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水力革新,多點開花

字數:5217   加入書籤

A+A-


    青石村的各項產業,在“青石”品牌的加持和官府的隱形庇護下,如同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張家大院的“天工巧匠”金匾,更是讓青石村的名聲遠播,也震懾了不少宵小之徒。
    張大山並未因此停下探索的腳步,他深知,要想讓青石村真正立於不敗之地,持續的技術革新才是王道。
    他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那奔流不息的清溪,以及他腦海中那部包羅萬象的《天工開物》中關於水力運用的諸多記載。
    水碓磨坊的成功,已經讓村民們初步嚐到了水力的甜頭,極大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糧食加工的效率。
    張大山琢磨著,這水力既然能推磨,那自然也能做更多的事情,將這天然的動力源泉發揮到極致。
    他腦海中的《天工開物》,其中關於水力應用的描述雖然在他看來還不夠係統,但所蘊含的那些超越時代的機械原理,卻是一通百通,足以讓他舉一反三。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鐵牛那每日裏“叮叮當當”響個不停的鐵匠鋪。
    鍛打鐵器,最是耗費力氣和時間,尤其是那些大件的農具或者馬車部件,往往需要幾個壯漢輪番揮錘,揮汗如雨,才能勉強成型。
    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對匠人的體力消耗極大,也難以保證鍛打的力度和均勻度。
    “鐵牛啊,你這每日裏掄大錘,不累得慌?”這日,張大山來到鐵匠鋪,看著鐵牛和幾個新收的學徒正赤膊上陣,汗流浹背地鍛打著一根粗大的車軸,不由關切地問道。
    鐵牛用胳膊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黝黑的臉上露出一絲憨厚的笑容:“爹,習慣了,就是這胳膊,到了晚上酸脹得厲害,有時候連筷子都拿不穩當。”
    他如今已是鐵匠鋪的頂梁柱,手藝越發精湛,村裏新式的曲轅犁、耬車,還有那馬車上的鐵件,大多出自他手。可這純靠力氣的活計,終究是辛苦,也限製了鐵匠鋪的產能。
    “爹琢磨著,能不能也給你們這鐵匠鋪,弄個用水力帶動的錘子?”張大山語出驚人,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水力帶動的錘子?”鐵牛和一旁正在幫著拉風箱的柱子都瞪大了眼睛,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
    柱子如今也時常來鐵匠鋪幫忙,對一些金屬部件的加工和機械聯動也頗有心得,聞言立刻湊了過來。
    “爹,這……這水流那麽軟,能帶得動那麽沉的鐵錘?那得是多大的勁兒啊?”柱子疑惑地問道,他雖然也參與了水碓磨坊的建造,但水力鍛錘這種東西,聽起來就比水碓要複雜得多,也更需要精密的計算和設計。
    “事在人為嘛。”張大山笑道,語氣中充滿了自信,“你們想想,那水碓不也是用水力推動沉重的石杵舂米嗎?那石杵的重量,可不比咱們這大鐵錘輕多少。”
    “關鍵在於如何將水輪的旋轉力,巧妙地轉換成鍛錘上下往複捶打的力道。這其中,便需要用到一些杠杆和凸輪的原理了。”
    張大山當即便在鐵匠鋪那滿是煤灰的空地上,用一塊撿來的木炭,在地上比劃起來,勾勒出水力鍛錘的簡易草圖。
    他設計的這水力鍛錘,整體結構借鑒了水碓的原理,但在細節上更為複雜和精巧,也更注重效率和耐用性。
    主要是通過一個大型的立式水輪,安置在清溪旁水流較急、落差也相對較大的一處,以獲得更強勁的動力。
    水輪的轉軸則連接著一個粗壯的、最好是用硬木或鐵木製成的轉軸。
    這根轉軸上,則安裝著幾個經過精密計算和打磨的特製凸輪。
    這些凸輪的形狀、大小和安裝角度都經過精心設計,當轉軸隨著水輪轉動時,凸輪會依次頂起連接著鍛錘的長長杠杆的一端。
    杠杆的另一端則連接著沉重的鍛錘,鍛錘的材質和重量也需要仔細考量,既要保證足夠的衝擊力,又不能過於沉重而導致水輪帶不動。
    當凸輪轉過最高點,杠杆被抬至最高處後,便會因自身重力和杠杆原理,帶動鍛錘猛然落下,產生巨大的、遠超人力的衝擊力,精準地捶打在下方的鐵砧之上。
    “你們看,”張大山指著地上那略顯粗糙卻也清晰可辨的圖樣,細致地解釋道,“這水輪轉得越快,或者轉軸上的凸輪數量越多,那鍛錘捶打的頻率也就越高。”
    “而這鍛錘的重量、杠杆的長度比例、以及凸輪的形狀,都得根據咱們要鍛打的鐵件大小和所需的力度,進行精密的計算和調整。那捶打的力道,可比人掄大錘要強上數倍,也更均勻持久,打出來的鐵器,質地也會更加密實。”
