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群書漂72
字數:5050 加入書籤
第一章 乾清宮千叟宴銀鱗映雪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未時三刻的乾清宮前,丹陛上的銅鶴香爐正噴出九縷瑞氣,在青灰色的宮牆上洇成淡白的雲。三千身著青布棉袍的老人跪成整齊的雁陣,膝下的金磚被臘月的寒氣浸得發冰,唯有袖口露出的銀白胡須在風裏輕輕晃動,像極了禦花園裏未化的殘雪。
山東德州的蘇老爺子排在左首第三百二十七位。他攥著袖中那枚剛領到的銀牌,指尖觸到邊緣鏨刻的“恩榮”二字,掌心的汗把銀牌焐得發燙。七十九歲的人了,這輩子見過最大的官不過是縣太爺,此刻卻跪在這金鑾殿外,聽著殿內傳來的中和韶樂,心跳聲蓋過了編鍾的清響。
“眾叟平身——”
尖細的宣旨聲像根銀簪子,挑開了凝滯的空氣。蘇老爺子剛撐起膝蓋,就見前頭的老人踉蹌了一下,額頭磕在金磚上,發出“咚”的悶響。他慌忙伸手去扶,卻瞥見老人袖中露出半截紅繩,繩頭墜著枚磨得發亮的銅錢——那是民間用來壓驚的“乾隆通寶”,穿繩的手法和他孫子給虎娃編的長命縷一模一樣。
“抬頭望闕,謝皇上隆恩!”
管事的太監揚著拂塵尖兒,聲音裏帶著不耐。蘇老爺子咬咬牙,慢慢抬起頭。映入眼簾的先是九級漢白玉台階,階上立著八根鎏金蟠龍柱,柱上的龍鱗在冬日的弱光裏泛著暖金,龍首皆朝殿內方向低垂,像是在朝那九五之尊俯首。再往上看,乾清宮正殿的朱紅槅門大開,明黃的帷幔無風自動,隱約可見殿內高懸的“正大光明”匾額,以及匾額下那把嵌滿東珠的九龍寶座。
皇帝來了。
最先聽見的是靴底碾過金磚的“沙沙”聲,混著腰間玉帶的叮咚輕響。蘇老爺子看見,最前頭的侍衛穿著簇新的鑲藍旗甲胄,護心鏡上的雲紋還透著冷光,而後是王公大臣們的補服——文官的仙鶴、武官的獅子,在雪地裏連成一片流動的錦繡。直到那襲明黃朝服出現在台階轉角,三千老人的呼吸聲忽然輕了下去,像被北風卷走的棉絮。
乾隆皇帝走得很慢。他穿著玄色貂裘,領口露出的明黃錦緞上繡著十二章紋,日月星辰在雪光裏微微流轉。蘇老爺子注意到,皇帝的鬢角比去年縣太爺送來的聖像上白了許多,眉峰下的眼睛卻亮得驚人,掃過眾人時,像把淬了火的鋼刀,卻又在觸及某個老人的白發時,忽然軟下來,漾開一絲笑紋。
“今兒個沒別的,就是請老哥哥老兄弟們吃頓熱乎飯。”乾隆的聲音帶著京腔的圓潤,卻比縣太爺的官話多了份沉厚,“朕登基五十年了,你們比朕年長,見過康熙爺的世麵,也曉得雍正爺的嚴苛——到了朕這兒,別的不敢說,就圖個‘君臣同席,天下同樂’。”
這話落進耳裏,蘇老爺子身邊的老人忽然低低歎了聲:“皇上這話,說得比咱莊子裏的熱湯還暖乎。”話音未落,就見殿內走出個小太監,捧著鎏金托盤,托盤上擺著八隻白玉碗,碗裏騰起的熱氣裏,飄著股子黨參黃芪的香——是禦膳房熬了整夜的“萬壽湯”。
“先賜湯,再開宴。”乾隆抬手示意,“按規矩,該從年長者開始——不過朕今兒個破個例,先給山東來的蘇翁。”
這話像塊巨石砸進平靜的湖麵。蘇老爺子猛地抬頭,正撞見皇帝含笑的目光——那雙眼睛裏映著他錯愕的臉,還有身後三千老人震驚的神情。他壓根沒報過姓名,皇上怎麽會知道?喉結滾動兩下,才想起進京前學了半個月的規矩,忙撩起棉袍下擺,“撲通”一聲跪得筆直:“草民蘇守正,謝皇上隆恩——”
“起來吧,別跪壞了老腰。”乾隆擺擺手,小太監已端著白玉碗走到他跟前。蘇老爺子這才看清,那碗沿上竟刻著細密的雲紋,碗底還用金線描著個“壽”字,指尖剛觸到碗壁,溫熱的觸感順著掌心爬進心口,竟比家裏灶台的鐵鍋還燙帖。
“嚐嚐?”乾隆盯著他,嘴角的笑紋裏藏著幾分好奇,“朕讓禦膳房加了山東的阿膠,想著你們那兒天冷,補補身子。”
湯勺剛碰到嘴唇,濃鬱的肉香混著藥香便湧了進來。蘇老爺子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虎娃病得厲害,他揣著攢了半年的銅錢去藥鋪,掌櫃的卻說“阿膠太貴,換點別的吧”。此刻舌尖觸到阿膠的綿密,喉頭忽然發緊,幾滴淚砸進湯碗裏,驚得旁邊的老人忙扯他袖子:“老爺子,這是禦賜的湯,哭啥?”
