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女子學堂,初見成效
字數:4871 加入書籤
活字印刷術的成功,讓青石學院的教材,不再是稀缺之物。
每一個入院的學子,都能領到一套嶄新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課本。
學院裏的學習風氣,也因此變得更加濃厚。
而在青石學院那充滿了陽剛之氣的格物、營造、金石等專科之外。
一處專門為女孩子們開設的學堂,也正悄然綻放著別樣的光彩。
這便是由花兒和丫丫姐妹倆,分別主持的“紡織科”與“醫藥科”。
在寬敞明亮的“錦繡堂”裏。
十幾個女孩,正聚精會神地,進行著她們的功課。
年幼一些的,在練習如何將棉花和麻線,紡得更細、更均勻。
年長一些的,則坐在織機前,學習著如何操控那複雜的提花機械,織出簡單的紋樣。
而最核心的幾個、最有天賦的女孩,則圍在花兒的身邊。
學習著如何調配不同顏色的染料,如何設計全新的花樣。
整個工坊裏,沒有男孩子們打鐵時的喧囂,也沒有他們鋸木時的煙塵。
隻有織機清脆的“沙沙”聲,和女孩們偶爾因一個新奇配色而發出的、壓低了聲音的驚喜歡呼。
充滿了安靜、細致而又富有創造力的氛圍。
另一邊的藥圃裏。
丫丫則帶著另一群女孩,辨認著各種草藥的形狀和氣味。
“大家看,這個是柴胡,它的根可以入藥,主治風熱感冒。”
“而旁邊這個,長得很像,但葉子邊緣的鋸齒更細,叫毒芹,是萬萬不可入口的劇毒之物。”
她將兩種植物的細微差別,仔仔細地講給女孩們聽。
女孩們聽得是異常認真,不時地用新發的紙筆,將這些知識記錄下來。
她們在這裏學的,不僅僅是安身立命的手藝。
更是觀察世界、創造美好的能力。
然而,在當時的世人眼中,女子學堂,終究還是“小道”。
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才讓所有人,都對這些女孩們,刮目相看。
這日,“青石商會”的一位理事,在府城做綢緞生意的孫掌櫃,火急火燎地趕到了青石村。
他一見到張大山,便是一臉的苦相。
“張會長,您可得幫幫我啊。”
“俺前不久,花了大價錢,從一個西域商人手裏,買回來一批極其罕見的、據說是能染出‘天青色’的染料。”
“可俺們家染坊的師傅們,試了十幾次,都染不出那個顏色。”
“染出來的布,不是發灰,就是發黑,顏色還掛不住,一洗就掉。”
“這幾百兩銀子的本錢,怕是就要打水漂了。”
“現在整個府城的染坊師傅,都說俺是被人給騙了。”
張大山聽完,並沒有立刻下結論。
他讓孫掌櫃,將那批所謂的“西域染料”,和染壞的布樣,都拿了過來。
他自己看了半天,也確實看不出個所以然。
正當他準備讓石頭去府城,請個最好的化學師傅來看看時。
一旁來送茶水的花兒,卻忽然開口了。
“爹,孫掌櫃,能不能……讓女兒試試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這個文靜秀氣的姑娘身上。
孫掌櫃的眼中,閃過一絲疑慮。
連府城最好的老師傅都解決不了的難題,這麽個年輕的小姑娘,能行嗎?
張大山卻是笑了。
“好。”
“花兒,你就帶著你那些女學生們,一起琢磨琢磨。”
“就當是先生給你們出的一道考題。”
花兒領了命,立刻將那染料和布樣,帶回了“錦繡堂”。
她沒有急著動手。
而是先召集了她最得意的幾個女學生,開起了“技術研討會”。
她們先是將那染料,分成了十幾份。
又準備了十幾種不同的布料,有麻、有棉、也有她們自家產的絲綢。
“咱們先來試試,這染料,對不同的布料,反應是否一樣。”
花兒有條不紊地指揮著。
很快,實驗結果就出來了。
這染料,在麻布和棉布上,幾乎不著色。
但在絲綢之上,卻能染上淡淡的、不均勻的青灰色。
“看來,這染料,隻適用於絲綢。”一個女孩得出了結論。
“很好。”花兒點了點頭,“那下一步,咱們就來試試,是不是水的問題。”
她們又取來井水、河水、甚至是雨水,分別進行試驗。
可染出來的顏色,依舊是那副死氣沉沉的灰敗模樣。
“看來,也不是水的問題。”
女孩們有些氣餒了。
花兒卻依舊鎮定。
她想起了父親在講解“格物”之學時,曾經提到過的一個詞——“媒染劑”。
他說,有些染料,是不能直接附著在布料上的,必須有一種“媒介”,來幫助它們固色和顯色。
“咱們來試試,在染缸裏,加入不同的‘媒介’。”
她讓學生們,取來了醋、草木灰水堿性)、食鹽、還有從鐵匠鋪要來的明礬。
她們將這幾種不同的“媒介”,分別加入到幾個小小的染缸之中。
再將同樣大小的絲綢布塊,浸入其中。
奇跡,就在此刻發生了。
當那塊浸入了加了“醋”的染缸裏的絲綢,被取出來時。
所有人都忍不住發出一聲驚呼。
隻見那塊絲綢,不再是之前的灰敗。
而是呈現出一種如同雨後初晴的天空般、清澈、純淨、又帶著幾分憂鬱的……絕美的“天青色”。
那顏色,鮮亮而又柔和,仿佛能洗滌人的心靈。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女孩們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當花兒將那塊染好的“天青色”絲綢,和那份寫得清清楚楚的“染色步驟說明”,呈現在孫掌櫃麵前時。
這位見多識廣的綢緞大亨,徹底驚呆了。
他撫摸著那匹美得不像話的絲綢,聽著花兒那條理清晰的講解,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和由衷的敬佩。
“張會長,我……我算是服了!”
他對著張大山,深深地作了一個揖。
“我跑遍大江南北,請了那麽多染坊的老師傅,都看不出個所以然。”
“沒想到,竟被您府上的幾位姑娘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給解決了。”
“這‘女子學堂’,教出來的,真是經天緯地的真本事啊!”
此事,很快便通過商會,傳遍了南陽。
所有人都知道了,青石學院的女子學堂,教的不是尋常的相夫教子。
而是能解決大問題、創造大財富的“實用之學”。
一時間,那些原本隻想著把兒子送來求學的商賈們,心思都活絡了起來。
他們開始意識到,一個知文識理、又懂一門精深技藝的女兒,對於一個家族來說,或許是一筆更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