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勳貴服軟
字數:5135 加入書籤
十一月二十一,立冬。
距離發生在奉天門外的"騷亂"已是過去兩日有餘,籠罩在京師上方的"陰霾"也逐漸散去,僅有街道盡頭零星尚未洗滌幹淨的血漬在無聲證明著,此地曾發生過一場禍亂。
通過這場暗流湧動的"騷亂",繼位不過兩月有餘的年輕天子終是有驚無險的收回了京營軍權,並令姍姍來遲的"白杆軍"主帥秦邦屏入主京營。
除此之外,一直在宮中上躥下跳的"皇貴妃"鄭氏也被遷居噦鸞宮,伺候其多年的秉筆太監崔文升則被斬首示眾。
通過一番運籌帷幄,朱由校終是徹底站穩了腳跟,不再如之前那般,好似"無根浮萍",毫無安全感可言。
因為心情大好的緣故,今日早早醒來的朱由校相比較平日,額外多吃了些吃食,看的司禮監掌印眉開眼笑,心情暢快無比。
自家這位新天子,無論是城府亦或者心性,都遠比同齡人成熟,唯獨這身板實在是單薄了些。
來年天子便要選秀大婚,每日除了處理冗雜的政務外,還肩負著綿延皇嗣的重任。
"還是要與太醫院知會一聲,給天子尋個強身健體的法子。"望著大快朵頤的朱由校,老太監王安口中念念有詞。
對於身旁貼身大伴的心中所想,朱由校自是毫不知情,隨意用過早膳之後,便領著眾人行至位於乾清宮西側的"南書房"。
在朱由校的授意下,這間空間更大的"南書房"專門擺放了沙盤輿圖,方便朱由校與大臣議事。
前日秦邦屏入宮麵聖的時候,曾向朱由校言明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或有不臣之心。
對此,朱由校雖是沒有第一時間表露態度,但卻將其牢牢記在心中,畢竟這場在原本曆史上肆虐西南大地十餘年之久的"奢安之亂"可謂是耗盡了大明最後一絲元氣。
如若西南後方無虞,或許遼鎮局勢尚有挽救的可能。
放眼望去,篇幅巨大的"大明疆域圖"已然被人用紅筆著重標注了幾個地方,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自然便是位於遼東的"奴兒幹都司"。
除此之外,便是位於大明西南腹地的"川貴地區"。
萬曆十八年,從唐朝開始,於四川播州地區傳承了七百餘年的楊氏家族開始展露不臣之心,屢次與朝廷產生摩擦。
萬曆二十四年,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公開叛明,並以絕對優勢擊潰了毫無準備的衛所官兵,極大程度上動搖了朝廷於西南地區的統治。
隨後兩年間,朝廷與楊應龍之間互有勝負,但因隨後爆發的朝鮮之役,朝廷將重心轉移,故而給予楊應龍迅速壯大的機會。
萬曆二十八年正月,痛定思痛的萬曆皇帝決定徹底平定"播州之亂",遂征調四川,湖廣,貴州三省人馬,並號令川貴土司隨同作戰。
在絕對兵力的優勢下,播州土司楊應龍最終兵敗身亡,結束了其家族於播州地區長達七百餘年的統治。
在這個過程中,石柱土司馬千承及妻秦良玉以及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出力甚廣,得到了朝廷的嘉獎。
戰後,朝廷將播州改土歸流,分別劃分為"遵義府"歸屬四川管轄,"平越府"歸屬貴州管轄。
仗著這份功勞,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在接下來的十餘年間不斷招兵買馬,肆意擴張麾下勢力,從而順利接替昔日的楊應龍,成為四川境內首屈一指的大土司。
"陛下,"司禮監掌印小心翼翼的聲音在幽靜的南書房響起,打斷了朱由校的沉思。
"英國公及泰寧侯到了.."
提及這兩位"國之棟梁"的名諱,饒是好脾氣如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臉上也不免湧現了些許憤懣。
前幾日京營嘩變,亂兵於奉天門外"討餉"的時候,這兩位勳貴可是作壁上觀,就算其"有心無力",但坐視京營嘩變卻是不爭的事實。
毫不誇張的說,英國公張維賢及泰寧侯陳良弼二人的"按兵不動",徹底敗光了王安心中對他們因"擁立之功"產生的諸多好感。
"宣進來吧。"簡單沉吟過後,麵色淡然的年輕天子便是點頭稱是。
對於這兩位勳貴主動進宮求見,朱由校心中並無太多意外,畢竟撫寧侯朱國弼,恭順侯吳汝胤,臨淮侯李弘濟以及成國公朱純臣四人眼下正關押於錦衣衛的北鎮撫司。
這些自幼錦衣玉食,從未受過半點皮肉之苦的勳貴除卻恭順侯吳汝胤還算有些"骨氣"外,幾乎是沒有半點遲疑,便主動承認了其蠱惑京營士卒嘩變的事實。
除此之外,在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的"關照下",這些勳貴還額外交代了不少令人瞠目結舌的"秘辛"。
...
