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琉璃精品,貢入宮廷
字數:6393 加入書籤
青石鋼鐵廠的熊熊爐火,為張家帶來了安身立命的根本與源源不斷的財富。
但張大山深知,僅僅依靠鋼鐵,尤其是農具這種“薄利多銷”的商品,張家的發展速度,還是太慢了。
在這個等級森嚴的封建帝國,想要真正地站穩腳跟,甚至改變潮水的方向,就必須擁有能直達天聽、讓最高統治者都為之側目的影響力。
光靠“神犁”這種利民之物,還不夠。
因為它太樸實了,不夠震撼,不夠炫目。
你需要拿出一種能讓王公貴族、乃至是九五之尊,都愛不釋手、視若珍寶的“奇跡”。
而這種“奇跡”,在張大山的腦海裏,早已有了完美的藍圖。
那就是——玻璃。
不是這個時代所謂的、那種色彩渾濁、半透不透的“琉璃”,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清澈透明、純淨無瑕的現代玻璃!
他知道,這種在這個時代如同“神物”一般的東西,一旦問世,必將掀起一場席卷上流社會的巨大風暴,並為張家,帶來難以想象的財富與機遇。
於是,在鋼鐵廠步入正軌,日常生產已經完全可以交由鐵牛和工匠們自行管理之後,張大山便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一項全新的、更加機密的研發之中。
在後山鋼鐵廠旁,另一處更加隱蔽、守衛更加森嚴的山穀裏,一座全新的、結構更加複雜的“琉璃窯”,被秘密地建造了起來。
這座窯,同樣采用了強製鼓風技術,以求達到熔化石英砂所需的、遠超普通陶瓷窯的恐怖高溫。
張大山親自帶領著張柱子和幾個最心腹的工匠,開始了艱難的試驗。
他們按照張大山給出的神秘“配方”,將精純的石英砂、草木灰以及硝石,按照嚴格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試驗的過程,遠比煉鋼還要艱難。
失敗,成了家常便飯。
第一爐,因為溫度不夠,隻燒出了一堆半熔不熔的、如同麥芽糖般的粘稠廢料。
第二爐,溫度夠了,但配比出了問題,燒出的成品,色澤發綠,渾濁不堪,裏麵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氣泡。
第三爐、第四爐……
一連十幾次的失敗,耗費了大量的珍貴材料和人力,連一向沉穩的張柱子,都有些沉不住氣了。
“爹,這……這玩意兒,真的能燒出您說的那種……像冰一樣透明的東西嗎?”他看著一堆堆的廢品,滿心疑慮。
張大山卻異常地執著,他的眼中,燃燒著一種名為“科學”的、不容置疑的信念。
“柱子,別急。任何一項劃時代的技術,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失敗,隻是在為我們排除所有錯誤的方向。每一次失敗,都意味著,我們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他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調整著配方,改良著窯爐的結構,控製著火候的每一個細微變化。
終於,在第十七次試驗的那個清晨。
當新的一爐成品,從冷卻窯中被小心翼翼地取出來時。
在場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塊巴掌大小的、看似平平無奇的片狀物。
但當清晨的陽光,穿透它,在地麵上投射出一個毫無扭曲、純淨無比的光斑時。
整個山穀,陷入了一片死寂。
隨即,爆發出了一陣比煉出第一爐鋼水時,還要響亮十倍的歡呼!
“天呐!是透明的!真的是透明的!”
一個老工匠,顫抖著雙手,捧起那塊玻璃片,透過它,看著自己的手掌,掌心的紋路,竟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真切!
“這……這不是琉璃!這是仙家的寶貝!是用水晶磨的嗎?不……比水晶還要通透!還要幹淨!”
所有人都圍了上來,如同在觀摩一件神跡。
他們看著這塊仿佛由空氣凝固而成的“神物”,感受著它那光滑冰冷的觸感,每個人的眼中,都充滿了震撼與狂熱。
張大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通往帝國權力中樞的另一扇大門,已經被他,親手敲開了。
……
在成功燒製出第一塊合格的透明玻璃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水到渠成。
張大山沒有急於將這種“平板玻璃”推向市場。
他知道,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這種劃時代的“神物”,它的第一次亮相,必須足夠驚豔,足夠震撼,必須出現在最需要它、也最能體現它價值的地方。
在他的親自設計和指導下,幾件足以讓這個時代所有王公貴族都為之瘋狂的“琉璃精品”,被秘密地製造了出來。
第一件,是一對高腳酒杯。
它們被吹製得極薄,杯壁晶瑩剔透,不含一絲雜質。倒入清水,便仿佛那水懸浮於空中。若是倒入紅色的葡萄酒,那酒液在杯中流轉的光華,足以讓任何一場宴飲,都變得如夢似幻。
第二件,是一麵梳妝鏡。
張大山利用水銀,成功地在平整的玻璃板背後,鍍上了一層完美的反射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當張家的女兒們,第一次看到這麵鏡子時,都發出了不敢置信的尖叫。
鏡子裏的人像,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真實,連臉上一根最細微的絨毛,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與她們平日裏用的、影像模糊昏黃的青銅鏡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而第三件,也是張大山最為看重的,是一件看似不起眼,實則蘊含著最大殺手鐧的“小玩意兒”——一片被打磨成凸透鏡形狀的玻璃片,被鑲嵌在了一個精致的紫檀木手柄之上。
——放大鏡!
