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秦朗返朝

字數:4419   加入書籤

A+A-


    長樂郡,海風依舊,卻不再帶著硝煙與血腥。在秦朗的鐵腕與細致治理下,這片曾飽受倭患荼毒的土地已然煥發出勃勃生機。戰後重建工作步入正軌,百姓安居樂業;而“海魂營”的魔鬼訓練也初見成效,一支脫胎換骨的精銳之師已然成型。秦朗深知,此番遠征邪馬台的前期準備已基本就緒,是時候返回京城複命,向弘平帝稟報一切,並爭取朝廷對未來遠征的全力支持了。
    在啟程返回京城之前,秦朗對長樂郡和“海魂營”做了最後的詳細部署。他召集了淩風、趙承恩、青雲道人以及長樂郡郡守李承業,進行了長達數個時辰的秘密軍議。
    “長樂郡的重建工作務必持續推進,不可有絲毫鬆懈。”秦朗語氣嚴肅,“民心安定,方是我大晉穩固海疆的根本。李郡守,一切依我上呈朝廷並獲批的方案執行,錢糧撥付若有不足,可直接上奏。同時,繼續嚴查郡內殘餘邪馬台餘孽,確保百姓安居樂業。”
    李承業躬身領命:“下官明白,定不負秦侯所托。”
    隨後,秦朗將目光轉向淩風和趙承恩,眼中帶著一絲沉重卻又充滿信任:“‘海魂營’的訓練,是我大晉未來海疆安寧的保障。我離開後,你們二人務必嚴格按照我製定的訓練計劃,不得有絲毫鬆懈。尤其要注重實戰演練和各小組間的協同配合。‘海上突擊隊’的秘密訓練,更要嚴格保密,絕不能泄露絲毫風聲。”
    淩風和趙承恩齊聲抱拳:“請秦侯放心!末將等定會日夜操練,不辱使命,為大晉打造一支真正的海上利刃!”
    秦朗點了點頭,又看向青雲道人:“道長,巫術典籍的研究不可中斷,‘火焰噴射器’的試驗也要加快進度。若能成功,必能大大增加我軍的火力優勢。”
    青雲道人拂須一笑:“侯爺請放心,貧道定當全力以赴。這邪馬台巫術,頗有些門道,其中奧秘,貧道正鑽研得起勁兒。”
    一切部署完畢,秦朗的心中稍定。他相信,即使自己不在,這支定海軍在淩風和趙承恩的帶領下,也能繼續保持強大的戰鬥力,而長樂郡的建設,也不會停滯不前。他深知,千裏之外的京城,才是他此刻必須麵對的另一個“戰場”。
    在告別了閩州郡的將士和百姓後,秦朗僅帶了平安衛的十餘名精銳親隨,輕車簡從,星夜兼程地趕往京城。他沒有選擇招搖過市,也沒有派遣信使提前通報,隻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抵達,盡快向弘平帝複命。
    沿途,他看到了久違的大晉腹地景象。與沿海的殘破不同,這裏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然而,每當他看到那些因倭患而流離失所,最終遷徙到內陸的百姓時,他的心中便會再次燃起那份徹底鏟除倭患的執念。
    數日之後,風塵仆仆的秦朗終於抵達了京城。他沒有直接進宮,而是先回到自己在京城的侯府。侯府內,一切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條,顯然有人在暗中照料。
    次日清晨,秦朗整理好儀容,身著官服,前往皇宮金殿複命。他並沒有帶任何繳獲的珍寶,隻帶上了自己親手繪製的邪馬台海域簡圖、繳獲的幾件鬼神兵器樣本,以及一些關於邪馬台巫術的初步分析報告。
    當秦朗的身影出現在金殿之上時,原本竊竊私語的朝臣們頓時安靜了下來。他們目光複雜地看著這位年輕的侯爺,敬畏、好奇、忌憚、甚至一絲不屑,各種情緒交織。
    “臣秦朗,參見陛下!”秦朗跪地行禮,聲音洪亮,帶著一股沙場的凜冽之氣。
    弘平帝李煜端坐龍椅之上,眼中閃爍著難以言喻的興奮與讚許。他親自起身,快步走到秦朗麵前,將其扶起:“秦愛卿!你終於回來了!快快請起!不必多禮!”
    李煜緊緊握住秦朗的手,語氣中充滿了真誠:“閩州大捷,蕩平倭寇,活捉黑澤隆,斬殺卑彌呼!此番蓋世奇功,大晉上下無不歡欣鼓舞!沿海百姓更是對你感恩戴德,稱你為‘秦青天’!你當真是朕的大晉的擎天之柱啊!”
    麵對皇帝的熱情,秦朗心中微暖,但他依舊保持著謙遜:“陛下過譽了。此乃將士用命,百姓同心,陛下洪福齊天,才得此大捷。臣不過是盡職盡責罷了。”
    隨後,秦朗詳細地向李煜稟報了長樂郡的善後工作、百姓安置情況、“海魂營”的組建與訓練進展,以及他對未來攻打邪馬台本土的初步構想。他將那幾件鬼神兵器樣本呈上,並解釋了它們的特殊之處。當他談及“海魂營”的特種訓練以及對戰船的進一步改良時,李煜的眼中異彩連連,不時發出驚歎。
    “好!好!好!”李煜連連稱讚,“秦愛卿,你不僅有軍事天賦,更有治國之才!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像李煜這般欣喜。當秦朗談及“海魂營”的特殊訓練和攻打邪馬台本土的宏偉計劃時,朝堂上一些老臣和世家大族的臉色漸漸變得凝重。
