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龍舟艦隊,南糧北運

字數:5029   加入書籤

A+A-


    就在雲夢的蒸汽水泵日夜轟鳴,天南的“以工代賑”大軍再造河山之時,一場更為宏大、也更為關鍵的“生命線”戰役,正在大寧帝國那縱橫交錯的江河湖海與鐵道脈絡之上,無聲而又激烈地展開。
    這場戰役的核心,隻有一個字——糧。
    安國公次子張石頭,深知兵法有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場與天爭命的救災大戰中,糧食的運輸效率,直接決定了數千萬災民的生死,也決定了整個戰局的成敗。
    傳統的漕運早已被洪水衝斷,陸路驛道又被流民潮所阻隔。若依循舊法,即便是國庫充盈,也隻能眼睜睜看著糧食在途中層層損耗,最終化為泡影。
    但,今時不同往日。
    張石頭手中,握著兩張足以顛覆整個時代的王牌——蒸汽龍舟艦隊,與京武鐵路。
    ……
    大寧帝國,最南端的泉州港。
    經過了十數日的劈波斬浪、浴血奮戰,趙四海所率領的那支龐大的、滿載著超過百萬石海外救命糧的聯合船隊,終於在一片期盼的目光中,浩浩蕩蕩地駛入了港口。
    碼頭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前來迎接的,不僅有泉州府的地方官員,更有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的、由安國公府直接調派的“青石商會南洋總號”的全體管事和夥計。
    趙四海這位縱橫四海數十年的老船主,在踏上堅實土地的那一刻,看著碼頭上那些因為看到糧船而激動得熱淚盈眶的官員和百姓,他那顆飽經風霜的心,也不禁為之深深觸動。
    他知道,自己這次運回的,不僅僅是糧食。
    更是,千萬人的……希望。
    “嶽丈大人,一路辛苦!”
    張石頭並未在臨水鎮久留,在初步穩定了內陸的糧食收購大局之後,他便已星夜兼程,親自趕到了這南方的第一線。
    此刻,他看著那一位位皮膚被海風吹得黝黑、眼神中卻充滿了疲憊與堅毅的船員們,看著那一艘艘雖然帶著些許戰鬥損傷、卻依舊巍然屹立的大型福船,他對著自己的嶽父,鄭重地,深鞠一躬。
    “好小子,有你爹當年的風範。”趙四海欣慰地拍了拍女婿的肩膀,“幸不辱命。第一批,一百二十萬石糧食,一粒不少,盡數在此。”
    “時間緊迫,卸貨吧。”
    一場效率驚人的“無縫交接”,在泉州港的碼頭上,迅速展開。
    沒有繁瑣的入庫盤點,沒有官府的層層查驗。
    在青石商會的統一調度下,數千名早已待命的碼頭工人,如同最精密的齒輪一般,開始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卸貨作業。
    一袋袋沉甸甸的、帶著異域米香的糧食,從巨大的海船船艙中,被吊運而出。
    但它們的目的地,並非是泉州府的官倉。
    而是,直接被轉運到了早已停靠在內河航道上的、另一支更為奇特的“鋼鐵艦隊”之上!
    這,便是早已奉命南下,在此等候多時的——大寧皇家龍舟艦隊!
    數十艘船身狹長、吃水較淺、船體兩側裝有巨大明輪、船尾冒著滾滾黑煙的蒸汽內河船,如同貪婪的巨獸,張開了它們巨大的貨倉。
    它們,將接替那些無法深入內河的大型海船,成為將這百萬石糧食,送往帝國腹心的……第二棒選手!
    “啟航!”
    隨著張石頭一聲令下。
    龍舟艦隊的汽笛,發出一聲聲雄壯的嘶鳴!
    巨大的明輪,在蒸汽機的驅動下,開始緩緩轉動,然後越來越快,攪動著江水,掀起滾滾的白色浪花!
    不需要等待季風,不需要依賴纖夫。
    這支滿載著百萬石救命糧的鋼鐵艦隊,逆著江流,以一種令所有在場老船工都為之瞠目結舌的穩定速度,浩浩蕩蕩地,向著帝國的內陸腹心——京武鐵路的南端終點,武昌府,全速駛去!
    ……
    與此同時,在陸地之上。
