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血汗討薪,危樓計
字數:4635 加入書籤
一天後,上午十點,江城國際廣場工地上聚集了十幾個工人。
他們穿著髒兮兮的工作服,手裏拿著寫有“還我血汗錢”、“工人要生活”的橫幅。
這些人看起來確實像是幹了很長時間重活的樣子,臉上都是風吹日曬的痕跡。
“老板們都跑了,我們找誰要錢去?”一個四十多歲的工人大聲喊著,“家裏老婆孩子還等著吃飯呢!”
工地的圍擋外麵,已經聚集了不少圍觀的人。
有路過的市民,也有一些看熱鬧的。
更關鍵的是,幾個扛著攝像機的記者已經到了現場,正在架設備。
“師傅,他們欠了你多少錢?”一個年輕的女記者舉著話筒問道。
“我一個人就欠了三萬多,還有幾個兄弟比我欠得更多。”工人指著身邊的幾個人,“我們從去年年底就開始幹,到現在一分錢都沒拿到。”
“那你們準備怎麽辦?”記者繼續問。
“我們要討個說法。”工人說著,朝工地裏麵走去,“如果今天拿不到錢,我們就從樓上跳下來。”
圍觀的人群開始騷動,有人在勸阻,有人在拍照。
記者們的鏡頭一直跟著這些工人,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工人們爬上了還在建設中的樓層,在七樓的位置停了下來。
他們把橫幅掛在外麵,然後坐在樓邊,做出要跳樓的姿勢。
“下來吧,有話好說!”樓下有人在喊。
“沒有錢就不下來!”工人們在樓上回應。
這時候,工地的安全網已經悄悄地在樓下布置好了,但是角度很巧妙,從地麵上不容易看出來。
僵持了大約一個小時,突然有兩個工人站了起來。
“兄弟們,我們跳吧!”其中一個大聲說道,“反正活不下去了!”
話音剛落,兩個人幾乎同時從樓上跳了下來。
樓下的人群中立即爆發出驚呼聲,有膽小的人直接捂住了眼睛。
記者們的鏡頭迅速跟上,清楚地記錄了這一幕。
兩個工人落在安全網上,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從高處落下的衝擊力還是讓他們受了一些傷。
很快,120急救車趕到了現場,把兩個人送到了醫院。
“太慘了,這些工人真的是走投無路了。”圍觀的市民在議論。
“這些開發商真的是太黑心了,工人的血汗錢都不給。”
記者們迅速進行了現場報道,畫麵很快就傳到了各個媒體平台。
第二天,類似的事情繼續發生。
幾個包工頭帶著手下的工人,在江城市衙門大樓前搭起了帳篷。
他們聲稱工程停工導致他們無法收到工程款,現在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我們承包了國際廣場的水電安裝工程,現在工程停了,甲方也不給錢。”一個包工頭對記者說,“我們也是受害者,下麵還有幾十個工人等著開工資。”
這些人在市衙門門口一待就是三天,每天都有媒體來采訪。
他們的訴求很簡單:要麽讓工程複工,要麽支付相應的費用。
與此同時,眾興公司門口也開始有人聚集。
這些人的身份比較複雜,有些是真正的債權人,有些則是不明來曆。
他們舉著各種橫幅,要求眾興公司給個說法。
麵對這種情況,眾興公司不得不召開記者招待會。
主持會議的是公司的副總經理韓立,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平時負責對外公關事務。
“各位媒體朋友,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的新聞發布會。”韓立坐在主席台上,麵對著台下的十幾個記者,“關於江城國際廣場項目停工的事情,我們眾興公司也是無能為力。”
“韓總,為什麽會突然停工?”一個記者問道。
“這個我們也不清楚。”韓立搖搖頭,“項目進行得好好的,突然就接到通知要停工。我們詢問了相關部門,得到的答複是需要重新審核。”
“那為什麽不支付工人的工資?”另一個記者問。
“不是我們不想支付,而是我們也沒有收到應該收到的款項。”韓立拿出一份文件,“這是我們公司的所有資質和財務狀況,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公司的資金鏈是健康的。但是因為項目停工,很多環節都斷了。”
“有消息說,是因為眾興公司在某些方麵有問題,所以才被停工的。”一個記者問道。
“這完全是無稽之談。”韓立顯得很激動,“我們所有的手續都是合規的,如果有問題,相關部門可以隨時來檢查。”
“那你們認為停工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韓立停頓了一下,然後說:“這個我們不便猜測,但是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場記者會後,各種消息開始在網上傳播。
最初是一些當地的論壇,然後是一些全國性的門戶網站都開始轉載。
“江城工人跳樓討薪,開發商推卸責任”
“國際廣場項目停工內幕:衙門還是企業的問題?”
“工人血汗錢何時能拿到?”
網民的反應很激烈,絕大多數人都站在工人這一邊。
“這些開發商真的是太黑心了,工人的錢都不給。”
“衙門應該管管這些事情,不能讓工人的權益受損。”
“支持工人維權,希望能夠討回公道。”
但是很快,風向開始發生變化。
一些“知情人士”開始在網上爆料,說停工的真正原因是有人在背後操作。
“聽說是省裏有人專門針對這個項目。”
“具體是誰我不敢說,但是大家都知道。”
“這種事情很常見,有人想整你,總能找到理由。”
漸漸地,一個名字開始在各種小道消息中出現:餘健。
最初是一些不起眼的論壇帖子,然後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媒體開始提到。
“據可靠消息,江城國際廣場項目停工是因為省裏某位姓餘的領導不滿。”
“這位領導與項目投資方有私人恩怨,所以利用職權進行報複。”
“工人成了犧牲品,真的很可憐。”
事態發展到這個程度,已經完全超出了江城市衙門的控製能力。
每天都有記者來采訪,每天都有網民在討論。
市長李建國連續開了幾次緊急會議,但是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各種壓力匯集到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輿論漩渦。
工人討薪、企業喊冤、衙門被動、網民憤怒,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那個在背後操作的人。
就在這種情況下,遠在省城酒店裏的趙華玲,終於接到了餘健的電話。
“趙總,我們再談談吧。”餘健的聲音聽起來很疲憊,“你看這個事情鬧得……”
“餘廳,我隨時都有時間。”趙華玲的語氣很平靜,仿佛一切都在她的預料之中。
“今天晚上八點,還是上次那個茶樓。”餘健說完就掛了電話。
趙華玲放下手機,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她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