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群書我83

字數:3408   加入書籤

A+A-


    《艾滋病人的治療日記》第十章:暴雨夜歸2024.8.8 暴雨)
    台風過境的夜晚,暴雨砸在便利店玻璃上,像無數顆透明的子彈。林小滿攥著濕透的工牌,在公交站台躲雨,指尖凍得發烏——為了趕製氣脈小組的“溫暖盲盒”,她在社區活動室待到深夜,卻沒料到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末班公交提前停運。
    手機電量隻剩15,屏幕上跳著陳醫生的消息:“暴雨橙色預警,別硬撐,找個地方躲雨,我讓阿浩開車接你。” 她盯著消息框裏的“正在輸入”,忽然想起氣脈小組的“安全契約”:每個成員在極端天氣必須報平安,而她此刻的位置,離最近的“氣脈驛站”社區合作的暖心店鋪)還有三個路口。
    風衣下擺滴著水,她忽然想起老中醫說的“雨天護臍三要素:防風、避濕、保溫”。隔著濕透的襯衫,摸到神闕穴的薄荷綠針貼——防水材質的貼紙還牢牢貼著,但雨水的涼意早已滲進皮膚,讓肚臍周圍泛起隱隱的酸。她蜷縮在站台長椅上,想起阿浩說過的“暴雨天臍周容易進風,得用掌心焐熱”,便隔著衣服按住神闕穴,指尖在貼紙上畫圈,像在給身體講一個溫暖的故事。
    “小滿!”阿浩的聲音混著雨聲傳來,他舉著把超大號的彩虹傘,帽簷下的針孔貼被雨水打濕,邊緣翹成小卷,“快過來,車裏開了暖氣,還有陳姐煲的薑茶!” 車門打開的瞬間,薑茶的香氣裹著熱風湧出來,讓她想起奶奶在灶台前熬薑茶的場景——鐵鍋“咕嘟咕嘟”響,蒸汽糊著窗戶,奶奶總說“喝了薑茶,濕氣就追不上你”。
    後排座位上堆著幹淨的毛巾和衛衣,陳姐轉身遞來保溫杯:“趁熱喝,加了陳皮和紅棗,暖身又暖胃。” 瓷杯在掌心發燙,薑茶的辛辣混著紅棗的甜,順著喉嚨往下滾,在胃裏凝成個溫暖的小太陽。阿浩從後視鏡裏看她:“摸你肚臍了嗎?我剛才在便利店買了暖寶寶,貼神闕穴旁邊,別讓雨水把你的‘小太陽’澆滅了。”
    暖寶寶隔著衛衣貼在神闕穴右側,正好蓋住曾經的疤痕。溫度慢慢滲出來,混著薑茶的熱,讓林小滿忽然想起氣脈小組的“移動溫暖包”——每個成員的車裏都備著薑茶、暖寶寶、幹毛巾,還有周醫生特製的“防風臍貼”,就像此刻阿浩從手套箱裏翻出的小紙袋,上麵寫著“暴雨專用,一貼驅寒”。
    車在積水裏緩緩前行,路燈的光被雨水折射,在車窗上畫出流動的光帶。陳姐忽然指著她的衛衣笑了:“這是去年小組活動發的‘氣脈守護’款吧?你看領口的小太陽刺繡,被雨水洗得更亮了。” 林小滿低頭,看見銀色的小太陽刺繡在濕衣上閃著微光,像顆被雨水擦亮的星星,嵌在深灰色的布料上。
    “知道嗎?你剛才在站台按神闕穴的樣子,像在和身體說悄悄話。”阿浩忽然開口,語氣比平時輕了些,“我以前暴雨天總犯腸胃炎,後來學會了邊焐肚臍邊哼歌,現在就算淋了雨,隻要及時暖回來,胃就不會疼——身體其實聽得懂我們的‘溫度語言’。”
    溫度語言。這個詞讓林小滿想起確診後第一次在醫院撕診斷書,那時的她用傷害身體來表達絕望,而此刻,她隔著暖寶寶輕輕摩挲神闕穴,指尖的力度帶著歉意和溫柔——“對不起,以前讓你受苦了,現在我們一起回家,好不好?”
    車停在出租屋樓下時,暴雨稍歇,月亮從雲層裏露出半張臉。陳姐把裝著薑茶的保溫杯塞給她:“今晚每隔兩小時喝一次,暖寶寶四小時換一次,記得睡前用艾葉水泡腳——周醫生說‘腳暖了,臍周的寒就留不住’。” 阿浩遞來把備用傘,傘麵上印著氣脈小組的標語:“你的溫暖,有人接力。”