    首輔李穆捋著胡須,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他深知,秦朗的功績越高,聲望越大,對朝中固有的平衡衝擊就越大。而秦朗所描繪的“海魂營”和“遠征邪馬台”,無疑是在進一步增強其軍權和影響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禦史大夫王德,素來以保守著稱,他率先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秦侯之功,天地可鑒。然,臣以為,大晉連年戰亂,元氣未複,此番閩州大捷,已是耗費巨大。如今倭患已除,沿海安定,再行勞師遠征,攻打蠻夷之地,是否有些操之過急?且海上風浪詭譎,蠻夷之地毒瘴橫生,恐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啊!”
    兵部尚書魏忠也出列附和:“王禦史所言不無道理。且海戰與陸戰不同,風險極大。我軍將士不習水性者居多,遠征異域,補給艱難,若遇不測,恐得不償失。”
    他們的言辭雖然聽起來是在為國考慮,但秦朗卻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他們不希望秦朗的勢力繼續膨脹,更不希望秦朗因此獲得更大的兵權和決策權。一旦秦朗真的攻下了邪馬台,那他的功績將徹底無人能及,甚至可能影響到未來的皇權繼承。
    李煜的眉頭微微皺起,他看向秦朗,似乎在等待他的回應。
    秦朗心中冷笑,他知道這些人會跳出來反對。他向前一步,語氣堅定,擲地有聲:“陛下,諸位大人。倭患雖平,但邪馬台的根基尚存,卑彌呼女王雖死,其殘餘勢力若不徹底清除,他日必將卷土重來!我大晉沿海百姓,難道要世代生活在倭寇侵擾的陰影之下嗎?!這並非一勞永逸之策!”
    他掃視了一眼在場的朝臣,聲音更加洪亮:“至於勞民傷財?長樂郡百姓飽受荼毒,家園被毀,若不徹底鏟除倭患,即便今日安寧,他日戰火再起,百姓所受之苦,豈是區區錢糧可比?!且臣以為,攻打邪馬台,並非單純的消耗,更是開疆拓土,揚我大晉國威之機!此舉,可絕我大晉百年之憂!”
    秦朗的這番話,句句鏗鏘有力,直擊人心,也讓那些反對者一時語塞。李煜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知道秦朗所言非虛。
    朝會結束後,李煜特意將秦朗和太子李承乾召至禦書房進行密談。
    “秦愛卿,朝中之議,你都聽到了。”李煜示意秦朗坐下,語氣溫和,“你的雄心壯誌,朕心甚慰。但攻打邪馬台,畢竟事關重大,牽扯甚廣。朝中非議,你當如何應對?”
    秦朗拱手道:“回陛下,臣相信,隻要陛下聖明,大晉將士用命,再多的非議也無法阻擋我大晉開疆拓土的決心!”他沒有正麵回答如何應對,而是將焦點引向了皇帝的決心。
    李煜讚賞地看了秦朗一眼,隨後看向太子李承乾:“承乾,你以為如何?”
    李承乾起身,恭敬地說道:“父皇,兒臣以為,秦侯所言極是。倭患一日不除根,沿海百姓一日不得安寧。況且,此舉更是彰顯我大晉國威,震懾四方蠻夷之舉。至於朝中非議,兒臣願助秦侯一臂之力,在朝中協調溝通,爭取更多支持。”
    太子此言,無疑是向秦朗拋出了橄欖枝,也表明了其與秦朗結盟的姿態。秦朗心中一動,他知道,太子的支持,對於他的計劃至關重要。
    李煜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秦朗,眼中閃過一絲深意。他清楚,秦朗的功績和能力,已經讓他在朝中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而太子的示好,無疑是在拉攏這位新晉的功臣。這正是他所樂見的。
    “秦愛卿,你的‘海魂營’和‘遠征計劃’,朕會全力支持。”李煜最終拍板,“但具體實施,還需要細致周密的安排。朕會命兵部與你密切配合,確保萬無一失。”
    “臣謝陛下隆恩!”秦朗再次躬身行禮。
    走出禦書房,秦朗的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遠征邪馬台的計劃,終於得到了皇帝的認可。然而,朝堂上的暗流湧動,以及太子李承乾的介入,都預示著他未來的道路,絕不會是一帆風順。
    喜歡現代搏擊手闖蕩武林請大家收藏:()現代搏擊手闖蕩武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