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來自高麗的挑釁
字數:3680 加入書籤
林衝登基為帝,中原大地結束宋遼百年分裂,再次大一統。新生的大梁王朝,如曆經風雨洗禮的巨輪,亟待修補破損、休養生息,給予百姓喘息之機,恢複這片飽經滄桑土地的生機。
然而,平靜之下暗流湧動。一些貪婪之輩趁大梁初立、國力未複,覬覦著中原的廣袤與富饒。高麗,便是其中最為張狂的“跳梁小醜”。它地處東北一隅,對中原繁華垂涎已久,見大梁立足未穩,在邊境頻繁調兵遣將,妄圖突襲大梁,掠奪財富、侵占領土。
大梁邊境百姓深受其害,高麗軍隊燒殺搶掠,致使邊境人心惶惶,百姓紛紛往內地逃難。消息傳至大梁朝堂,滿朝文武嘩然,文武官員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武將們群情激憤,魯智深第一個站出來,他將手中的禪杖重重一頓,聲若洪鍾地說道:“陛下,高麗如此欺人太甚,在我邊境燒殺搶掠,若不予以嚴懲,我大梁威嚴何存?我等武將願提刀跨馬,率大軍直搗高麗巢穴,將其打得片甲不留,讓他們知道大梁兒郎的厲害!”
秦明也緊接著抱拳請命:“陛下,戰機稍縱即逝,此時高麗以為我大梁新立不敢輕舉妄動,正是我們出奇製勝的好時機。若錯過此次機會,待他們準備充分,後患無窮啊!請陛下下令,末將定當奮勇殺敵,不辱使命!”眾武將紛紛附和,士氣高昂。
文官們卻麵露憂色,禦史王倫趕忙上前,躬身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如今大梁剛剛平定,百業凋零,百姓困苦,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若此時發動戰爭,糧草軍備的耗費,百姓勞役的負擔,都會讓大梁本就脆弱的根基搖搖欲墜。高麗不過是彈丸小國,雖行為可惡,但派一使者前去,以我大梁之威,曉以利害,想必他們不敢不聽從。”
禮部侍郎也上前諫言:“陛下,聖君以和為貴,動武實乃下策。戰爭一起,生靈塗炭,無數百姓又要流離失所。我大梁應以德服人,先禮後兵。若能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方為上策,還望陛下三思啊。”
武將們聽了,紛紛反駁。武鬆提高音量說道:“禦史大人,你說得輕巧!高麗狼子野心,豈會因使者幾句斥責就退兵?若不施以武力,他們怎會敬畏我大梁?”
王倫皺著眉頭回應道:“武公爺,戰爭非兒戲,一旦開啟,勝負難料。我大梁如今需要時間恢複國力,不應為了一時之氣,陷入戰爭泥潭。”
林衝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凝重,靜靜地聽著雙方的爭執。他深知武將們的憤慨與忠誠,也明白文官們的顧慮並非無的放矢。戰爭關乎國家興衰、百姓生死,必須慎重決策。
沉思良久後,林衝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堅定:“高麗如此囂張,朕豈會坐視不管!但大梁的穩定與百姓的安寧同樣重要。傳朕旨意,命盧俊義、武鬆速速點齊十萬精兵,趕赴邊境,加強防禦,不可主動出擊,但務必確保邊境百姓安全。同時,派遣使者前往高麗,嚴正警告他們,即刻退兵。若高麗執迷不悟,大梁定將傾全國之力,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
眾大臣聽聞林衝的旨意,紛紛跪地領命。一場圍繞大梁邊境安危的風暴已然來臨,而林衝和他的大梁王朝,將在這場考驗中,展現出扞衛國家尊嚴與守護百姓安寧的堅定決心。
盧俊義與武鬆得令後,神色肅穆,即刻退朝,風風火火地著手點兵出征事宜。大梁城內,一時間軍令如山,士兵們迅速集結,鎧甲碰撞之聲不絕於耳,軍旗獵獵作響。
然而,軟弱了百年的宋朝,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每次出征皆戰敗的深刻印記。這種固有形象,如陰霾般籠罩在大梁百姓心頭。此次遠征高麗,民間彌漫著濃厚的悲觀情緒。街頭巷尾,百姓們憂心忡忡地議論著。
“唉,想當年宋太宗,也是國朝初立就出征,結果铩羽而歸,如今大梁才剛建立,又要打仗,隻怕這次也凶多吉少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搖著頭,滿臉憂慮地說道。
“是啊,這高麗雖說不大,可咱大梁剛經曆那麽多戰事,還沒緩過勁來呢,怎麽能打得過人家。”一個年輕的後生,也跟著附和,眼中滿是擔憂。
集市上,原本熱鬧的氛圍也被這憂慮衝淡。賣菜的阿婆無心叫賣,隻是呆呆地望著遠處軍隊集結的方向,喃喃自語:“這一打仗,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孩子回不來咯。”
一些商戶們也唉聲歎氣,擔心戰爭會影響生意,讓本就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民間悲觀情緒蔓延,甚至有人開始收拾細軟,準備一旦局勢不利,便往深山老林裏躲避戰亂。
而在軍營之中,盧俊義與武鬆深知此次出征背負的壓力。他們一邊緊張有序地整軍備戰,一邊鼓舞士氣。
盧俊義站在高台上,對著麾下將士們大聲說道:“兄弟們!我知道民間有不少擔憂的聲音,但咱們大梁可不是從前的宋朝!我們是新生的王朝,是為了守護家國、扞衛尊嚴而戰!高麗肆意挑釁,我們絕不能退縮!”