“沒哭,沒哭。”蘇老爺子慌忙用袖口擦臉,卻見乾隆從袖中掏出塊帕子,遞給身邊的小太監:“給蘇翁。”那帕子雪白雪白的,角上繡著朵半開的梅花,小太監遞過來時,他聞到帕子上有股淡淡的龍涎香,卻又混著絲似有若無的焦糊味——像極了孫媳婦在灶間烤糊的玉米餅。
千叟宴就在這碗湯的熱氣裏開了席。蘇老爺子盯著麵前的銀火鍋,銅鍋裏的高湯咕嘟咕嘟翻著泡,羊肉片、鹿肉燒賣、翡翠丸子依次擺開,每樣菜碟旁都插著小銀牌,刻著“延年”“益壽”“康寧”等字樣。他這輩子沒見過這麽多葷腥,可想起孫子虎娃總說“皇宮裏的點心能甜掉牙”,便偷偷捏起個燒賣,想揣進袖口留給孫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這時,變故陡生。
袖中的銀牌突然滑出,“叮鈴”一聲滾向殿中央的鎏金火盆。蘇老爺子驚呼一聲,下意識去撿,卻見那銀牌在金磚上轉了個圈,正對著龍椅方向停下,牌麵上“乾隆五十年千叟宴”的字樣,被火盆的光映得透亮。
“這銀牌……”乾隆忽然站起身,殿內的樂聲戛然而止,“蘇翁,可知這銀牌的講究?”
蘇老爺子渾身發抖,連頭都不敢抬:“草民愚鈍,不知……”
“朕讓造辦處打了三千枚銀牌,每枚邊緣都刻著龍鱗。”乾隆走下台階,玄色貂裘的下擺掃過金磚,“龍有九鱗,象征九州,可朕讓他們多刻了一片——第十片鱗甲下,藏著個字。”
周圍的老人發出低低的驚呼聲。蘇老爺子盯著地上的銀牌,果然看見每片龍鱗下都有個極小的字,湊起來竟成了一句:“皇恩遍九州,十全福壽長。”他忽然想起進京時,縣太爺曾偷偷說:“皇上自詡十全老人,這銀牌便是印證。”此刻見皇帝親自解說,才驚覺這小小的銀牌,竟藏著天大的講究。
“不過朕要說的不是這個。”乾隆忽然蹲下身,指尖輕輕劃過銀牌邊緣,“蘇翁你看,這第十片鱗甲的紋路,和別的有啥不同?”
