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槐序

字數:2615   加入書籤

A+A-


    清明前的雨絲裹著槐花香,小荷蹲在老槐樹下,看虎子踮著腳往屋簷下掛紙燈籠。他去年偷藏的半塊槐花糖早化了,此刻正舉著塊新蒸的槐花糕,鼻尖沾著星星點點的糖渣:"阿姐你看!我用阿婆的老瓷碗裝的,和去年供桌上的一樣!"
    "小心別摔了。"小荷笑著拍他後背,指尖掠過發間半枚玉簪——另半枚收在紅布包裏,和父親給的地宮槐種同放在木匣。老槐樹的新枝已抽到兩丈高,去年落的那粒金紋種子正冒出嫩尖,在雨裏泛著透亮的綠。
    "阿姐!"槐月提著竹籃從灶房出來,籃底鋪著新曬的槐花瓣,"今年蜜釀得足,你爹說夠全村分。"她鬢角別著朵槐花,和去年祭祀時穿墨綠衫子的模樣重疊,"去把供桌擦幹淨?虎子非說要擺他新撿的鵝卵石當鎮石。"
    小荷應了,轉身去堂屋取抹布。梁上的紅綢還在,褪色的槐花繡紋被歲月浸得更淡,倒像要融進木頭裏。去年今日的場景突然清晰起來:供桌上的粗陶碗騰著熱氣,王嬸的眼淚滴在槐蜜粥裏,虎子舉著火把跑過青石板路,火光映得他臉紅撲撲的。
    "小荷!"
    熟悉的喊聲從門外傳來。抬頭見父親站在雨幕裏,肩頭搭著條藍布巾,手裏提著個布包:"地宮的張伯捎信來,說靈泉邊的槐苗又發了新枝。"他把布包擱在供桌上,掀開露出幾截青嫩的根須,"這是今年頭茬,要栽在老槐樹根下。"
    虎子立刻湊過來,手指剛要碰根須,被小荷輕輕攔住:"要先淨手。"她端來銅盆,裏麵泡著曬幹的槐花瓣,"阿婆說過,槐樹通著地脈,沾不得濁氣。"
    父子倆蹲在盆前洗手時,王嬸端著青瓷碗進來:"剛熬好的槐花蜜,給倆孩子潤潤嗓子。"她的銀發裏別著朵槐花,笑起來眼角的皺紋像老槐樹的紋路,"虎子他娘昨兒還說,這孩子最近總念叨"守陵人",非鬧著要跟你學紮供花。"
    "我才不是為了紮供花!"虎子漲紅了臉,耳尖通紅,"我是要學怎麽給樹靈敬茶,學怎麽看地宮的星圖......"
    "好好好。"王嬸把碗塞給他,"等明兒阿姐教你編槐花環,掛在大門上驅蟲。"
    雨不知何時停了,陽光穿透雲層,在老槐樹上灑下金斑。小荷搬來竹凳,和父親坐在樹下,看他往根須上裹新翻的泥土。去年埋下的槐種已長出三寸高的幼苗,嫩葉上還掛著雨珠,像撒了把碎鑽。
    "阿姐!快來!"虎子的尖叫驚飛了枝頭的麻雀。他舉著個陶片跑過來,上麵歪歪扭扭刻著幾個字,"我在村東頭老井邊挖到的,是不是和去年的木片一樣?"
    小荷接過陶片,指尖拂過刻痕——"丙申年,槐花落,新契生",和去年鎮水棺上的字跡如出一轍。父親眯眼看了看,突然笑了:"這是三十年前的老物件,我小時候在井邊玩,也撿到過類似的。"他把陶片遞給槐月,"去查查族譜,看那年守陵人是誰。"
    "不用查啦!"槐月從灶房跑出來,手裏舉著本泛黃的線裝書,"我翻到了!丙申年守陵人是槐安氏,嫁去山那邊的李莊,後來......"她頓了頓,翻到某一頁,"後來她帶著女兒回了村,在老槐樹下種了片槐林。"
    "那女兒呢?"虎子扒著她胳膊問。
    "女兒叫槐枝。"槐月的手指劃過紙頁,"她生了七個娃,個個都愛爬老槐樹。最小的那個......"她突然抬頭,眼裏閃著光,"叫槐花。"
    小荷的心跳漏了一拍。風掠過樹梢,新抽的槐葉沙沙作響,像誰在輕聲應和。遠處傳來孩子們的笑聲,虎子早跑過去和他們追鬧,手裏舉著用槐花編的草環。
    暮色漫上來時,祠堂裏飄起槐花糕的甜香。王嬸把蒸籠擺上供桌,第一塊先遞給小荷:"嚐嚐,今年的蜜比去年甜。"她又給父親和槐月各分了一塊,最後捧給虎子,"咱們小勇士也吃。"
    虎子咬了一大口,嘴角沾著槐花,含糊不清地說:"阿姐說,吃槐花糕要念安梅婆婆的童謠。"
    "槐花白,槐花香,槐根紮在龍脊梁......"小荷輕聲哼起來。老槐樹的新葉在晚風中搖晃,葉尖上的水珠折射著夕陽,把每個人的影子都染成了金色。遠處山坳的方向,傳來歸鳥的啼鳴,混著誰家灶房的炊煙,混著孩子們的笑鬧,混著老槐樹沙沙的葉響,在暮色裏織成一張溫暖的網。
    "阿姐。"虎子突然拽她衣角,指著老槐樹頂端,"你看那芽!"
    最頂端的新枝上,一朵槐花正緩緩綻開。淡金色的花蕊裏,似乎凝著點細碎的光——像極了去年香灰裏浮起的金蝴蝶,像極了安梅婆婆繡在紅綢上的小槐花,像極了三百年前那個饑荒年,少女塞給阿婆的半塊槐花糖。
    月光升起來時,小荷把陶片收進木匣,和地宮槐種、半枚玉簪放在一起。老槐樹的影子落在供桌上,像一雙溫柔的手,護著滿碗的槐花糕,護著虎子沾了蜜的嘴角,護著父親鬢角的白發,護著槐月眼裏的星光。
    風裏又飄來槐花香。小荷忽然明白,所謂守陵,從來不是守著一座冰冷的墳塋。而是守著樹根下的新泥,守著灶房裏的熱粥,守著孩子們的笑聲,守著一代又一代,把甜和暖,種進土地裏的人。
    喜歡暗夜之龍請大家收藏:()暗夜之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