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韓愈聯合各方 雅琪和拒絕聯盟
字數:3334 加入書籤
臨安陷落,趙構被俘的消息此刻已經在宋國疆域傳開。
一時間,大宋各地風雲變幻,因臨安陷落、趙構被俘的消息攪得人心惶惶。那些繼續打著宋國旗號、決意出兵勤王的節度使,心中懷著對大宋的忠誠與對舊主的義憤,積極調兵遣將,籌備糧草。他們想著,哪怕趙構有諸多不是,但大梁如此行徑,實在是欺人太甚,怎能坐視不理。
而那些猶豫不決的節度使,內心正經曆著痛苦的掙紮。一方麵,大宋數百年的基業,自己世代受宋皇恩澤,貿然背叛實在有負皇恩;另一方麵,大梁軍勢如破竹,連臨安都已淪陷,抵抗又談何容易,實在不知該何去何從。他們整日在府中踱步,聽著各方傳來的消息,卻始終難以抉擇。
至於那些派兵封鎖駐地要道、妄圖自立的節度使,野心在這亂世中急劇膨脹。在他們眼中,林衝不過是個曾經的禁軍教頭,一個落草為寇之人,如今卻能憑借武力占據臨安,自己又為何不能?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隻要把握得當,自己就能在這亂世中割據一方,成就一番霸業。於是,他們加緊訓練士兵,鞏固城防,對周邊地區虎視眈眈。
然而,盡管大宋局勢混亂不堪,但奇怪的是,竟沒有一個節度使向大梁請降。在這些節度使的固有認知裏,林衝的出身太過低微。在他們的觀念中,為人君者,需有非凡的氣度與深厚的底蘊,而林衝隻是個武夫,即便一時得勢,攻陷臨安,也毫無為人君的風姿。他們心底的傲氣讓他們不屑於向這樣的人低頭,都覺得自己若是有機會,定能比林衝做得更好。
就在大宋各地節度使各懷心思、蠢蠢欲動之時,遠在臨安的林衝,也深知局勢複雜。他明白,這些節度使將是他鞏固大梁在原宋地統治的一大阻礙。如何應對這些節度使的不同態度,成了擺在他麵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是出兵征伐,以武力威懾;還是采取懷柔政策,分化拉攏,林衝陷入了沉思……
韓愈深知當下局勢刻不容緩,大宋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絕不能再有絲毫拖延。他當機立斷,立刻恭請皇四子趙甘繼位為帝。在節度使府中,舉行了一場簡單卻莊重的登基儀式。趙甘身著臨時趕製的龍袍,雖略顯簡陋,但那堅毅的眼神,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韓愈率領一眾將領與官員,齊齊跪地,高呼萬歲。禮成之後,韓愈便請趙甘以皇帝名義,向各地節度使發出詔令,要求他們出兵,趕赴南詔集結。詔令言辭懇切,痛陳大梁之惡行,呼籲眾節度使以大宋江山社稷為重,摒棄前嫌,共赴國難。同時,趙甘又在韓愈的建議下,給宋國南方各城下達旨意,嚴令不準向大梁投降,務必堅守城池,等待援軍。
旨意如同一枚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各地激起千層浪。那些原本打著宋國旗號準備出兵勤王的節度使,接到詔令後,精神為之一振,更加堅定了出兵的決心,紛紛加快了行軍速度,朝著南詔趕來。而那些猶豫不決的節度使,在看到新帝登基、有了主心骨後,也不再彷徨,決定響應號召,出兵南詔,共抗大梁。
至於那些妄圖自立的節度使,在接到詔令後,心中雖有不甘,但迫於形勢,也不敢公然違抗。畢竟,新帝即位,名正言順,此時若公然抗命,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他們權衡利弊之後,也隻能暫時收起野心,派出部分兵力前往南詔。