"臣張維賢,陳良弼,見過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過是半炷香的功夫,在一陣淩亂的腳步聲中,南書房緊閉的殿門被輕輕推開,兩位麵容憔悴的勳貴緩緩邁入堂中。
"起來吧。"沉默片刻,年輕天子不辨喜怒的聲音在空蕩的南書房中悠悠響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相比較作為大明天子日常寢宮所在的暖閣,如今這空曠的南書房及角落處懸掛的刀兵,倒是平添了一分肅殺之氣。
咚咚咚!
清脆的叩首聲響起,兩位年過六旬的老臣均是沒有順勢起身,對視一眼過後,泰寧侯陳良弼便是率先拱手道"京營嘩變,驚擾天子,臣等難辭其咎,特請天子降罪。"言罷,又是一陣清脆的叩首聲響起。
他陳良弼作為"京營提督",無論有何難處,對於前兩日的"嘩變"都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至於其身旁的英國公張維賢也是滿臉苦澀。
自正德皇帝之後,曆任大明天子便逐漸倚重京師勳貴執掌京營,初衷自然是為了避免士卒萎靡,但隱隱約約間也不乏與文官對抗的意思。
隻可惜,自幼錦衣玉食的勳貴們早已沒有了其先祖的半分勇武,實在難堪大任。
"撫寧侯朱國弼,恭順吳汝胤等人該作何處理?"眼見得眼前兩位勳臣並沒有像想象中"苦苦哀求",反倒是幹脆利落的躬身認罪,朱由校心中的不滿也有所削減,轉而不動聲色的問道。
"蠱惑士卒嘩變,驚擾聖駕,等同謀逆大罪,自是罪無可赦!"待到年輕天子清冷的聲音響起,英國公張維賢便是毫不猶豫的拱手道。
話音未落,白發蒼蒼的英國公張維賢又繼續道"京營積弊日久,為恢複軍紀,整飭行伍,除卻清退軍中占役外,還應清退各府蔭官。"
唔?見英國公張維賢如此言說,默不作聲的司禮監掌印眼神存疑,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
相比較空領餉不操練的"占役",這些出自各位勳貴府上的蔭官方才是京營廢弛的罪魁禍首。
正因勳貴掌握了京營將校的晉升渠道,這才使得承擔著護持京畿之地重任的京營變得烏煙瘴氣。
眼下這些勳貴竟然舍得主動將"蔭官"吐出,倒是不小的手筆。
"英國公有心了。"沉思片刻,麵沉似水的年輕天子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清冷的聲音依舊波瀾不驚。
眼前這兩位勳臣之所以沒有在京營事發後第一時間進宮請罪,十有八九便是在與其餘勳貴協調利益。
不過僅憑如此,便想令自己將此事揭過,未免有些太過於簡單。
北鎮撫司中,自知活命無果的撫寧侯朱國弼及臨淮侯李弘濟可是開始胡亂攀咬了。
"啟稟陛下,"見眼前的天子仍然沒有"鬆口"的意思,英國公張維賢及泰寧侯陳良弼二人在對視一眼過後,便是異口同聲的說道"如今我大明時局艱難,還請陛下允我等勳貴,與陛下皇莊同例,一並課稅。"
以武立國的大明雖然不似前宋,號稱"趙與士大夫共天下",但卻也為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提供了諸多"特權",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便是"土地免稅。"
作為與國同休的勳貴們,自然也擁有此等特權,麾下田產均是不用向朝廷繳納賦稅,但作為大明天子私產的"皇莊"在名義上卻是需要向戶部繳納賦稅。
故此,相比較清除軍中"蔭官",勳貴主動課稅方才是真正的大手筆,雖說京師勳貴所占俸祿與田地遠遠無法與大明的宗室藩王相比,但此舉卻為朱由校日後"整飭"宗室藩王開了個好頭。
並且據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近兩日的調查,京師其餘勳貴雖然同樣"劣跡斑斑",但與前日的京營"嘩變"卻無太大關係,朱由校也不好始終揪著不放。
"國事艱辛,國公此舉確實雪中送炭.."輕輕點頭,朱由校平淡如水的聲音終是有了一絲感情。
"微臣不敢。"心中忐忑不安的英國公張維賢聞言趕忙是躬身行禮,渾濁的眸子中卻是湧現了些許釋然。
他知曉,有了天子的這句"允諾",於前日深夜作壁上觀的勳貴們怕是逃過一劫了。
雖說主動課稅難免有些肉疼,但最好過被北鎮撫司獄中的撫寧侯朱國弼等人胡亂攀咬。
對於這筆賬,他們心中可是算的清清楚楚。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