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一藥難求,產量之困

字數:4830   加入書籤

A+A-


    鎮北侯李牧,這位為大寧帝國戎馬一生、險些踏入鬼門關的開國老將,竟被安國公府二小姐張丫丫以一種聞所未聞的“金色神藥”從閻王手中硬生生搶回!
    此消息如十二級颶風,僅僅一日,便以無可匹敵之勢席卷整個大寧京師!
    起初,眾人難以置信。
    繼而,瘋狂打探。
    當數十位親眼見證“起死回生”奇跡的太醫院禦醫,以近乎夢囈的語氣,帶著敬畏與震撼,向外界描述那“以菌治菌”的神跡,以及“金屑”入體後老侯爺肉眼可見的回春之景時,整個京城上流社會徹底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熱!
    安國公府,那座由皇帝親賜、已成為京師新地標的宏偉府邸門前,從清晨第一縷陽光到深夜最後一盞燈火,求藥的車馬如過江之鯽,將朱雀大街堵得水泄不通。
    一張張由王公貴胄、豪門大戶親筆書寫的拜帖,言辭懇切至極,宛若雪片飛入安國公府門房,堆積如山。
    “安國公爺!小王乃誠親王府世子!家父早年征戰,落下病根,每逢陰雨便咳喘不止,膿血不盡。”
    “太醫言,此乃‘肺癰’之症,藥石罔效。”
    “求國公爺看在與先帝同宗的份上,賜下神藥一劑,小王願以王府城外三百頃良田相換!”
    平日眼高於頂、連皇子都不放在眼裏的錦衣世子,此刻卻如卑微乞兒,對著緊閉的朱紅大門聲嘶力竭地哀求。
    “張大司農!下官乃戶部侍郎周顯貴!您可還記得下官?”
    “下官獨子前年墜馬,腿傷至今流膿不愈,眼看便要廢了!”
    “求大司農看在同僚份上,為二小姐美言幾句。”
    “下官願將家中珍藏百年的前朝畫聖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拱手奉上!”
    更有甚者,深知與安國公府男丁攀不上交情的誥命夫人們,另辟蹊徑,乘著華美馬車,攜重禮日日守在後門,隻為求見那位出身布衣、如今貴為一品誥命的安國公夫人王氏。
    一時間,“求一劑青黴素”成為京師上流社會最熱門、也最艱難的頭等大事。
    然而,無論門外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安國公府內卻始終是一片令人不安的寂靜。
    內書房,安國公府真正的權力中樞。
    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內閣首輔張小山、皇家探海總署督辦張石頭、皇家營造總司總辦張柱子——這些跺一腳便能讓帝國震顫的“安國公府二代天團”,此刻卻一臉愁容,圍坐在他們的七妹張丫丫身旁。
    “丫丫,”長兄張小山率先打破沉默,聲音滿是無奈,“三哥知道,你已盡力。”
    “但門外那些人……唉,不乏與咱們家素有交情的國公、侯爺,甚至有陛下親自派來問詢的皇室宗親。”
    “你看,此事……到底該如何是好?”
    張石頭歎了口氣,晃了晃手中厚厚的求藥者名單賬冊:“七妹,二哥我這輩子跟錢打交道,還從未見過如此‘瘋狂’的買賣。”
    “你猜外麵那些人為你那‘金色神藥’開出的價碼高到了什麽地步?”
    他伸出一根手指:“一萬兩黃金!一劑!”
    “而且還是有價無市!若你現在能拿出一百劑,我敢保證,不出一個時辰,我便能為你換回一座足以買下整個江南的金山!”
    麵對兄長們的焦慮與“誘惑”,張丫丫那因連日勞累而略顯蒼白的清秀臉龐上浮現一抹苦澀的笑容。
    她緩緩從身旁的“青石冰壺”食盒中取出一個小小的琉璃藥瓶,瓶內靜靜躺著一層薄如金色塵埃的粉末。
    “三哥,二哥,五弟,”她的聲音透著深深的無力,“你們都以為我這‘神醫’能點石成金,揮手即來仙丹。”
    “可你們又可知?”
    她舉起藥瓶,對著眾人:“就這麽區區不到一錢的‘金屑’,是我和惠民防疫司百餘名弟子不眠不休,耗費整整半個月,用掉超過三千斤‘橘黴’發酵的培養濁液,最終才從那如同山海般的‘廢料’中提煉出的全部所得!”
