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釀藝日精,香引客來
字數:6343 加入書籤
最近。
從張家大院旁邊那幾間新蓋的作坊裏。
就常常能聞到一股子醇厚醉人的酒香。
還有那濃鬱撲鼻、鹹香適口的醬香。
這香味兒,簡直比那過年時殺豬宰羊還要勾人饞蟲。
這些好味道,都出自張家四小子,栓子之手。
栓子如今也有十六七歲了。
可他在釀酒和製醬這門手藝上,卻已然有了幾分“老師傅”的派頭。
自從他爹張大山,將那《天工開物》裏頭關於《曲糵》和《膏液》的學問。
挑揀著緊要的,仔仔細細地傳給了他之後。
這小子,就跟那著了魔似的,一頭紮進了那些瓶瓶罐罐、壇壇甕甕之中。
每日裏,天不亮就起身。
不是在後院那半地下的窖室裏,仔細地察看著那些正在發酵的酒醅和醬豆。
就是在作坊裏,一絲不苟地,按照爹爹教的法子。
精選原料,控製火候,掐算時辰。
那股子認真勁兒和鑽研勁兒,連張大山看了都暗暗點頭。
他知道,這四小子,雖然平日裏話不多,性子也有些木訥。
可一旦認準了自個兒喜歡的事兒,那股子執著和天分,卻是旁人比不上的。
如今,栓子釀出來的“青石春”米酒。
早已不是當初那種帶著幾分渾濁和酸澀的“土造酒”了。
他學著爹爹的指點,改進了製曲的法子,使得酒曲的糖化力和發酵力都大大提高。
他又用那石頭特意從縣城高價買回來的紫銅蒸餾器。
對發酵好的酒醅,進行更精細、也更緩慢的蒸餾。
掐頭去尾,隻取那最是醇厚甘冽的“中段精華”。
如此一來,釀出的米酒,不僅酒液清澈透亮,如同山泉一般。
而且那酒香,也更加濃鬱持久,入口綿甜,落喉醇厚,回味悠長。
比起那鎮上酒館裏賣的那些尋常米酒、黃酒,不知道要強出多少倍。
就連那偶爾從府城回來的趙四海,嚐過之後,也是讚不絕口。
直說這“青石春”,怕是比他以前在府城那些大酒樓裏喝過的某些名酒,都還要更勝一籌呢。
至於那“張氏風味豆醬”,在栓子的手裏,更是被琢磨出了不少新花樣。
除了原先那種加入芝麻花生碎的“醇香豆醬”。
他還學著爹爹的指點,嚐試著用自家菜園裏種的朝天小尖椒。
配合著從山上采來的幾種帶著特殊香味的野山菌。
一起發酵、晾曬,做出了一種帶著濃鬱山野氣息和……刺激辛辣味的“菌菇辣醬”。
這種辣醬,無論是用來佐餐下飯,還是在炒菜時放上那麽一小勺。
都能讓人胃口大開,食指大動,吃得是滿頭大汗,酣暢淋漓。
很快,這“菌菇辣醬”便和那“醇香豆醬”一起,成了張家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下飯神器”。
也成了石頭每次去鎮上或縣裏送貨時,那些老主顧們,爭相指名要的“緊俏貨”。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醬更能引客來。
隨著“青石春”米酒和“張氏風味豆醬”的品質越來越好,名聲也越來越響。
張家這小小的酒醬作坊,也漸漸地,忙碌了起來。
栓子一個人,也有些照應不過來了。
張大山便做主,從村裏那些肯學肯幹、人也老實的年輕後生中。
挑選了三五個,作為栓子的“幫工”和“學徒”。
這些人,自然也是張家出工錢雇傭的,工錢比照著花兒布坊那邊,按勞計酬,倒也公道。
如此一來,栓子便也能從那些繁瑣的體力活中解脫出來。
將更多的心思,用在鑽研釀造技藝和提升產品品質之上了。
他每日裏,都會仔仔細細地,檢查每一缸發酵的酒醅和醬豆。
用他那已經練得比狗鼻子還要靈敏的嗅覺,去分辨那發酵的程度和可能出現的細微變化。
他還會拿出周文軒幫他記錄的那些關於溫度、濕度、原料配比、發酵時辰等詳細數據。
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對比。
試圖從中找出能讓酒更香、醬更醇的最佳法門。
有時候,他甚至會一個人,在作坊裏,對著那些發酵缸,一待就是大半天。
那份專注和癡迷,讓張大山看了,也是既欣慰,又有些好笑。
他知道,這個四小子,怕是真的把這釀酒製醬的活計,當成自個兒的命根子了。
而就在栓子這釀酒製醬的技藝日益精進,張家這酒醬作坊也漸漸有了些興旺氣象的時候。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這日,正是臨水鎮趕集的日子。
石頭一大早就套好了騾車,拉著滿滿一車剛釀出來的“青石春”和新製的幾壇“菌菇辣醬”。
準備去鎮上那幾家相熟的酒館和雜貨鋪送貨。
可還沒等他出村口呢。
就瞅見一輛看起來頗為氣派的青布幔子馬車,在幾個孔武有力的家丁的護衛下。
竟然朝著他們青石村這邊,緩緩地駛了過來。
這可是稀罕事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青石村雖然因為張先生的緣故,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可平日裏,除了趙四海的商隊,和一些個前來磨坊加工糧食的鄰村百姓之外。
還從沒見過這般排場的“外客”呢。
那馬車在村口停下。
一個穿著綾羅綢緞、看起來像是管事模樣的人,從車上跳了下來。
先是客客氣氣地,向在村口的村民打聽。
“敢問這位大哥,此處可是那出產‘青石春’美酒和‘張氏奇醬’的青石村?”
