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神一樣的對手不如豬一樣的隊友

字數:5228   加入書籤

A+A-


    不久之後,劉徹帶著郭嘉、荀彧還有史渙、許褚幾人匆匆來到了皇宮。
    劉協一聽說丞相求見,立刻緊張地看了一眼身邊的楊修。
    楊修明白陛下對曹操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
    加上這幾天剛背著曹操做出了處置劉民的決定。
    此時曹操來見,肯定和劉民的事情有關。
    陛下不知道會不會因為自己擅作主張還有暗中拉攏袁紹等人的想法,而激怒曹操。
    所以表現得十分不淡定。
    “陛下,您隻要記住一點,在弘農王的問題上,曹操和您是一損俱損的。
    其他都不重要。
    您隻管安心地見曹操,除了想趁機拉攏袁紹等人的事情之外,其他的都可以實話實說。”
    有了楊修的話,劉協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神情瞬間就平靜了下來。
    “來人,宣曹丞相覲見!”
    命令被小黃門傳到了殿外等候的劉徹那裏。
    劉徹趕忙整理下著裝,帶著眾人快步進了劉協的書房。
    剛一見麵,劉徹就滿麵春風地跟劉協行了禮。
    心想這下自己想出這麽一個應對弘農王的好辦法,劉協這小子知道後,一定樂開花。
    說不定就此對於自己的猜忌和懷疑就能煙消雲散。
    為自己這個替曹操背鍋的“國賊”平反昭雪,弄不好就在今天。
    念及此,劉徹連忙來到劉協身旁,臉上掩不住的笑道:
    “陛下,孫策建立的四方聯盟,隻半個月就被臣消滅了兩方。
    如今眼見大勢已去,孫策狗急跳牆,隻能強行把唐姬之子推出來。
    這事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見曹操果然是為這件事而來,劉協的眼皮一跳,有些心虛地回答道:
    “明公所言非虛,這等大事,朕肯定是知道的……”
    “知道就好,知道我就省事兒了。”
    下意識回了一句後,劉徹收起笑容,鄭重道:
    “此事既然陛下已經知道,那臣就不多贅述。
    然而孫策身為陛下親封的吳侯,會稽太守,討逆將軍。
    不思報國,卻總想著和陛下對著幹。
    這次還不惜造出來一個自稱弘農王遺孤的劉民。
    還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越級擁立劉民為弘農王。
    實屬膽大包天,行為與昔日董卓無異。
    不知道陛下準備如何處置此事?”
    “這……”
    劉協一聽對方要先詢問自己的意思,頓時有點不知所措。
    目光也不自覺地看向楊修。
    楊修此時也是急得直撓頭。
    心道,陛下呀,事情你都背著曹操做了。
    而且你的做法是拒不承認劉民,這跟曹操的立場是一樣的。
    等於是瞞著曹操給了他個驚喜。
    這有什麽不敢說的?
    想歸想,但楊修也明白當今陛下什麽德行。
    怕陛下因為緊張說錯話,楊修隻得硬著頭皮接過了劉協的話頭。
    “丞相,這幾天陛下因為此事,龍體欠安。
    下官也是奉命進攻陪陛下聊聊天疏導一下陛下心情。
    正好跟著陛下一起參與處理了弘農王的事件。
    不如讓下官代替陛下為丞相解惑?”
    劉徹看了看劉協的反應,又看了看楊修。
    心裏頓時生起一股不好的預感。
    但還是耐著性子說道:
    “德祖,你既是陛下近臣,又是我的相府主簿。
    這種身份自然可以隨意在陛下和我身邊出現。
    既然陛下龍體欠安,那就德祖你來說吧。”
    見對方態度還算正常,楊修、劉協同時在心裏長舒口氣。
    剛才的一番表現,應該是沒有什麽惹到曹操的地方。
    略微整理下思緒,楊修恭敬道:
    “陛下是先帝幼子,自年少時就繼承大統。
    弘農王早先雖為少帝,但被董卓廢黜之後,英年早亡。
    起後代已經無從考證。
    先前陛下也曾表態,唐姬是宮裏老臣都見過的,不可能作假。
    因此陛下承認唐姬的身份。
    也允許唐姬會洛陽祭拜先帝、先王。
    隻是劉民出身不降,除了唐姬一麵之詞,又無其他作證。
    陛下本就不予承認。
    如今孫策大膽越暨,妄圖擁護劉民對抗朝廷。
    已然是大逆不道,陛下念在唐姬和皇兄劉辯的麵子上,不願過多追究。
    但是,劉民這個弘農王陛下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若是孫策執迷不悟,陛下不介意連通孫策和劉民一起討伐!”
    “哦?”
    劉徹沒想到劉協居然已經拿定了主意。
    雖說這樣做是對自己對天下最不利的一種方法。
    但劉協能這麽硬氣地拒不承認劉民身份,劉徹還是挺意外的。
    “真是巧了,臣也想到一種解決方法,正要匯報給陛下。
    不知陛下是否願意聽臣說一說?”
    話音剛落,劉協忽然一個激靈,下意識道:
    “明公說不說其實都無所謂了,朕已經命人將聖旨傳遍天下各處。
    這事隻能就這麽著了,恐怕再難更改……”
    “什麽?已經想天下傳旨了?“
    劉徹本以為劉協不過是有了自己的想法,還沒付諸實踐。
    他還想著通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劉協答應自己的方法。
    誰能想到劉協這次居然如此果斷,剛一下決定,就背著自己派人傳旨去了。
    劉協有自己的想法,這事倒不打緊。
    關鍵是劉協這麽做,就等於徹底和孫策對立。
    恐怕劉備也會因為劉協這樣的決定,更加堅定推翻當今朝廷的信念。
    因為不論從宮裏出去什麽樣的消息,他們第一時間都會認為是自己逼著劉協這麽幹的。
    聖旨不承認劉民,就相當於自己因為害怕失去挾天子的優勢,而強行逼迫劉協下旨。
    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
    這個節骨眼上,你劉協瞎添什麽亂呢?
    承認弘農王,並把他接到眼皮子底下看著,這不是更好嗎?
    不論孫策答不答應,先把問題拋給孫策,這不才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嗎?
    況且,孫策不論怎麽選,都有可能和劉備離心離德。
    把聯盟瓦解,自己在慢慢的各個擊破,不是更好嗎?
    何必一上來就把人都得罪死,然後硬抗所有人的圍毆呢?
    越想越著急,劉協慌忙問道:
    “陛下,人是什麽時候派出去的?
    派了多少人、分別走的哪個方向?
    用的是加急快馬還是普通傳令?”
    一連幾個問題,把楊修和劉協問得一愣。
    都不知道丞相到底在著什麽急。
    劉協還是因為對曹操太過畏懼,還沒等楊修做出應對,自己卻習慣性地老實回答道:
    “弘農王這事朕一刻也不想多等,用的自然是六百裏加急,當今天下值得朕大老遠送去聖旨的,也就孫策、劉備、馬騰。
    其他州郡我打算過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