武鬆也揮舞著拳頭,喊道:“對!咱們這些年南征北戰,什麽硬仗沒打過?這次也一定能凱旋而歸,讓那些小瞧咱們大梁的人瞧瞧,咱們的厲害!”
將士們被他們的話語激勵,紛紛高呼:“必勝!必勝!”士氣大振。
盡管民間一片悲觀,但盧俊義與武鬆帶領著這支充滿鬥誌的軍隊,毅然踏上了征程。他們明白,此次出征不僅是為了抵禦外敵,更是要打破百姓心中那層對戰爭失敗的恐懼陰霾,為大梁樹立起威嚴與自信。
隨著軍隊漸行漸遠,留下的是百姓們擔憂的目光。而大梁的命運,在這充滿未知的征途中,悄然展開。是能如盧俊義、武鬆所期望的那樣凱旋而歸,打破民間的悲觀預言,還是會重蹈前宋的覆轍,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此時的東北邊境,往昔金國統治下,這片土地雖地廣人稀,卻也有著百姓在此繁衍生息。然而,高麗趁著金人戰敗、大梁立足未穩的混亂時機,如餓狼般出兵進犯。他們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片土地瞬間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無論是金國遺民還是漢人百姓,都未能幸免於難。高麗士兵肆意闖入百姓家中,搶奪財物,奸淫婦女,稍有反抗便被殘忍殺害。村莊被焚毀,農田被踐踏,原本寧靜的生活化為烏有。百姓們扶老攜幼,四處奔逃,卻往往無處可躲,哭聲、喊聲回蕩在這片慘遭蹂躪的土地上。
一些年輕力壯的男子試圖組織起來抵抗,卻因缺乏武器和訓練,在高麗的鐵騎麵前不堪一擊。許多家庭破碎,親人離散,老人們望著被破壞的家園,老淚縱橫,孩子們則在驚恐中瑟瑟發抖。
在一個名為平安村的地方,高麗軍隊洗劫過後,村子裏濃煙滾滾,一片狼藉。一位名叫李老漢的老人,看著被殺害的兒子和兒媳,悲痛欲絕。他緊緊抱著年幼的孫子,眼中充滿了仇恨和絕望:“老天爺啊,這是什麽世道,我們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怎麽就這麽難!”
而在附近的城鎮中,情況同樣慘烈。店鋪被砸,貨物被搶,商人們傾家蕩產。城門口堆滿了百姓的屍體,鮮血染紅了土地。原本繁華的城鎮,如今宛如一座死城。
東北邊境的百姓們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紮,他們盼望著能有一支救星之師來拯救他們,結束這場噩夢般的災難。就在這時,盧俊義、武鬆率領的大梁軍隊日夜兼程,向著東北邊境趕來。
百姓們聽聞大梁軍隊前來的消息,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雖然他們對戰爭的結果仍心存擔憂,但這一絲希望,如同黑暗中的微光,支撐著他們在苦難中堅持下去。而盧俊義與武鬆深知,他們肩負著沉重的使命,不僅要擊退高麗侵略者,更要拯救這些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讓這片土地重歸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