一時間,宋國南方各地的軍隊紛紛開拔,朝著南詔進發。道路上塵土飛揚,馬蹄聲、行軍聲交織在一起,聲勢浩大。韓愈站在節度使府前,望著那一支支前來集結的隊伍,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是大宋最後的希望,雖前途未卜,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隨著各路軍隊陸續抵達南詔,韓愈又開始忙著整合兵力,部署作戰計劃。他與將領們日夜商討,分析大梁軍的優勢與劣勢,研究應對之策。同時,他還積極安撫民心,穩定後方,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好充分準備。
南方各宋軍的異動,大梁繡衣衛探知後,快速向林衝傳遞消息,在傳遞消息的時候,韓愈又做了一個決定,他下令,命廣西土族派兵協助宋軍,雙方結為兄弟之盟,共抗大梁。
韓愈的請求傳至土族後,各土司迅速聚集商議此事。寬敞的議事廳內,氣氛凝重,眾人神色各異。
一位土司率先開口,語氣中透著憂慮:“如今大梁勢大,宋軍集結怕是難以抗衡。與宋軍結盟,雖說是為了共同抵禦外敵,可這勝算……實在難測啊。”他的話引發了一陣低聲的附和,不少土司麵露猶豫之色。
這時,雅琪霍然站起,臉上滿是決然:“我堅決反對同宋軍結盟!咱們土族早已與大梁結盟,這情誼怎能說斷就斷?且不說大梁對咱們多有扶持,若無大梁商隊往來,咱們土族哪能過上如今這般富足的日子?做人不能忘恩負義,此時怎能背梁投宋!”
雅琪此言一出,議事廳內頓時炸開了鍋。有土司點頭讚同,認為雅琪說得在理,大梁對土族的幫助有目共睹,不應輕易背叛。但也有土司皺眉反駁,擔憂大梁野心勃勃,若一味依附,恐日後土族也會被大梁吞並,此時與宋軍結盟,或許能為土族謀得更多生機。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土族首領坐在主位,眉頭緊鎖,聽著眾人的爭辯,心中也在權衡利弊。他深知,這一決定關乎土族的生死存亡,稍有不慎,便可能將土族帶入萬劫不複之地。在這混亂的局勢下,土族究竟該何去何從,成為了擺在眾人麵前的一道艱難抉擇。
在激烈的爭論中,各土司實在難以達成一致,最終將目光投向了族中備受尊崇的巫師。這位巫師年逾古稀,白發蒼蒼,卻雙目如炬,在土族中地位極高,被認為能與神明溝通。
巫師神情莊重,在族中聖地設壇做法。隻見他身著五彩法衣,手持法杖,口中念念有詞,周圍香煙嫋嫋。隨著巫師的動作,天色漸漸暗沉,狂風驟起,吹得眾人衣袂獵獵作響。眾人皆屏息凝神,靜靜等待神明的指示。
許久之後,巫師渾身一震,緩緩睜開雙眼,聲音仿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宋國氣數已盡,此乃天意。我族當與大梁結盟,順應天命,方能保土族平安昌盛。”眾人聽聞,皆麵露敬畏之色,對神明的指示深信不疑。
有了神明的指示,土司們不再猶豫。雅琪站出來,大聲說道:“既然神明已明示,那我等自當遵從。”土司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於是,土族果斷拒絕了韓愈的請求。
為表誠意,土司們即刻派人快馬加鞭前往臨安,向大梁通報這一情況,並請求大梁速速派兵前來,以應對可能因拒絕宋國而引發的危機。與此同時,土族各部落迅速行動起來,召集部眾,分發武器,加緊訓練,嚴陣以待,準備應對宋國可能的舉動。
整個土族陷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部落中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年輕的戰士們摩拳擦掌,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無畏;婦女們則默默準備著糧草物資,為即將到來的戰事做著後勤保障。土族首領望著忙碌的族人,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一決定能讓土族在這亂世中尋得一線生機,不被卷入無謂的紛爭,平安度過這場危機。而此時,遠在南詔的韓愈,在得知土族的拒絕後,又將如何應對這複雜多變的局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