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群書治32.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A+A-


    《遊戲成癮少年的“股市模擬”與母親的角色互換》
    淩晨三點,小雨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快速滑動,“股市模擬”遊戲裏的虛擬大盤正在暴跌,她盯著自己滿倉追漲的“科技股”變成綠色,指甲深深掐進掌心——這是她連續第七天熬夜“操盤”,書包裏的課本還夾著上周不及格的數學試卷,可比起那些看不懂的公式,虛擬股市裏的紅綠數字更讓她覺得“掌控一切”。
    “小雨,該睡了。”母親陳薇的聲音從房門外傳來,帶著壓抑的疲憊。她慌忙關掉遊戲界麵,鑽進被窩時,看見屏幕上的“虛擬賬戶”淨值——378萬,比昨天又漲了12。黑暗中,她摸著枕頭下的手機,忽然想起父親離開時說的:“女孩子家家的,學什麽炒股,不如好好讀書。”
    記憶閃回至兩年前。父親炒股虧光了家裏的存款,母親哭著撕毀了他的交易賬單,而她躲在衣櫃裏,聽見父親怒吼:“我要是賺了錢,你們就知道了!”後來父親搬了出去,家裏的餐桌上,再也沒了他講“k線故事”的聲音,隻剩母親每天對著賬本歎氣,指尖劃過“房貸”“學費”的數字,像在撫摸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疤。
    “小雨,媽媽給你報了周末補習班,數學老師說……”陳薇的話沒說完,就被女兒打斷:“我不去!反正學了也考不好!”她盯著母親眼下的青黑,忽然想起遊戲裏的“角色互換”功能——如果她是“家長”,是不是就能讓母親不再這麽累?於是偷偷注冊了個男性賬號,起名“股海雄鷹”,在模擬股市裏“賺錢”,想證明“女生也能炒好股,也能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某個深夜,她發現母親居然也在玩同一款模擬遊戲。屏幕上,id“穩贏姐姐”的賬戶裏,全是低風險的債券基金,持倉備注寫著:“小雨的學費,不能冒險。”她忽然想起上周母親偷偷去醫院複查——診斷書上的“焦慮症”字樣,被母親用修正液塗掉了,卻在病曆本邊緣,看見她寫的:“我要是垮了,小雨怎麽辦?”
    “原來你也在玩啊。”陳薇不知何時站在身後,手裏端著熱牛奶,“媽媽看你畫的k線圖很專業呢,能不能教教我,這個‘止損’怎麽設置?”小雨愣住了,看著母親手機裏的“新手教程”頁麵,忽然發現,那個在她記憶裏“隻會哭”的母親,此刻正帶著小心翼翼的期待,像個向孩子請教問題的學生。
    “首先……要看支撐位。”她的聲音發顫,指尖在屏幕上滑動,“就像……就像咱們家的餐桌,以前爸爸總說‘餐桌是家的支撐位’,不管發生什麽,都要好好吃飯。”陳薇的眼眶紅了,想起丈夫離開前,確實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而她後來才明白,“支撐位”從來不是股票的某個點位,而是一家人圍坐吃飯的溫度。
    那天晚上,她們並排坐在沙發上,研究模擬股市的“定投功能”。小雨指著屏幕上的曲線:“媽媽你看,定投就像每天給花澆水,不管晴天雨天,慢慢就會長大。”陳薇忽然握住她的手,指尖觸到女兒掌心的繭——那是長期玩手機留下的,像極了自己當年為了賺外快,在電子廠擰螺絲磨出的繭。
    “小雨,其實媽媽知道,你玩遊戲不是為了賺錢,是怕像爸爸一樣,讓我失望對嗎?”陳薇掏出手機,點開收藏夾裏的照片——全是女兒從小到大的畫,其中一張畫著“媽媽和小雨的股票”,兩個卡通人物站在紅色k線圖上,旁邊寫著“我們永遠不會跌”。
    淚水忽然湧出來,滴在手機屏幕上。小雨想起父親離開那晚,母親抱著她哭了整夜,卻在第二天清晨,照常給她煮了雞蛋麵,說:“小雨別怕,媽媽在呢。”原來她的“遊戲成癮”,不過是想成為母親的“依靠”,就像母親曾經用單薄的肩膀,扛起整個家。