蘇老爺子眯起眼——那片鱗甲的邊緣竟刻著細密的水波紋,不像龍鱗,倒像老家運河的浪頭。正納悶時,聽見乾隆輕聲說:“朕登基那年,山東鬧大水,朕跟著皇阿瑪去賑災,見運河決口處,老百姓用草袋裝土堵水,那浪頭打在草袋上,就跟這紋路一個樣。”
這話像把鑰匙,忽然打開了蘇老爺子的記憶。他想起康熙五十九年的那場大水,那年他剛滿十歲,跟著爹娘躲到縣城,親眼看見一位穿青布衫的中年人跳進水裏,帶著百姓堵決口——後來才知道,那是當時的寶親王,如今的乾隆皇帝。
“皇上……還記得山東的水患?”他忍不住抬頭,卻撞見乾隆眼中的柔光,那光裏有歲月的沉澱,竟讓他想起莊上最年長的老族長,“草民那年見過您,您穿著青布衫,褲腳卷得老高,鞋上全是泥……”
殿內忽然響起抽氣聲。王公大臣們麵麵相覷——誰能想到,皇帝竟曾穿著粗布衫混在百姓裏?乾隆卻笑了,笑得眼角的皺紋堆成一團:“老哥哥記性好啊。那年朕跟著皇阿瑪學治水,才曉得‘十全武功’再好,不如老百姓碗裏有口熱飯。這銀牌上的水波紋,便是讓朕別忘了,‘全’字底下,是千萬個像你這樣的老百姓。”
這話落定,殿內靜得能聽見雪花落在殿瓦上的聲音。蘇老爺子忽然覺得,眼前的皇帝不再是金鑾殿上的真龍天子,而是個見過民間疾苦的老兄長。他顫巍巍捧起銀牌,忽然發現那水波紋裏竟嵌著粒極小的銀砂,在火光下閃著微光——像極了運河水麵上,清晨凝結的第一顆露珠。
申時三刻,聯句詩會開始。蘇老爺子聽不懂大臣們的“旭日耀閶闔,騰輝麗飛甍”,卻盯著那個曾遞給他帕子的小太監出了神——那孩子不過十四五歲,卻總在沒人注意時,偷偷往老人的食盒裏多塞個糖火燒。此刻見他躲在蟠龍柱後,正把自己的點心掰成小塊,分給角落幾個凍得發抖的老人,袖口露出的紅繩上,果然綴著顆曬幹的野山楂,像極了山東老家樹上結的那串。
暮色漫進乾清宮時,蘇老爺子跟著眾人三跪九叩謝恩。起身時,他摸到袖中多了樣東西——是枚溫熱的栗子,帶著火盆的餘溫。抬頭望去,乾隆正站在殿門口,目送老人們離去,明黃朝服在風雪裏輕輕晃動,像片飄不落地的雲。而那個小太監,正蹲在台階上,把自己的棉鞋脫給一個沒穿暖的老人,光著腳踩在雪地裏,卻笑得眼睛彎彎,像嵌了兩顆小月亮。
出了宮門,北風卷著雪粒打在臉上。蘇老爺子摸出銀牌,見龍鱗紋裏的銀砂還在閃,忽然想起乾隆說的“十全底下是百姓”。他把銀牌揣進貼胸的布衫,又摸出那顆栗子——殼上還留著牙印,定是小太監自己咬開後剝給他的。雪越下越大,遠處的宮燈次第亮起,像撒了滿街的星星,而他腳下的雪地上,正印著三千老人深淺不一的腳印,還有那小太監光著腳踩出的、歪歪扭扭的小腳印。
這一晚,蘇老爺子躺在客棧的土炕上,把銀牌放在枕頭邊。窗外的雪撲打著窗紙,他卻覺得心裏暖烘烘的——原來這“十全”啊,不是皇上金鑾殿上的威風,也不是大臣們嘴裏的頌詞,而是禦賜湯裏的阿膠香,是小太監袖中的野山楂,是龍鱗紋裏藏著的運河水,是千萬個像他這樣的老百姓,能在臘月裏吃上一頓熱乎飯,揣著暖乎乎的銀牌,覺得這世道,到底還藏著些讓人想掉淚的甜。
至於那枚嵌著銀砂的銀牌,後來被蘇老爺子帶回了山東老家,傳給了孫子虎娃。很多年後,虎娃成了莊子裏的老木匠,總愛指著銀牌上的水波紋對兒孫說:“看見沒?這是皇上心裏裝著咱老百姓的紋路,比任何金葉子都值錢。”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千叟宴的當晚,乾隆皇帝在《十全記》草稿裏添了句批注:“十全者,非朕之功,乃天下百姓共成之全也。”
雪還在飄,乾清宮的燭火卻漸漸暗了。唯有那枚帶著體溫的銀牌,在民間的煙火氣裏,悄悄藏住了“十全”二字最樸素的模樣——不是天上的雷霆萬鈞,而是人間的一粥一暖,是帝王眼裏的星光,也是草民袖中的溫熱。這一晚的千叟宴,終究成了史書裏的寥寥數筆,卻在無數個像蘇老爺子這樣的老人心裏,落了顆種子,等著來年春天,在民間的土地裏,長出新的故事。
喜歡群書漂卍解請大家收藏:()群書漂卍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