    “咱們隻要把這水輪、轉軸、凸輪和鍛錘的尺寸、材質都給它算計準了,再配上一個足夠堅固的底座和能承受巨大衝擊力的鐵砧,這水力鍛錘,就能成!”
    鐵牛和柱子都是一點就透的聰明人,聽著張大山的講解,看著那巧妙的圖樣,眼睛裏都放出了興奮的光芒。
    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巨大的水輪在清溪的推動下不知疲倦地轉動,沉重的鍛錘在水力的驅動下,有節奏地、強有力地一起一落,將一塊塊燒紅的鐵料捶打成各種所需的形狀,火星四濺,聲震四野的壯觀景象。
    “爹,您這法子……太神了!”柱子激動地說道,他仿佛已經看到了無數精巧的機械部件從這水力鍛錘下誕生。
    “要是真能弄出來,那咱們這鐵匠鋪的活計,可就省老鼻子力氣了!也能打出更多更大更結實的家夥什了!到時候,無論是做農具還是馬車零件,那效率可就大大提高了!”
    鐵牛也在一旁憨厚地點頭,他常年掄錘,深知其中的辛苦和對體力的巨大消耗,對這能解放雙臂、提升效率的“神錘”更是充滿了期待:“爹,這鐵輪箍、轉軸、還有那鍛錘的錘頭,都包在俺身上!俺指定給它打製得結結實實,用最好的鐵料,保準好用!”
    張大山見兩個兒子都領會了他的意圖,也是十分欣慰。
    他知道,這兩個兒子,一個沉穩踏實,一個聰慧靈巧,正是他推行技術革新的左膀右臂。
    “好!這水力鍛錘的事兒,就交給你們倆牽頭去辦。”張大山拍板道。
    “柱子,你負責那水輪的設計和製作,還有那些木製構件的加工,以及整個水力鍛錘的安裝和調試。這水輪的選址,還有那引水渠的修建,也得你多費心。”
    “鐵牛,你負責那些關鍵的鐵製部件,特別是那鍛錘的錘頭、轉軸的軸承、還有那凸輪的鍛造和打磨。這些部件,一定要用最好的料,下足功夫,反複鍛打,確保它們既堅固又耐用,能經得住長年累月的捶打。”
    “至於這具體的圖紙和尺寸,爹會再仔細畫出來,把每一個細節都給你們標注清楚。”
    張大山深知,這水力鍛錘的成功與否,不僅關係到鐵匠鋪的效率,更關係到後續一係列水力機械的研發。
    他腦海中的《天工開物》裏,關於水力利用的章節雖然不像冶鐵、紡織那般詳盡,但其中提及的“水轉大紡車”、“水排冶鐵鼓風用)”等器械,無不依賴於對水能的有效轉換和利用。
    這水力鍛錘,便是他計劃中,將水力從簡單的“推磨”提升到更複雜“做功”的第一步。
    一旦成功,便能為後續更高級的水力機械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了這水力鍛錘,張大山腦海中關於水力應用的想法還有很多。
    比如,那水力礱穀機。
    青石村如今稻穀產量逐年增加,光靠人工用石臼舂米,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也太耗費人力。
    若是能利用水力帶動礱穀的石碾或者木槌,那就能大大減輕村民的勞動強度,也能讓更多的人吃上精細的白米飯。
    《天工開物》中雖未直接描繪水力礱穀機,但其對水碓的描述,以及對各種穀物加工工具的介紹,給了張大山足夠的啟發。
    他設想,可以借鑒水碓的結構,將舂米的石杵換成特製的、帶有棱槽的木輥或石輥,通過水輪帶動其旋轉,從而實現稻穀的自動脫殼。
    再比如,水力磨漿機。
    栓子的豆腐坊如今生意興隆,對豆漿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光靠水碓磨坊那兩盤石磨,有時候也周轉不過來。
    若是能專門造一台水力驅動的磨漿機,將石磨的轉速和研磨效率進一步提升,那豆腐的產量和品質,也能再上一個台階。
    這對於豆製品的規模化生產,以及後續開發更多豆製品種類,都至關重要。
    還有花兒的布坊,那紡紗和織布的工序,更是人力密集的環節。
    《天工開物·乃服》篇中雖然詳細描述了各種紡織工具和技藝,但多以人力為主。
    張大山卻在思考,是否能將水力引入其中。
    哪怕隻是初步的嚐試,比如用水力帶動多錠紡車,一次能紡出更多的紗線。
    或者,嚐試設計一種簡易的水力織布機,雖然可能無法織出太複雜的提花,但對於生產本色麻布或簡單條紋的棉布,或許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這些想法,如同在他腦海中點燃的一簇簇火苗,讓他興奮不已。
    他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力量之源。
    青石村有這條常年不息的清溪,就是老天爺賞賜給他們的寶藏。
    如何將這寶藏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服務於村莊的發展和村民的生活,正是他接下來要重點攻克的方向。
    “爹,您放心吧!俺們指定把這水力鍛錘給它弄出來!”柱子和鐵牛異口同聲地保證道,眼中充滿了對新技術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