張大山將它命名為“閱書寶鏡”。
他知道,這東西,對於那些年事已高,視力昏花,卻依舊渴望閱讀批閱的帝王將相、文壇大儒而言,將是何等致命的誘惑!
當這三件樣品,被小心翼翼地用最上等的絲綢包裹,放入一個名貴的金絲楠木錦盒之中時。
張大山提筆,給遠在南陽府的知府孫敬明,寫了一封親筆信。
孫敬明是他在官場上,為數不多的、可以信任的盟友。此人有抱負,有能力,更有遠見,曾多次在關鍵時刻,為張家過庇護與支持。
張大山知道,要想將這份“祥瑞”穩妥地、並以最能體現其價值的方式送達天聽,通過孫敬明這條官方渠道,遠比通過任何商人,都要穩妥、有效得多。
信中,他先是問候了孫知府的近況,隨即,話鋒一轉,以一種謙遜的口吻寫道
“……近日,山野小民偶有所得,於爐火造化之中,幸得奇物數件。其質非金非玉,清澈如冰,通透似氣。小民不敢私藏,思來想去,唯有府台大人這般德才兼備、福澤一方的朝廷棟梁,方配得上此等奇珍。”
“……此物誕生於南陽治下,亦是上天感念府台大人勤政愛民,降下之祥瑞。若能將此祥瑞,上達天聽,以賀聖君,不僅是小民之幸,更是大人您治下有方,政績斐然之明證也……”
這封信,寫得極有水平。
它不僅是在獻寶,更是在給孫敬明送上一份天大的政績,一份足以讓他在眾多地方官中,脫穎而出的絕佳機會。
……
半個月後,南陽府衙,後堂書房。
知府孫敬明,正對著一盞油燈,批閱著堆積如山的公文。
他已年近五十,常年的伏案工作,讓他的雙眼,早已有些昏花。看那些細小的字跡,時常要眯著眼,湊得很近,才能勉強看清,這讓他煩惱不已。
就在此時,一名心腹幕僚,捧著一個從青石縣送來的、由官驛加急護送的錦盒,快步走了進來。
“東翁,青石縣張家,派人送來一件禮物,指名要您親啟。”
“哦?張先生?”孫敬明的精神為之一振,放下了手中的筆。
對於那個總能創造奇跡的張大山,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關注與敬意。
當錦盒被打開,那對晶瑩剔透的琉璃酒杯,和那麵清晰無比的琉璃鏡,呈現在他麵前時。
饒是孫敬明見多識廣,也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眼中充滿了震撼。
“這……這是何等神物?竟能通透至此!”
他拿起酒杯,對著燈光仔細端詳,愛不釋手。
而當他拿起那麵被命名為“閱書寶鏡”的放大鏡,下意識地放到眼前的公文之上時。
奇跡,發生了!
那些原本模糊不清、需要費力辨認的小字,在鏡片之下,瞬間被放大了數倍,變得筆畫分明,清晰無比!
孫敬明的手,猛地一抖,差點將這寶物摔在地上!
他立刻將寶鏡湊到眼前,來回移動,看著那些熟悉的文字,以前所未有的輕鬆姿態,映入眼簾。
一種前所未有的、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傳遍全身!
“神器……這……這才是真正的神器啊!”
孫敬明激動得從椅子上猛地站了起來,因為激動,臉色都有些漲紅。
他是一個讀書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這件小小的“閱書寶鏡”,對於天下所有的讀書人,特別是對於那些身居高位,日理萬機,卻又年老眼花的重臣,乃至是……當今聖上,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
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更清晰地,洞察這個世界!
他再拿起張大山的那封信,細細品讀,越讀,眼中的光芒便越是明亮。
“好一個張大山!好一個‘降下祥瑞,政績斐然’!”孫敬明撫掌大笑,“他這送的,哪裏是祥瑞?這分明是送給我孫某人一場直上青雲的潑天富貴啊!”
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當即對幕僚下令“立刻將本府最好的文房四寶取來!”
“我要親筆,寫一份奏折!”
“就說,我南陽府,沐浴皇恩,天降祥瑞!今有治下奇人張大山,感念聖上恩德,造出‘通明琉璃’,獻於陛下!”
“此物,上可窺天心,下可明察秋毫!乃我大寧盛世來臨之兆!”
他眼中精光爆閃。
他要用最華麗的辭藻,最懇切的情感,將這份功勞,和祥瑞的意義,無限地拔高!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