    “救侯爺一人,已傾盡我們所有庫存。”
    “如今,我又何來餘藥,去救這滿京城的權貴?”
    這番充滿無奈的“大實話”,如一盆冰冷的雪水,瞬間澆熄了眾人心頭最後一絲僥幸。
    “怎麽……怎麽會這樣?”張石頭瞪大眼睛,難以置信,“才這麽點?簡直比沙裏淘金還難!”
    “正是沙裏淘金。”張丫丫點頭,清澈的眼眸中閃爍著格物學者的理性光芒,“我與栓子四哥反複測算,終於找到這‘產量之困’的兩大根源。”
    “其一,在於‘菌’。”她伸出一根纖細的手指,“我們如今用的這株‘橘黴’,是兩年前學徒狗子偶然所得。”
    “其雖有神效,但天性如此,能分泌的‘金色精華’極其微弱。”
    “便如同讓一頭普通黃牛去產千裏馬的腳力,非不努力,實乃天性所限。”
    “其二,在於‘法’。”她又伸出第二根手指,“我們用的‘盤碟淺層培養’之法,如同在海邊灘塗曬鹽,占地巨大,耗時費力,且因培養基與空氣接觸過多,極易染上雜菌。”
    “十盤之中,七八盤常中途‘死去’,前功盡棄,產出自然少得可憐。”
    她目光掃過兄長們,聲音愈發堅定:“若不能從‘菌種’與‘工法’這兩大根源上尋得突破,這‘青黴素’終究隻是鏡中花、水中月,可看可用,卻永遠成不了普濟蒼生、惠及萬民的真正神藥!”
    書房因她這番充滿挑戰卻指明方向的分析而陷入沉思。
    就在此時,一封來自青石村、由元聖張大山親筆書寫的第三封“點撥信”加急送入。
    信仿佛長了眼睛,精準回應了張丫丫剛剛提出的難題。
    “丫丫吾女,”信開篇充滿慈愛與肯定,“汝能於紛亂中窺得‘產量之困’的根本,且一針見血指出‘菌’與‘法’兩大症結,足見汝之‘格物’之學已登堂入室。”
    “為父甚慰。”
    “汝之所惑,亦是為父近日夜思之所得。”
    “為父以為,破此局,當雙管齊下。”
    “其一,曰‘尋新王,以增其源’。”
    “天下微菌何止億萬?橘黴之外,焉知無更強之菌種?”
    “汝可憑‘皇家’之名,懸賞天下,廣征四海奇黴異菌,再以‘格物’之法行‘人工誘變’,或以烈日之精紫外線)照之,或以毒草之汁化學藥劑)浸之,促其產生‘好的變異’,或可從中篩選出真正的菌中之王!”
    “其二,曰‘改其法,以盡其流’。”
    “盤碟之法過於淺薄,汝可借鑒汝四哥‘釀酒’之術,效仿‘深層發酵’之法,造一巨大之‘鐵釜’,如深潭養龍,內通無菌之氣,外控寒暑之溫。”
    “則神菌必能於其中盡情生長,百倍產出!”
    信末,張大山親手繪製的“深層發酵罐”草圖,布滿奇異閥門與管道,散發著機械與智慧的美感。
    張丫丫將這封充滿無上智慧與前瞻構想的信傳閱給兄長們,書房瞬間沸騰!
    “人工誘變?深層發酵?”這些聞所未聞、顛覆性的詞語如閃電劈開迷霧,點燃眾人心中的希望!
    “我明白了!”大哥張鐵牛盯著那張充滿機械美感的草圖,眼中迸發工程師的狂熱,“爹的意思是,咱們要像煉鋼一樣去‘煉’藥!”
    “沒錯!”五弟張柱子激動不已,“咱們要建的不再是小小藥房,而是一座日夜不休、產出神藥的皇家藥廠!”
    張丫丫凝視信中“尋新王,以增其源;改其法,以盡其流”這十二字,充滿了哲學智慧與磅礴氣魄。
    她的清澈眼眸,本因“產量之困”略顯黯淡,此刻卻被一道足以再次照亮杏林的巨大光芒徹底點亮!
    她緩緩起身,聲音不再有半分無力,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即將奔赴戰場的將軍般的決絕與豪情:“傳我將令!”
    “命惠民防疫司首席學士李墨,即刻組建‘萬菌篩選司’!”
    “我要在一年之內看到那株真正的‘菌王’出現在我的實驗台上!”
    “另!”她目光掃向激動不已的兄長們,“請大哥、五弟助我!”
    “我們要在三個月之內,將爹圖紙上的這座‘神釜’……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