那管事說話雖然客氣,可眉宇間那股子久居人上的傲氣,卻是怎麽也掩飾不住的。
守村的村民不敢怠慢,連忙指了指村裏張家大院的方向。
那管事道了聲謝,便引著馬車,徑直朝著張家駛來。
石頭見狀,心裏頭也是微微一動。
他知道,這怕是有大買賣上門了。
他連忙迎了上去。
“敢問這位管事,可是來尋咱們張家的?”
那管事上下打量了石頭幾眼,見他雖然穿著普通,可那眉宇間的精明和不卑不亢的氣度,倒也不像是一般的鄉下小子。
便也客氣了幾分:“正是。聽聞貴村張先生家,出產一種名為‘青石春’的美酒,和一種風味獨特的‘張氏豆醬’,我家主人特命小的,前來采辦一些。”
“不知……可否引薦一下?”
石頭心中了然,知道定然是自家酒醬的名聲,已經傳到了一些大人物的耳中了。
他也不動聲色,隻是笑著說道:“管事客氣了。家父張大山,正是這酒醬作坊的主人。”
“隻是不知,貴主人是……”
那管事微微一笑,露出一絲自得之色:“我家主人,乃是青陽縣縣尊大人府上的……”
他話還沒說完。
石頭和旁邊聞訊趕來的張大山,心裏頭都是微微一震。
縣尊大人府上的人?
這……這可是稀客中的稀客,也是貴客中的貴客啊。
他們連忙將那管事和幾個家丁,都客客氣氣地請進了張家堂屋。
王氏和花兒她們,也趕緊沏上了最好的香茗,端上了各色點心。
那管事倒也不客氣,落座之後,便將來意說明了。
原來,青陽縣的縣尊大人,前些日子在府衙設宴,席間偶然嚐到了一種由下屬孝敬上來的、據說是來自某個偏僻山村的米酒和豆醬。
那米酒,入口醇厚,回味悠長,比起他平日裏喝慣了的那些官府專供的“陳釀”,竟是別有一番風味。
那豆醬,更是鹹香適口,辣而不燥,用來佐餐下飯,簡直是神來之筆。
縣尊大人一問之下,才知道這酒醬,竟然都出自一個名叫“青石村”的小小山村,是一個姓張的“能人”所製。
他一時興起,便派了自家府上的采買管事,專程前來青石村,希望能采辦一批回去,一來自己品嚐,二來也好饋贈一些給上峰同僚。
聽完這管事的述說。
張大山和石頭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驚喜和一絲凝重。
能得到縣尊大人的賞識,那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對張家和青石村的聲望,都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可這也意味著,他們這小小的酒醬作坊,怕是要一飛衝天,也倍感壓力。
張大山沉吟片刻,便讓栓子將自家目前存貨中,品質最好的“青石春”米酒和那新近才做出來的“菌菇辣醬”、“醇香豆醬”,都取了一些樣品出來。
請那位管事大人品鑒。
那管事也是個識貨的,嚐過之後,自然是讚不絕口,當即就拍板,要訂購一大批。
而且,開出來的價錢,也比石頭平日裏在鎮上賣的,要高出不少。
這可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大買賣啊。
栓子在一旁聽著,那張平日裏有些木訥的臉,也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一雙眼睛更是亮晶晶的,充滿了對自家手藝的自豪和對未來的無限期盼。
他知道,自己這釀酒製醬的本事,算是真正得到認可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縣尊大人的刻意安排有關,這就不足為外人道之了。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