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燭影搖邊戍,辯場藏機鋒
字數:3427 加入書籤
夜漏更深,國子監駐留的行館院落裏,隻剩下幾盞廊燈還亮著。
秦朗坐在案前,案上攤著《大陳疆域圖》,手指正落在幽州與涼州的分界線上。燭光跳動,將他的影子投在地圖上,恰好覆住那片標注著“九邊屯田區”的赭紅色區域。
“邊軍屯田……”
他低聲自語,指尖劃過幽州苦寒的戈壁與燕州冰封的河穀,“燕王陳景昭在燕州推行‘兵農合一’已五年,《燕州歲報》上說畝產不過三石;鎮北王在涼州試種苜蓿,卻隻用來喂馬——陳靖明日要論的‘實效’,恐怕藏著幽州的私貨。”
身後傳來輕響,溫清悠端著一碗蓮子羹走進來,見他對著地圖出神,輕聲道“李夫子說,幽州幽王去年強征三萬流民去黑風寨屯田,秋收後卻隻給流民留了三成口糧,其餘全入了狼頭軍的糧倉。”
秦朗回頭,接過瓷碗,蓮子羹的甜香驅散了些許夜寒“所以陳靖才敢說‘王道種不出糧食’,他眼裏的‘屯田’,本就是藩王養私兵的幌子。”
“可《大陳會典·軍禮篇》明載‘屯田者,軍食自足,不傷民力’,太祖當年就是靠淮西屯田才打贏了渡江之戰。”
溫清悠指著地圖上的淮水流域,“問題不在屯田本身,而在是誰在屯,為誰而屯。”
秦朗點頭,忽然想起父親書房裏那幅鎮西侯府私藏的《四藩兵力圖》。
涼州鎮北王的玄甲軍,青州鎮南王的淩波水師,幽州幽王的狼頭軍,燕州燕王的遼東軍……四藩如四隻虎視眈眈的巨獸,而中樞朝廷,就像被圍在中間的羔羊。
他父親秦明雖掛著“鎮西侯”的頭銜,轄地卻隻在幽州邊緣的三縣,夾在朝廷與幽王之間,過得如履薄冰。
“明日辯論,陳靖定會拿燕州屯田的‘成功’作例。”
秦朗指尖在“燕州·黃龍府”處頓了頓,“卻絕不會提燕王用高句麗戰俘屯田,死一個便補一個的舊事。”
林詩允睫毛微顫“你是說……他會混淆‘官屯’與‘私屯’的區別?”
“不止。”
秦朗起身,從行囊裏翻出一卷泛黃的紙,是他父親秦明巡邊時抄錄的《涼州屯田記》,“鎮北王壟斷西域商路,糧草充足,根本無需屯田;而我父親在西陲三縣試行的‘營田法’,讓邊軍與農戶共耕,去年畝產竟達五石——這些,陳靖絕不會讓考評團知道。”
窗外忽然掠過一道黑影,秦朗迅速將《涼州屯田記》卷好藏入枕下。月光透過窗欞,照見他放在案上的那枚蓮花鵝卵石,石底隱約露出一個“徐”字——那是三年前在幽州城外,一個垂死的老兵塞給他的,說“鎮西侯府裏,隻有徐將軍的舊部還記得屯田的本意”。
次日辰時,大比廣場的青銅漏刻剛過第一格,“邊軍屯田之利弊”的次辯便已開場。
晨光剛漫過廣場西側的旗幡,大比廣場便起了一陣騷動——鎮南王陳昊的儀仗竟再次停在了觀禮台正席。他身著月白錦袍,手搖玉骨折扇,身後跟著青州水師的幾位將領,顯然是衝著今日“邊軍屯田”的論題而來。
“三殿下倒是來得早。”
陳昊落座時,對身旁的陳睿淵輕笑,“前兩日看文鋒試、刑名科,倒不知這些後生論起軍政,竟有幾分意思。”
陳睿淵執扇輕叩桌麵,目光掃過各壇嚴陣以待的學子“王叔說笑了。大比考較的本就是經世濟用之才,屯田關乎軍餉民生,自然要論個透徹。”
“哦?”
陳昊挑眉,視線落在鴻鵠書院的方向,陳靖正與張鐵牛低聲商議,“聽聞昨日初辯,陳靖與國子監秦朗爭得厲害?”
“隻是學子論道,談不上‘爭’。”
陳睿淵淡淡道,“倒是鎮南王麾下的青州屯田,去年畝產增益三成,《大陳會典·農政篇》都收錄了此法,今日或許會被當作論據。”
這話似讚實探,陳昊折扇一頓,眼底閃過一絲精光“殿下過譽了。青州靠海,屯田需防鹽堿,與邊軍旱地不同——且看這些後生如何辨析吧。”
此時洛洪已登上主壇,高聲道“次辯‘邊軍屯田之利弊’,依簽對陣!”
東側壇上,漠北書院蘇烈正紅著臉與清風書院張雲舟爭執。
蘇烈拍著案幾“朔州屯田養出三萬銳士,難道不是利?”
張雲舟立刻反擊“可你占了牧民草場!《會典·戶律》明載‘不得侵奪牧地’,這等弊政——”
話未說完,已被蘇烈怒喝打斷,兩人各執一詞,令旗在壇上你來我往,轉眼已各奪對方一角。
西側壇的白露書院李景逸則引經據典,正與雲溪書院江晚檸辯論“軍屯與民屯之別”。
李景逸指著《會典·軍禮篇》“屯田者,軍食自足”,江晚檸卻舉出幽州流民屯田餓死千人的卷宗“李兄隻看律法條文,不見民間疾苦!”
她話音剛落,考評官便示意“奪旗”——因李景逸引用的條文早已被新律修訂,確有疏漏。
觀禮台上,陳昊看著江晚檸奪得半角令旗,輕笑道“這雲溪書院的丫頭,倒敢說真話。”
陳睿淵目光落在臨江書院與棲梧書院的論戰上,林牧正駁斥李慕然“屯田必生藩鎮”的論點“燕王屯田固邊,難道不是功績?”
李慕然立刻反擊“可他私吞三成糧入私庫!《會典·倉律》‘屯田所獲,三分歸公,七分養軍’,這便是違律!”
說著直指對方論據相悖,當場奪得半角令旗。
“看來《大陳會典》倒是成了他們的利器。”
陳昊折扇輕搖,“隻是紙上談兵易,真到了青州的鹽堿地,或是幽州的戈壁灘,這些道理還管用嗎?”
陳睿淵微微一笑“論辯的意義,本就是先明道理,再求踐行。鎮南王當年在天樞江治水,不也先從《考工記》裏尋的法子?”
兩人目光相觸,似有鋒芒暗湧。壇下的鑼聲再次響起,各壇已進入最後的奪旗階段,而觀禮台正席的這兩位,顯然比台上的學子更清楚——這場關於屯田的論戰,早已不隻是書院之爭了。
喜歡穿越古代,無雙庶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古代,無雙庶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