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觀禮台上眾生像
字數:3349 加入書籤
觀禮台如沸鼎之水。百姓踮腳張望,商賈撫須沉吟,官員交頭接耳,世家子弟搖扇品評,十二道目光匯於殿中,卻在六座學院的策論裏照見不同的山河。
百姓群裏,賣炊餅的王大叔捅了捅鄰座老農夫:“那蒼梧書院的小子說得對,去年我家老二就是被青苗錢逼去當兵的。”
話音未落,菜販張嬸抹著淚插話:“我娘家侄兒在雲瀾郡開鐵礦,說官府統管後,總算能拿夠工錢了……”
人群中忽有爭吵:“富民才是根本!”
“沒國富哪來民安?”
唾沫星子濺在“輕徭薄賦”的宮牆上,像開在灰牆上的野花。
商賈堆裏:揚州鹽商吳老爺捋著山羊胡:“致遠書院那算盤打得精,循環賬若真能行,咱們賒貨的利錢也能鬆快些。”
身旁布商李娘子卻皺眉:“就怕胥吏又在賬上玩花樣,去年我交的‘市舶稅’,明明按律減半,最後還是多收了三成。”
兩人身後,年輕的糧商捏著算籌默算:“若按白露書院的均輸法,南糧北調的損耗能減兩成……”
官員席間:戶部員外郎捏著茶盞冷笑:“書生就是書生,青苗錢若真按‘三限法’收,國庫歲入要少十萬兩。”
禦史台主簿卻放下奏疏:“蒼梧書院那道傷疤,倒是提醒了咱們——去年江南十三縣報‘無災’,結果餓死千人,這‘災年’的標準確實該重定。”
兩人身後,新科進士攥緊袖中策論:“或許……真該仿《商君書》立‘吏律’,治治胥吏?”
世家子弟中,英國公府的公子搖著竹扇:“清風書院那篇‘財散則民聚’,倒像是給咱們這些‘財聚’之家敲警鍾。”
身旁縣主卻撇嘴:“我看雲瀾書院的‘耕戰’更實在,北邊北魏又在搶草場,不攢錢糧,拿什麽練兵?”
忽然有人輕笑:“諸位且看鎮南王的臉色——他前年在揚州,青州兩地辦屯田,怕是更屬意蒼梧書院的粗話。”
鎮南王陳昊撫著腰間玄鐵刀,刀鞘上“攘越”二字被磨得發亮。他出身行伍,去年剛從南越戰場回來:“睿淵,這些書生說得熱鬧,可若沒銀子養兵,南越的戰船開到揚州城下時,你跟他們講‘民為貴’?”
三皇子陳睿淵指尖摩挲著暖爐上的“仁”字紋,眼尾微挑:“王叔說得是。但去年青州鬧蝗災,百姓易子而食時,若沒青苗錢賑濟,怕現在連當兵的丁壯都沒了。”他忽然望向殿中堆積的策論,“不過那致遠書院的‘循環賬’倒有意思,讓戶部把各地胥吏的‘火耗’舊賬都翻出來,查查多少‘利滾利’是落在了私人腰包。”
陳昊濃眉一擰,忽然從靴筒抽出張皺巴巴的紙條:“這是我在青州撿到的青苗錢借據,上麵利息竟達五分!若按律‘年利不得過二分’,這些胥吏該剝幾層皮?”
陳睿淵目光一沉,暖爐裏的炭火星子突然爆響,映得他麵上忽明忽暗:“王叔放心,待大比之後,兒臣自會請父皇下旨,讓禦史台‘好好查賬’。”
國子監這邊,林夫子撫須歎息:
“看這六卷策論,竟無一人提‘井田製’。古法雖不可盡循,但‘製民之產’的根本,終究不該忘啊。”他袖口露出半卷《孟子》,“民為貴”三字被朱砂圈了又圈。
武夫子拍案震得茶盞亂晃:
“雲瀾書院那小子對脾氣!當年我在邊軍,缺衣少糧時,哪個不是靠‘屯田實邊’撐過來的?沒鐵沒糧,讀再多聖賢書也是酸秀才!”
溫清悠指尖輕點策論:
“諸位看白露書院的算籌推演,‘均輸平準’若與‘市易法’結合,或可平抑物價。隻是……”她忽然壓低聲音,“去年試行市易法時,三司使的侄兒強占商鋪,這事若不根治,再好的法也是空文。”
林詩允攥緊袖口道:
“蒼梧書院的陳大柱說得糙,卻是實情。我聽聞去年家鄉交青苗錢,裏正按‘上戶’標準收的,有人去衙門說理,反被打了二十板子——若不能讓百姓告官有路,再好的‘民貴’都是空話。”
秦朗凝視殿中洛洪的朱筆,良久未語。
“諸位可知,洛大人方才在‘胥吏考核’上畫了圈?”
“變法者總說‘法無完人’,卻忘了:執刀的若是豺狼,再好的刀也會變成吃人的牙。”
武夫子忽然伸手按住他肩膀,掌心老繭擦過他衣袖:“待會你上台時,便把這話刻在策論裏。若怕觸怒權貴……”
“某給你撐腰,給你鎮紙。”
日頭漫過觀禮台時,秦朗看見鎮南王的玄鐵刀與三皇子的暖爐在廊下交疊成影。銅漏再次滴響,他摸出腰間國子監令牌,背麵“明法致用”四字被體溫焐得發燙——這一場文鋒試,終究輪到國子監的刀筆,要在“富國”與“富民”的刀刃上,走出第三條路了。
鼓聲響起,棲梧書院的李慕然踏上台階。她素白襦裙外罩著墨色披帛,發間一支竹簪刻著“格物”二字——那是她去年在書院後山拾的竹節,親手磨了三日。廣場內忽有竊竊私語:這是本次大比來首位女參辯者,曾在《農桑輯要》校勘中發現二十處謬誤。
“諸位且看這個。”
她鋪開的絹本上,繪著十二幅農具改良圖,最右端是架青銅水輪,“青苗錢若專設‘農器貸’,貸民鐵犁、水車,可使畝產增三成。”
指尖劃過“均輸平準”四字,“但需定‘三驗法’:春貸時驗戶籍,夏耘時驗農具,秋收時驗糧斛,若有胥吏私吞,許百姓持‘貸契’直告州府。”她從袖中取出枚帶齒的鐵環,“這是我改良的‘代耕架’零件,可省一半人力——可這樣的器具,卻因胥吏索賄,至今困在書院工坊。”
洛洪注意到她裙角沾著草籽——應是今早還在試驗田裏。
李慕然忽然掀開圖卷背麵,露出密密麻麻的農戶手印:“這是揚州二十七個村落的聯名按押,求貸鐵犁而不得。”
她的聲音突然發顫,“他們不懂‘富國富民’的大道理,隻知道:手裏的木犁耕不動板結的土地,鍋裏的野菜粥就填不飽孩子的肚子!”
喜歡穿越古代,無雙庶子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無雙庶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