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夜談廷尉隱秘深
字數:3734 加入書籤
聰明如王彥已經猜到了那人影是誰,與李子方對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從李子方出任冰井務押班,兩人關係越來越近。王彥擺出一副全力輔佐李子方的模樣,很快就取得了李子方的信任。
王彥也是風流人物,那翩翩公子的氣質,又有書畫精通的本領。再加上心細入微的算計。李子方幾乎將王彥當成千金難覓的知音。
所以不當著外人麵,王彥也不怕跟李子方開些玩笑。
“我倒真有一個問題要問大人。”王彥給李子方倒了杯水,隨意坐到凳子上。
此時屋內沒有外人,李子方也不擺押班的架子,接過水坐回床上,說道:“剛剛已經送你一個問題了,再要可就貪心了。”
王彥卻是狡黠一笑,說道:“剛剛我可沒開口提問。”
李子方一時語塞,剛剛王彥還真是沒有發問。這樣以來,那人影的身份不就成了李子方主動告知的嗎?
“你倒是會算賬。”回過味兒來的李子方開口道,“合著現在我還欠你一個問題?”
王彥無恥的點點頭,李子方卻被逗得笑了起來。
朋友之間的玩笑正是如此。
李子方出身廷尉府世家,身負無數期待與秘密。廷尉府裏又派別林立,他身邊縱然有無數擁躉,能夠讓他覺得惺惺相惜的卻沒有。
而出了廷尉府,李子方像是終於脫困的飛鳥,初得自由,難免放飛自我,交個朋友也是常規操作。
李子方不是囉嗦之人,便問王彥:“你有什麽問題想問?”
王彥道:“我聽剛剛兩位聊天,廷尉府中好像也不太平。”
換做別人,打聽廷尉府的事情已經是取死之道。但王彥不是外人,李子方也不介意,說道:“主要是有兩派人,近百年鬥法越來越嚴重。”
李子方娓娓道來,將這兩派講得清楚。
廷尉府自始皇帝創立,第一任廷尉便是李子方先祖丞相李斯。
秦二世時,李斯雖然獲罪,被夷三族,但他的兒子中有一人逃脫,靠著掌握異魂客的秘密投靠了劉邦。
劉邦得位後,亦是委任李斯後人專司異魂客之事。之後李家逐漸在廷尉府做大,漸漸形成明暗兩個廷尉府的格局。
傳承千年,多少傳奇故事上演,李家一直處於廷尉府的掌控地位。但唐末大亂,廷尉府風雨飄搖間,一股新派勢力逐漸崛起。
這股勢力與老派不同,對異魂客的態度並非見一個殺一個。而是相對比較懷柔。對不影響天命的異魂客隻做監視。
在這種監視與觀察中,新派勢力反而獲取了許多異魂客不自覺暴露的知識和技能。在廷尉府中的權柄日重,甚至這一代的廷尉就是新派人物。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以李家為代表的老派勢力畢竟經營千年,也不是輕易就能推翻的。
所以現在的廷尉府,名義上最高的權力者是廷尉。但左右監的位置長期被老派勢力把持。與新派互相製衡。
聽了李子方的介紹,王彥說道:“左右監應是輔佐廷尉的職司,卻如何製衡廷尉?”
李子方道:“各自勢力是一方麵。最重要的是:天命,一直都掌握在我們李家手中。”
王彥又道:“我卻還有一問。”
李子方心情不錯,說道:“你說。”
王彥道:“所謂天命,到底是什麽?”
王彥的問題顯然有些越界了,但李子方還是認真想了想,說道:“天命其實就是這個世界運行的脈絡。比如梁山,他們的天命就是被宿太尉招安,然後在平滅方臘的戰事中逐個隕落。剩下的人也會被朝廷害死。”
王彥又問:“家主又如何掌握天命?”
李子方道:“實則我也不知道,隻有家裏的幾個長輩才能接觸天命。我們這些晚輩,隻是知道一小部分。比如梁山的天命。又比如大宋未來二十年的天命。”
王彥很識趣的沒有追問大宋未來二十年的天命如何,因為他大概猜到所謂天命是怎麽來的了。
李子方見王彥識趣,便也岔開話題,說道:“我跟你說的這些都是廷尉府隱秘,你向來嘴嚴我倒不怕你外傳。”
這是誇獎,王彥隻是笑笑,等著李子方的後話。
李子方又道:“等梁山事了,我大概會因功回廷尉府任職。運作得當,坐上右監的位子應該沒什麽問題。到時候冰井務就由你把握。”
李子方正是打算將冰井務交給自己親信,才向王彥透露這般多的消息。
王彥立刻抱拳稱謝。
李子方趁機收買人心,說道:“你我義氣相投,朋友論交。大宋未來二十年並不太平。冰井務的職司也很重要。大變局之下,我能不能重奪廷尉寶座也要看王兄支持了。”
王彥趕緊說道:“但有李兄吩咐,王某萬死不辭。”
李子方不由心中得意,這個王彥是真有本事的高人。現今徹底為自己所用,便是他邁向廷尉的保障。
兩人各懷心思,達成各自的目的後便各自休息。
而就在這天夜裏,一個風塵仆仆的身影乘船回了梁山。
那身影上山後直奔安道全醫館,將已經就寢的安道全叫起。
安道全身為醫者,半夜出診也是常事,並未抱怨,趕緊整理衣服,和那趙娘子一同去見來人。
“楊頭領如何這般著急?”安道全問來人,“連夜上山不去見寨主卻來我這兒,不怕惹人懷疑嗎?”
來人正是楊誌,他從大名府趕回來,快馬毫不停歇,過黃河也使了大價錢請了船家,這才快速回了梁山。
“我隻說回來路上鬧了肚子,先來神醫這邊討些藥吃。”楊誌找了借口,又說:“我能否與趙娘子單獨一敘?”
安道全心中暗罵:“沒想到這楊誌看著一臉衰相,也是個色急之人。這般著急來會相好。”嘴上卻找了個借口,讓二人說話:“如此我便為楊頭領去配些治療腹瀉的良藥。”
等安道全出了房門,楊誌趕緊行禮,說道:“還請夫人盡快下山和我去東平府。”
楊誌把麵見梁中書的事情跟蔡夫人說了一遍,蔡夫人也毫不猶豫的點頭同意。
實則自從知道趙妍兒已經跑下山去,蔡夫人便盼著楊誌趕緊回來,帶她下山。
二人商定,明天一早,楊誌與宋江匯報完工作就下山。卻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又生了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