    “媽媽,我給你看個東西。”她點開自己的虛擬賬戶,把“378萬”的淨值截圖刪掉,重新設置了“親子定投計劃”——每天用虛擬貨幣買入兒童繪本基金、早餐豆漿基金、周末散步基金,持倉備注寫著:“給媽媽的‘穩贏’計劃。”
    陳薇看著屏幕上的“溫馨提示”:“您的定投已開啟,預計收益:幸福+100。”忽然笑了,這是丈夫離開後,她第一次笑得這麽輕鬆。她摸出藏在錢包裏的全家福——那是小雨五歲時拍的,照片裏的丈夫抱著女兒,她站在旁邊笑,背景是家裏的老餐桌,上麵擺著熱氣騰騰的餃子。
    如今,小雨的手機屏保換成了“母女定投日記”,每天睡前,她們會一起記錄“今天的小確幸”:“媽媽學會了設置止損”“小雨給媽媽泡了陳皮茶”“我們的‘散步基金’攢夠十次啦”。而陳薇的手機裏,多了個“女兒的k線課”文件夾,裏麵存著小雨畫的“新手入門圖”,每幅圖上都有可愛的批注:“媽媽記住哦,‘滿倉追漲’很危險,就像一口氣喝完奶茶會肚子疼~”
    某個周末,她們去了父親的舊居。小雨在書桌抽屜裏發現了父親的炒股筆記,最後一頁寫著:“對不起,爸爸沒學會‘止損’,卻讓我的小雨學會了‘堅強’。”旁邊貼著張她三歲時的照片,父親抱著她舉過頭頂,陽光透過窗戶,在筆記上灑下斑駁的光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爸爸其實很愛你,隻是他把‘愛’藏在了k線裏。”陳薇摸著女兒的頭,忽然想起心理谘詢師說的:“角色互換不是目的,是讓彼此看見藏在‘行為’背後的‘愛’。”如今的她們,不再糾結於“誰對誰錯”,而是學會了用“定投”的方式,把曾經的傷害,慢慢換成了溫暖的陪伴。
    暮色降臨時,她們坐在老餐桌前,煮了一鍋熱氣騰騰的餃子。小雨給母親夾了個蝦仁餡的:“媽媽你看,餃子像不像‘底部放量’的k線,鼓鼓的,滿滿的幸福。”陳薇笑著點頭,看著女兒眼裏的光——那是許久未見的、屬於孩子的天真與溫暖,不再被“賺錢”的執念填滿,而是被“好好吃飯、好好說話”的煙火氣,慢慢滋養。
    現在的小雨,依然會玩模擬股市遊戲,卻不再熬夜“操盤”。她給遊戲裏的每個角色都設置了“家庭定投”,而現實裏,她和母親也有了真正的“定投計劃”:每周一起做一次早餐、每月去一次圖書館、每年拍一張新的全家福。那些曾經讓她沉迷的“虛擬數字”,如今都化作了生活裏的小確幸,像k線圖上的“溫和陽線”,不劇烈,卻讓人安心。
    某個晴好的午後,她們路過證券營業部,看見一對父女正在門口看k線大屏。小雨忽然指著屏幕笑:“媽媽你看,那個小女孩和她爸爸,多像當年的我們。”陳薇順著她的目光望去,陽光落在那對父女身上,父親正蹲下來,給女兒講解k線圖,而女兒手裏,舉著個畫著“笑臉陽線”的小本子——那畫麵,像極了歲月裏最溫柔的“解套”:當“角色互換”的遊戲落幕,剩下的,是兩個靈魂在愛裏的彼此看見,彼此治愈,就像k線圖上的“金叉”,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
    晚風輕輕吹過,帶走了最後一絲暑氣。小雨挽著母親的手,往家的方向走去,書包裏的k線筆記本晃出一角,上麵新畫了幅圖:兩個牽手的女性角色,站在“家庭指數”的k線圖上,旁邊寫著:“媽媽,以後我們一起‘定投’時光吧,不管漲還是跌,隻要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牛市’。”
    陳薇看著女兒蹦跳的背影,忽然明白:所謂“成癮”,不過是愛的錯位,而“治愈”,就是把錯位的愛,重新放回它該在的地方——不是虛擬股市裏的“輸贏”,而是現實生活中的“陪伴”,就像她們此刻踩在地麵上的腳印,一步一步,穩穩的,暖暖的,通向彼此的心底。
    喜歡群書漂卍解請大家收藏:()群書漂卍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