夫子,我想立意就像故事裏的主角,所有情節都圍著它轉。”
    武夫子笑了笑,最後看向趙承德。趙承德起身,拱手道:“夫子,學生以為立意是文章之骨,撐起文章脈絡,使其有血有肉。”
    武夫子滿意地捋了捋胡須,道:“你們所言皆有道理。然立意之高妙,不止於此。好的立意,當立意高遠,胸懷天下。觀古之佳作,多心係蒼生社稷、家國興衰。如屈子‘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其憂國憂民之立意,流傳千古。”
    四人認真聆聽,眼神中透著思索。
    “立意亦要新穎獨特,不可人雲亦雲。若一味模仿,拾人牙慧,文章便無生氣。”武夫子繼續道,“比如寫山水,他人皆讚其秀麗,你卻能從山水之變,悟人生之無常,此為新也。”
    林詩允眼睛一亮,似有所悟。
    “同時,立意須與文章體裁相符。策論之立意,當以解決實際問題、提出可行之策為要;而詩詞之立意,可更注重情感抒發、意境營造。”
    武夫子說著,拿起桌上的書卷,輕輕翻開,“就如這篇策論,談治國之策,立意便在剖析時弊,提出革新之法,方能切中要害。”
    趙承德仔細看著書卷,皺眉思索。
    “你們在寫文章時,切不可急於動筆,先深思立意。立意既明,再謀篇章結構、遣詞造句。如此,文章方有筋骨、有靈魂。”武夫子語重心長地說。
    “謝夫子教誨。”四人齊聲道,心中對文章立意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期待著將所學運用到寫作之中,在文章的天地裏一展身手。
    此後,武夫子又結合諸多經典文章,詳細剖析立意之妙處,四人沉浸其中,收獲頗豐,對文章之道的探索也更進了一步。
    武夫子講完文章立意,見秦朗、溫清悠、林詩允和趙承德四人臉上皆露出若有所思、有所收獲的神情,微微頷首,接著開口道:“既已明了立意之重要,接下來便講講如何圍繞立意謀篇布局。”
    四人連忙再次集中精神,全神貫注地傾聽。
    “文章布局,猶如行軍布陣。立意是主帥,而結構便是麾下之兵將,需合理安排,方能發揮最大效用。”
    武夫子緩緩踱步,一邊說道,“一篇文章,大體可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部分。”
    武夫子看向溫清悠,示意她來說說對“起”的理解。溫清悠起身,儀態優雅,輕聲說道:“夫子,學生以為‘起’是文章開篇,當如鳳頭般精巧,吸引讀者,引出立意。”
    “說得不錯。”
    武夫子點頭,“開篇之法多樣,或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或設置懸念,引人好奇;或引用名言警句,增添文采。但無論何種方式,皆要與立意相關,不可離題萬裏。”
    接著,武夫子看向秦朗,秦朗心領神會,起身答道:“‘承’應是承接開篇,進一步闡述立意,如同豬肚般豐富飽滿,為後文做鋪墊。”
    “正是。”武夫子讚許,“承的部分要充實,可舉例論證、道理論證,使立意更加清晰明確。但要注意邏輯連貫,不可雜亂無章。”
    隨後,武夫子的目光落到林詩允身上,林詩允眨了眨靈動的眼睛,站起身來,略帶俏皮地說:“夫子,那‘轉’是不是就像轉折,要給文章帶來變化,讓讀者意想不到?”
    武夫子微笑著點頭:“詩允所言甚是。‘轉’是文章之關鍵,可由正轉反,由反轉正,或由淺入深,由小及大,使文章生出波瀾,避免平淡。這一轉,要轉得巧妙,轉得自然,方能升華立意。”
    最後,武夫子看向趙承德,趙承德起身,恭敬地說:“‘合’便是文章結尾,需如豹尾般有力,收束全文,點明主旨,強化立意,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很好。”
    武夫子滿意地捋了捋胡須,“起、承、轉、合,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布局合理,文章才能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說著,武夫子拿起案上一篇文章,展開來道:“且看這篇佳作,開篇以一句妙語引出主題,此為‘起’;接著層層遞進,闡述觀點,是為‘承’;中間筆鋒一轉,提出不同見解,引發思考,便是‘轉’;結尾收束有力,升華主題,這便是‘合’。你們細細品味,便知其中妙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人圍攏過來,一同仔細研讀文章,時而低聲討論,時而麵露恍然之色。在武夫子的講解和引導下,他們對文章的謀篇布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待四人研讀罷那篇文章,武夫子再度開口:“文章的起承轉合,為骨架脈絡,而詞句運用,則如附著其上的血肉,能讓文章鮮活起來。”
    秦朗、溫清悠、林詩允和趙承德四人連忙歸位坐好,目光專注地望著武夫子。
    “詞句之妙,首在精準。”
    武夫子微微眯眼,神情嚴肅,“要準確表達所思所想,切不可詞不達意。比如描述一場戰事,若用詞模糊,如何能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那刀光劍影、鼓角爭鳴?”
    林詩允輕輕咬著下唇,思索片刻後起身問道:“夫子,那如何才能做到用詞精準呢?”
    武夫子微笑著解釋:“這便需多讀書,多積累。胸中有丘壑,下筆方能如有神。再者,要對所描述之物有深刻理解,方能找到最恰當的詞匯。”
    “其次,便是簡潔。”
    武夫子繼續說道,“文章貴簡,切不可拖遝冗長。能用一句話說明白的事,絕不用兩句。堆砌辭藻,看似華麗,實則空洞無物。”
    溫清悠微微點頭,輕聲說:“夫子,學生明白,就如古人所言‘刪繁就簡三秋樹’,簡潔的文字往往更有力量。”
    “溫清悠說得極是。”
    武夫子讚許地看了她一眼,“但簡潔並非簡陋,在簡潔的同時,也要保證表意完整。”
    “再者,詞句要有文采。”
    武夫子拿起一支毛筆,在空中虛點幾下,“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能為文章增色不少。但不可濫用,要恰到好處,否則便會顯得矯揉造作。”
    趙承德起身拱手道:“夫子,學生曾讀到一些文章,作者大量使用生僻字詞,看似高深,卻讓人難以理解,這該如何看待?”
    武夫子放下毛筆,正色道:“生僻字詞並非不可用,但要用在合適之處。若隻是為了炫耀學問而用,使文章晦澀難懂,便是本末倒置。文章是用來傳達思想的,若讀者都無法理解,寫得再高深又有何用?”
    秦朗若有所思,緩緩說道:“夫子,學生明白了,詞句運用需在精準、簡潔、有文采之間尋得平衡。”
    “正是如此。”
    武夫子滿意地點頭,“詞句運用得當,文章才能如美酒佳釀,越品越有味道。你們日後寫作,要多在這方麵下功夫。”
    “謝夫子教誨。”四人齊聲道,心中對於文章詞句的運用有了新的感悟,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
    武夫子看著四人,目光中滿是期許,微微揮手:“好了,今日且講到這裏,你們回去後,要將今日所學細細體會,嚐試運用到習作之中。”
    秦朗四人起身告退。
    喜歡穿越古代,無雙庶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無雙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