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高麗李氏

字數:2581   加入書籤

A+A-


    要說這高麗,在唐朝時期,可謂是被大唐的強盛國力打壓得服服帖帖。那時,高麗國主深知唐朝天威難犯,為求自保,甘願自稱為中原家臣,態度謙卑恭順。每有新君繼位,必定要得到中原王朝的旨意認可,才敢宣告真正登基。這種君臣之禮,在當時是維護雙方關係的重要紐帶。
    然而,自唐朝輝煌落幕之後,中原大地陷入了長達百年的內亂紛爭。各方勢力逐鹿中原,戰火紛飛,自顧不暇。在這動蕩的局勢下,中原王朝對於邊遠地帶的管控逐漸鬆弛,對高麗的冊封製度也隨之終結。而這一變化,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讓曾經老老實實的“奴才”,心中漸漸滋生出了勃勃野心。
    失去了中原王朝的威懾,高麗開始蠢蠢欲動。他們仗著自身地理位置偏遠,中原王朝一時難以顧及,便時常派出小股部隊,偷偷潛入中原邊境地區劫掠。起初,他們隻是搶奪一些財物、糧食,滿足自身的些許貪欲。但隨著一次次得手,且未受到有力的回擊,他們的野心如同野草般瘋狂生長,愈發膨脹起來。
    漸漸地,高麗不再滿足於小規模的劫掠,他們的目光開始投向更為廣闊的中原土地,心中竟妄想有朝一日能夠吞並中原,建立屬於自己的龐大帝國。這種不切實際卻又無比瘋狂的想法,驅使著他們不斷擴充軍備,訓練士卒,時刻準備著對中原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而如今,恰逢大梁初立,他們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於是毫不猶豫地出兵進犯東北邊境,妄圖實現他們那荒誕而又野心勃勃的夢想,全然不顧此舉將給中原百姓帶來怎樣的深重災難。
    且說這高麗,自唐朝慷慨賜其國李姓後,便將李姓奉為尊貴之姓,仿佛借此攀附上了無上的榮光。然而,高麗國行事作風向來如牆頭之草,隨風搖擺。當中原皇朝國力強盛、威震四方之時,他們便奴顏婢膝,以奴才身份自居,言辭謙卑,禮數周全,極盡討好之能事,妄圖在中原王朝的庇護下求得安穩。
    可一旦中原陷入動蕩,局勢混亂,他們便立刻撕下偽裝,露出貪婪的獠牙。趁著中原自顧不暇之際,頻繁派兵侵擾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妄圖侵占中原的土地,擴大自身的版圖。
    如今,大梁新立,百廢待興,在高麗國主李顯眼中,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他野心勃勃,妄圖在這片新生王朝尚未站穩腳跟之時,狠狠咬下一塊肥肉。於是,李顯一聲令下,派遣大將軍李邦率領三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入侵遼東地區。
    李邦領命後,一路疾馳,所到之處,百姓遭殃。遼東本是大梁邊境的安寧之地,百姓們過著平靜的生活,卻不想高麗的鐵騎如狂風般席卷而來。一時間,村莊被焚,財物被搶,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百姓們在驚恐與絕望中四處奔逃。
    這等暴行,很快便傳到了大梁朝堂。林衝聽聞後,龍顏大怒,當即決定派遣盧俊義與武鬆率大軍前往迎敵,務必將高麗侵略者趕出大梁國土,還百姓以安寧。
    盧俊義與武鬆深知責任重大,領命後一刻也不敢耽擱,迅速集結十萬精兵,日夜兼程奔赴遼東。一路上,大軍紀律嚴明,士氣高昂。士兵們心中都憋著一股勁,要讓高麗見識見識大梁軍隊的厲害,為遼東百姓報仇雪恨。
    而此時的遼東戰場,高麗軍隊正沉浸在短暫的“勝利”喜悅中,肆意妄為。他們怎會料到,大梁的精銳之師正飛速趕來,一場激烈的交鋒即將拉開帷幕,高麗的美夢,也即將在大梁軍隊的鐵拳下破碎。
    高麗大軍如潮水般湧入遼東,所到之處,宛如人間煉獄。大將軍李邦縱兵肆虐,放任士兵們燒殺搶掠,種種惡舉令人發指。
    在一處名為青河村的地方,高麗士兵們騎著高頭大馬,肆意衝撞著村莊的街道。他們挨家挨戶地踹開房門,見人就殺,見財就搶。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試圖阻攔他們搶奪家中僅有的一袋糧食,卻被一名高麗士兵無情地一刀砍倒在地,鮮血濺滿了那袋救命的糧食。老人的老伴兒撲在他身上痛哭,也慘遭毒手。
    村裏的年輕女子更是慘遭厄運。一群高麗士兵闖入一戶人家,將家中的年輕女子拖出,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意淩辱。女子的哭喊聲回蕩在村莊上空,卻無人能夠施救。周圍的村民們有的被當場殺害,有的則被嚇得躲在家裏瑟瑟發抖,不敢發出半點聲響。
    高麗士兵們還將村裏的房屋點燃,熊熊大火瞬間吞噬了整個村莊。孩子們驚恐地大哭,四處尋找著失散的親人。濃煙滾滾中,整個青河村陷入了一片混亂與絕望。
    在遼東的城鎮中,高麗軍隊的惡行更是變本加厲。他們衝進店鋪,將貨架上的商品洗劫一空,把值錢的財物統統裝上馬車。對於那些敢於反抗的商人,他們或是當場斬殺,或是嚴刑拷打,逼問錢財的藏匿之處。
    城鎮的街道上,堆滿了百姓的屍體,鮮血順著石板路流淌。一些高麗士兵甚至以虐殺百姓為樂,用各種殘忍的手段折磨他們。他們將百姓的頭顱砍下,懸掛在城門之上,妄圖以此來震懾大梁的軍民。
    遼東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天都在恐懼中度過。年輕力壯的男子被抓去充當苦力,為高麗軍隊搬運物資、修築工事,稍有懈怠便會遭到毒打。老弱病殘則被隨意丟棄在路邊,自生自滅。
    高麗大軍的這些惡行,使得遼東地區民不聊生,原本繁華的城鎮和寧靜的鄉村變得滿目瘡痍。而這一切,都被逃亡的百姓們帶到了大梁內地,激起了大梁軍民的強烈憤慨,也讓盧俊義、武鬆所率領的救援大軍更加堅定了將高麗侵略者徹底趕出大梁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