    樓道的聲控燈壞了,她摸著黑上樓,暖寶寶的溫度隔著衣服滲進皮膚,像個小小的火把,照亮腳下的台階。打開家門的瞬間,手機彈出“氣脈預警”:“檢測到臍周溫度35.8c正常範圍36.537.2c),建議立即開啟‘深度溫補模式’。” 她顧不上換衣服,先從抽屜裏取出阿浩炒的粗鹽布袋——提前烘過的粗鹽還帶著餘溫,裹著毛巾焐在肚臍上,溫度比暖寶寶更烈些,卻帶著顆粒的粗糙感,像有人用掌心用力揉著她的肚子,把寒氣一點點揉出來。
    熱水壺“咕嘟咕嘟”響起來,她盯著蒸汽在廚房蔓延,忽然想起氣脈小組的“暴雨救援”——上個月陳姐在暴雨中摔了一跤,小組全員出動,有人送藥,有人陪診,有人幫她照顧孩子,而現在,輪到她成為被照顧的那一個,忽然明白:溫暖從來不是單向的給予,而是當你需要時,總有人帶著溫度出現,就像氣脈小組的每個人,既是別人的“救援隊”,也是別人的“被救者”。
    粗鹽布袋的溫度漸漸變涼,她換了袋新的,這次加了陳姐給的幹薑片——熱氣混著薑香,從肚臍擴散到整個腹部,讓她想起小時候發燒,奶奶用薑水泡腳後,再用暖水袋焐著她的肚子,哼著搖籃曲哄她睡。此刻手機裏的“正念呼吸”模塊自動啟動,語音引導聲混著雨聲:“吸氣,讓粗鹽的熱進入神闕穴;呼氣,讓雨水的寒隨著汗水排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知過了多久,雨停了,月光透過窗縫照在粗鹽布袋上,把布料上的薑黃色紋路映得清晰——那是阿浩親手畫的“氣脈流動圖”,彎彎繞繞的線條,像極了她此刻身體裏,正在慢慢回暖的氣脈。她摸了摸神闕穴的針貼,薄荷綠的貼紙在月光下泛著微光,邊緣的蒲公英圖案被雨水洗得更淡了,卻依然倔強地舒展著絨毛,像在說“沒關係,雨停了,我們繼續發光”。
    手機電量見底前,她給氣脈小組群發了條消息:“謝謝你們的薑茶、暖寶寶、還有深夜的接送——原來暴雨天最暖的不是太陽,是知道有人帶著溫度,在等你回家。” 消息發送成功的瞬間,屏幕暗下去,而她知道,群裏一定會有無數條帶著溫度的回複,就像她此刻身體裏的氣脈,被無數個溫暖的瞬間填滿,再也不怕暴雨的寒冷。
    夜裏醒來時,粗鹽布袋的溫度已經退去,但神闕穴的針貼仍在輕輕振動——那是納米機器人在監測體溫,而她知道,真正讓體溫回升的,不是科技的力量,而是陳姐熬的薑茶、阿浩的彩虹傘、還有氣脈小組每個人眼裏的擔心和牽掛。這些溫暖匯聚在一起,像一床看不見的被子,裹著她的身體,也裹著她的心。
    窗外的月亮很圓,月光落在她的腹部,暖寶寶的邊緣露出一點粉色——那是疤痕的顏色,不再是猙獰的紅,而是柔和的粉,像朵在暴雨後綻放的花,帶著劫後餘生的美。她忽然想起老中醫說的“氣脈隨人心而動”,此刻她心裏滿是溫暖,身體裏的氣脈,自然也跟著暖了起來。
    這一晚,她睡得很香,夢裏沒有暴雨,沒有病毒,隻有無數個帶著溫度的瞬間在循環:奶奶的薑茶、陳姐的衛衣、阿浩的彩虹傘、還有氣脈小組的“溫暖盲盒”——這些瞬間化作無數個小太陽,照亮了她的神闕穴,也照亮了她的整個世界,讓她終於懂得:
    當暴雨來臨時,真正能守護我們的,不是無懈可擊的盔甲,而是那些願意為我們遞上薑茶、撐開雨傘、焐熱肚臍的人——他們用指尖的溫度、掌心的溫暖、心裏的牽掛,為我們築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倒塌的“氣脈城堡”,讓我們在任何寒冷的日子裏,都能聽見溫暖的聲音:“別怕,我在,我們都在。”
    喜歡群書漂卍解請大家收藏:()群書漂卍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