    另一場同樣驚心動魄的“糧食大轉運”,也在張石頭那隻看不見的商業巨手的操縱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所有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收購到的糧食,都被青石商會的車隊,以最快的速度,匯集到了京武鐵路沿線的各個主要站點。
    然後,裝上一列列早已整裝待發的、專門用於運糧的“悶罐火車”。
    它們的目的地,同樣是——武昌府!
    南糧,北運!
    北糧,南調!
    水路,陸路,兩條看似毫不相幹的運輸線,在張石頭的精密計算和調度之下,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默契,向著同一個戰略中心點,高速匯集!
    ……
    七日後。
    武昌府,這座自古以來便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帝國中心城市,如今,更是成了整個救災戰役的“總中轉站”。
    城外的長江碼頭。
    當張石頭所乘坐的龍舟艦隊旗艦“開拓者號”,拉響第一聲抵達的汽笛時,早已在此等候的武昌知府和無數百姓,爆發出了震天的歡呼!
    緊接著,一艘又一艘的蒸汽龍舟,如同歸巢的雁群,依次靠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而在城北的火車站。
    一列又一列滿載著北方旱地作物的火車,也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在一陣陣劇烈的蒸汽刹車聲中,穩穩地停靠在了站台上。
    水路來的,是來自海外的精米、占城稻。
    陸路來的,是來自北方的粟米、麥子和豆類。
    數百萬石種類各異的糧食,在短短七八日之內,便奇跡般地,從天南地北,匯集於此!
    這,便是“海陸聯運”的……驚天效率!
    然而,這,還不是結束。
    真正的奇跡,在於接下來的……分發!
    張石頭早已在此,設立了最高效的“軍事化”調度中心。
    他將所有的糧食,進行了最科學的分類與組合。
    “聽我將令!”他的聲音,通過鐵皮擴音筒,響徹在繁忙的碼頭與車站。
    “所有來自海外之精米,以及北方之上等白麵,即刻裝船!由龍舟艦隊,繼續沿江而上,優先運往雲夢旱區!那裏的災民,久無米食,腸胃虛弱,需此等精糧,方能救命!”
    “所有來自北方的粟米、豆類等粗糧,則就地裝車!由鐵路專列,分為兩路!一路,沿‘京武線’,折返北上,運往京畿,以平抑京城糧價,安定人心!另一路,則沿新修之支線,轉向東南,運往天南水鄉,作為‘以工代賑’工程營的主要口糧!”
    粗糧,換精糧。
    南糧,濟北旱。
    北糧,救南洪。
    張石頭,如同一個最高明的棋手,在這張巨大的棋盤之上,調動著每一粒“棋子”,將其,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最需要它的地方!
    整個武昌府,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永不停歇的物流中轉中心!
    碼頭的蒸汽起重機,與火車站的蒸汽起重機,遙相呼首應,日夜轟鳴!
    無數的工人,在充足的食物和高額的薪酬激勵下,爆發出驚人的勞動熱情!
    ……
    十日後。
    當第一批,滿載著五十萬石海外精米的龍舟艦隊,抵達雲夢都護府漢陽港時。
    當第一列,滿載著三十萬石北方粗糧的鐵路專列,抵達天南水鄉蘇州府車站時。
    一個在過去需要數月、甚至半年才能完成的、跨越數千裏、涉及千萬人口的巨大賑災壯舉。
    便在“格物之學”所創造的全新物流體係之下,以一種近乎於“神跡”般的方式,宣告……初步完成!
    安國公張大山,在那場看似不可能的軍令狀中,許下的第一個承諾——
    半月之內,籌集三百萬石糧食。
    他的兒子,張石頭,不僅做到了。
    而且,還用一種更震撼、更完美的方式,超額完成了任務!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