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劣紳伏法,良田歸民
字數:4459 加入書籤
黃四海及其黨羽的倒台,如同在清溪縣這片久旱的土地上,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暴雨。
整個縣城的風氣,為之一清。
百姓們無不拍手稱快,對那位年紀輕輕、卻手腕強硬的張縣丞,更是敬佩有加。
縣衙的府庫,也因為抄沒了黃家等一眾劣紳的家產,追繳回了被侵吞的錢糧,而變得空前充實。
知縣黃大人也正為此事,感到頗為棘手。
“小山啊,你來看看。”
他指著桌案上那堆積如山的、從黃家抄來的田契地契。
“這黃家和其黨羽名下,竟有良田近三千畝。”
“這可是一塊天大的肥肉啊。”
“消息傳出去,府城裏不知多少人要來打招呼,想從咱們手裏分一杯羹。”
“此事若是處置不當,怕是又要生出新的風波。”
張小山看著那些地契,眼神卻異常平靜。
“大人,下官以為,此地斷不可賣。”
“哦?為何?”黃大人問道。
“大人請想,”小山恭敬地說道,“這些田地,本就是黃四海等人,用各種下作手段,從百姓手中巧取豪奪而來。”
“其上的每一寸土,都浸透著我縣佃戶和貧民的血汗。”
“若我們今日再將其賣給其他鄉紳,不過是換了一批人,來繼續盤剝百姓。”
“那我們與那黃四海,又有何異?”
“這好不容易才聚攏起來的民心,怕是又要涼了。”
黃大人聞言,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小山深吸一口氣,說出了一個讓黃大人都感到震驚的大膽方案。
“下官鬥膽,請大人將這些官田,全數收歸縣衙。”
“然後,重新丈量,按戶丁,以極低的、十年不變的租子,分租給本縣所有無地、少地的百姓。”
“讓他們,耕者有其田,安居樂業。”
“什麽?還地於民?”
黃大人被這個想法驚得站了起來。
這……這可不是興修水利,這是在從根本上,改變一縣的田畝格局啊。
“小山,你可知,此舉……無異於與全天下的士紳為敵啊。”
“大人,”小山的眼神,清澈而又堅定,“下官隻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我等食君之祿,自當為君分憂,為民解難。”
“隻要能讓清溪縣的百姓安居樂業,就算是與天下士紳為敵,下官……亦無所畏懼。”
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那份為民請命的赤誠之心,黃大人沉默了。
良久,他長歎一聲,重新坐下。
“也罷。”
“本官這頂烏紗帽,就再陪你賭上一回。”
“就依你所言。”
一場史無前例的土地改革,在清溪縣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縣衙的告示,再次貼滿了大街小巷。
當百姓們得知,官府要將沒收來的田地,重新分租給他們時。
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當他們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後,整個清溪縣都沸騰了。
無數無地、少地的農民,拖家帶口,湧向縣衙,眼中含著激動的淚水,報名登記。
小山親自坐鎮,指揮著衙役和書吏們。
他讓劉書吏帶著幾名新招的、頭腦靈活的年輕人,組成“均田隊”。
一村一村地核實戶籍,登記人口,評定勞力。
百姓們起初還有些疑慮,生怕又是官府的什麽新花招。
可當他們看到,劉書吏等人用的,是張相公家裏那種公平無比的“格點記分法”。
家裏幾口人,有幾個勞力,能分到多少地,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家的心,才漸漸放了下來,轉而變成了無與倫比的熱情和期盼。
授田大會,最終定在縣城最大的廣場上舉行。
那一天,廣場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
小山和黃大人,親自站在高台之上。
黃大人先是清了清嗓子,對著台下成千上萬的百姓,朗聲說道。
“本縣承蒙聖恩,得張縣丞襄助,鏟除黃四海一幹奸佞。”
“今日,本官便與張縣丞一道,將這些從奸佞手中奪回的民脂民膏,重新還於我縣百姓。”
“望爾等此後,勤於耕種,安分守己,共建我清溪縣之朗朗乾坤。”
說罷,他便示意,大會開始。
“下一位,王家村,李老栓。”
一個衣衫襤褸、皮膚黝黑的老漢,顫顫巍巍地走上台。
他給黃家當了一輩子的佃戶,做夢都想有塊自己的地。
小山親手將一份寫著他名字、蓋著縣衙大印的、十畝良田的租契,交到了他的手中。
那契約,用的正是張家自產的、堅韌潔白的“青石紙”。
上麵的條款,清晰明了,租額低得讓他不敢相信。
“老人家,這是您的地,按時交租,它就一直是您的。”
老漢拿著那份薄薄的、卻又重如千斤的契約,嘴唇哆嗦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突然,他雙膝一軟,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青天大老爺啊。”
“俺……俺給您磕頭了。”
“下一位,周家莊,孫氏。”
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年輕寡婦,滿臉忐忑地走上台。
她丈夫早死,差點就被黃大戶的人趕出家門。
小山將一份五畝地的契約遞給她。
“以後帶著孩子,好好過日子。”
那婦人接過契約,淚如雨下,對著小山磕了三個響頭。
這一幕幕,不斷地在台上演。
那一聲聲發自肺腑的“青天大老爺”,匯聚在一起,響徹了整個清溪縣的上空。
等到地契分發完畢。
小山再次開口,聲音傳遍了整個廣場。
“各位鄉親,分到地隻是第一步。”
“從明天起,官府還會在城外的官田上,開辟‘試驗田’。”
“免費教大家夥兒,用新式的犁,用新的堆肥法,種出更多的糧食來。”
“咱們不僅要耕者有其田。”
“還要讓這田,在咱們自己手裏,變成能養活一家老小的金疙瘩。”
他的話,再次引爆了人群的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