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三線城市,尋訪奇才

字數:4241   加入書籤

A+A-


    經過三個半小時的車程,楊鳴和賀楓的車子駛入了淮寧市區。
    這是一個典型的三線城市,既沒有大都市的繁華,也沒有小縣城的蕭條。
    街道不算寬敞但很幹淨,建築物大多是十幾層的住宅樓和商業樓,偶爾能看到一些新建的小區和商場。
    整個城市給人的感覺是“慢節奏的舒適”。
    車子在一個大型商業廣場前停下。
    這是淮寧市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周圍聚集著各種品牌專賣店、餐廳和娛樂場所。
    在商業廣場的一樓,有一家占地麵積頗大的超市,門頭上寫著“峰尚生活超市”幾個大字。
    “就是這裏了。”賀楓看了看手機上的地址,確認道。
    楊鳴下車後,站在超市門口觀察了一會兒。
    這確實是一家規模不小的超市,至少在這個三線城市算得上是大型商超。
    兩個人走進超市,迎麵而來的是適宜的溫度和舒緩的背景音樂。
    入口處的購物車擺放得整整齊齊,沒有一輛車是歪斜或者損壞的。
    接待他們的是一個年輕的店員,笑容自然,既沒有過分熱情,也沒有冷淡疏離。
    楊鳴開始在超市裏慢慢走動,表麵上像是一個普通的顧客在閑逛,實際上他在仔細觀察著這個地方的每一個細節。
    他的目光掃過貨架的擺放、商品的陳列、顧客的流動路線,以及員工的工作狀態。
    最初的十幾分鍾,楊鳴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這確實就是一家普通的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日用品和食品,顧客們推著購物車在過道裏慢慢挑選,收銀台前排著不長不短的隊伍,一切都顯得很正常。
    但是,隨著觀察的深入,楊鳴開始注意到一些微妙的細節。
    首先是顧客的流動路線。
    他發現,無論何時進來多少顧客,超市裏從來沒有出現過擁堵的情況。
    顧客們的行走路線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引導著,總是能夠很自然地分散到不同的區域,很少出現在同一個貨架前聚集太多人的情況。
    其次是商品的陳列。
    楊鳴注意到,那些銷量最好的商品總是擺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而且補貨速度極快。
    更有趣的是,那些利潤率較高的商品往往出現在顧客猶豫、等待或者思考的區域附近。
    比如在收銀台前的等待區,擺放的都是一些小包裝的高價值商品。
    在生鮮區的稱重等待區,附近就是各種調料和配菜。
    然後是員工的工作效率。
    收銀員的速度快得驚人,每個人的動作都極其熟練,掃碼、裝袋、找零,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
    理貨員也是如此,他們總能在貨架即將空置之前的關鍵時刻完成補貨。
    最讓楊鳴感到意外的是環境的微調。
    他發現,超市裏的背景音樂會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和不同的區域有著微妙的變化。
    在需要顧客快速通過的區域,音樂節奏稍快。
    在希望顧客停留選購的區域,音樂變得舒緩。
    燈光的亮度也是如此,在商品展示區明亮而溫暖,在過道區則相對柔和。
    甚至連空調的溫度都在經常變化,讓顧客在購物過程中始終感到舒適。
    二十分鍾後,楊鳴和賀楓在超市的中央休息區坐下。
    這是一個小型的咖啡休息區,有幾張簡單的桌椅,供顧客休息或者等待同伴。
    “你覺得這家超市怎麽樣?”楊鳴問道。
    賀楓環顧了一下四周,然後誠實地回答:“感覺挺正常的,就是一家比較大的超市。商品種類挺全的,環境也還不錯,沒什麽特別的。”
    楊鳴淡淡一笑,沒有多說什麽。
    片刻後,他起身走向不遠處的一個年輕店員。
    “你好,請問你們老板在嗎?我想見見他。”
    年輕店員看了看楊鳴,然後指向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向:“老板在監控室裏,就在那邊。”
    楊鳴順著店員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超市二樓的一個角落。
    一般來說,老板要麽在辦公室處理行政事務,要麽在賣場裏巡視業務,很少有人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監控室裏。
    楊鳴和賀楓沿著樓梯走向二樓。
    這裏相對安靜一些,主要是一些辦公區域和員工休息室。
    監控室在走廊的盡頭,門上掛著一個簡單的標識牌。
    走近監控室時,楊鳴發現門是半掩著的,裏麵傳來輕微的鍵盤敲擊聲和偶爾的對講機聲音。
    透過門縫,他能看到一個男人的背影,正坐在一排監控屏幕前,手中抱著一台筆記本電腦。
    監控屏幕上顯示著超市各個區域的實時畫麵,而那台筆記本電腦的屏幕上則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各種數據圖表、曲線圖和表格。
    這些數據在不斷地更新和變化,顯然是在實時監控著超市的各項運營指標。
    楊鳴輕輕敲了敲門。
    裏麵的男人頭也不抬,聲音有些不耐煩:“想買東西去前麵,想應聘找人事,想談供貨……你先看看我的退貨率再說。”
    這種反應讓楊鳴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顯然,這個人已經習慣了各種各樣的打擾,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套標準的應對模式。
    但這種模式也從側麵反映出他對自己業務能力的自信,退貨率,這確實是衡量一個零售商業務水平的重要指標。
    “柴總,是何……”楊鳴開口說道,準備報出何勝的名字。
    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那個男人打斷了。
    隻見他拿起桌上的對講機:“小王,C區牛奶貨架第三排,換成新日期的。今天天氣預報下午有雨,家庭主婦會提前囤貨,把客單價最高的那個品牌往前移半米。”
    接著,對講機裏又傳來了其他的指令:“小李,A區入口處的購物籃再補充十個,剛才進來了一波年輕顧客,他們習慣用籃子而不是推車。小張,把收銀台三號的排隊引導線調整一下,現在這個角度會讓顧客覺得隊伍比實際更長。”
    一道道指令下達完畢後,柴峰才放下對講機和筆記本電腦,緩緩轉過身來麵對楊鳴和賀楓。
    這是一個看起來三十七歲左右的男人,中等身材,普通的麵貌,戴著一副黑框眼鏡。
    他的衣著簡單而整潔,一件灰色的pOlO衫配深色的休閑褲。
    如果在街上遇到,很容易被人忽略,因為他的外表實在太普通了。
    但是,當他的目光與楊鳴對視的那一刻,楊鳴立刻感受到了這個人眼神中的不同。
    他在觀察楊鳴的時候,就像在分析一組數據一樣,試圖從各種細節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你就是何師哥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