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交織

字數:4332   加入書籤

A+A-


    校史館古籍修複室
    蘇曉曉的銀鐲在觸碰戰國竹簡時泛起微光,修複員驚訝道:
    “這卷《淮南子》殘篇的星象圖,竟與你鐲上紋路呼應。”
    竹簡背麵隱約可見朱砂批注的“七星逆命”字樣,她指尖撫過斑駁字跡,窗外梧桐影正巧將光斑投成陣眼方位。
    楊先生來電告知,圖書館地下密室發現七盞青銅燈盞,排列與林雨晴骸骨上的釘痕完全一致。
    材料實驗室
    穿白大褂的研究生調試著3d掃描儀:
    “這批戰國陶片的礦物成分,竟與道觀青銅鑰匙相同。”
    投影屏上旋轉的鑰匙模型突然裂變,內部微雕的二十八宿圖與蘇曉曉昨夜夢見的星軌重疊。
    導師無意間提及:
    “李副校長當年主持的考古項目,在驪山挖到過類似的青銅組件………
    老教授演示針灸時,蘇曉曉腕間銀鐲突然共振。
    當銀針落在三陰交穴,她背後的投影儀光斑詭異地凝成紫微垣星圖。
    前排學生拍下這“光學巧合”,照片角落卻顯示她發絲間纏繞著極細的星芒——正是那夜地脈暴動時的流光。
    舊教職工宿舍
    幫退休教授整理閣樓時,泛黃的工會合影從《黃帝內經》夾頁滑落。
    照片背麵潦草寫著“1998年義診留念”,年輕時的師父與蘇懷遠並肩而立,
    中間女子腕間的銀鐲刻著完整星圖。
    老教授眯眼回憶:“這蘇大夫的女兒當時高燒不退,
    說是送去道觀……”窗外忽然掠過戴青布眼罩的身影。
    校園基建工地
    路過新實驗樓基坑時,蘇曉曉的太極胎突然抽痛。
    施工圍擋內露出半截青銅手臂,考古隊學生激動地測量:
    “這工藝與徐福墓出土文物完全一致!”
    她蹲身係鞋帶時,發現安全警示燈的投影正將人俑影子拉伸成師父道袍上的贔屭紋。
    食堂電視播放著驪山隧道貫通新聞,畫麵閃過青銅器上的饕餮紋。
    蘇曉曉的湯匙突然吸附在餐盤邊緣,形成微型指南針指向濕地公園——那裏正是當年李國棟考古隊首次發現星紋陶片的位置。
    圖書館閉館音樂響起時,古籍區的恒濕櫃突然報警。
    管理員嘟囔著“這《雲夢秦簡》的濕度總超標”,
    蘇曉曉瞥見展櫃玻璃上的霧氣正凝結成師父手劄裏的符文,
    而她的倒影與竹簡上的巫女畫像漸漸重合。
    太極社團晨練時,教拳老師指出蘇曉曉“氣機流轉有古法遺韻”。
    她腳踏的八卦方位青磚下,螞蟻正銜著星屑鐵屑排成反寫篆文——正是青銅人俑掌心的“懸壺濟世”。
    在植物學教授指導下移植忍冬藤時,根係帶出的戰國錢幣上,
    “半兩”二字正與蘇懷遠遺留的青銅錢互補。
    溫室玻璃折射的虹光中,蘇曉曉忽然讀懂師父煙袋上的墨跡——那些看似隨意的塗鴉,
    實為鎮壓地脈的微型洛書陣。當她將銀鐲按向溫控儀,
    所有植株突然轉向正北,而手機天氣軟件顯示此刻的磁場強度,
    竟與二十年前林雨晴失蹤那晚的數據完全吻合:
    而新的萌芽正在蟄伏
    濕地公園施工隊挖出的玉琮中心,正嵌著與太極胎相呼應的陰陽魚。
    用偶有的閑暇時光,我們來到了古籍修複室。
    古籍修複室裏有一位莊嚴的女子,貌似是校史館聘請的古籍修複師,她倒是經常戴著一雙特製銀絲手套。
    沈墨心用麂皮擦拭青銅燈盞時,手套突然吸附在紋路上:
    "這北鬥第二星的磨損痕跡..."
    她輕聲呢喃,抬眼看向蘇曉曉的銀鐲,
    "和姑娘這飾品的包漿方式倒是同源。"
    鏡頭掃過她案頭的老照片——民國女子在驪山碑林前的留影,腕間銀鐲刻著反向紫微垣。
    某夜值班時,沈墨心發現修複室恒濕櫃玻璃的冷凝水自動繪製出地脈圖,
    圖案與蘇曉曉曬傷的忍冬藤標本完全重疊。
    次日她"偶然"選修了蘇曉曉的中醫課,針灸模型上的經絡走向竟與她家傳《璿璣繡譜》的針法暗合。
    沈墨心總在蘇曉曉晨練時"恰好"路過,她修複古籍的棉紙不經意間印上了太極胎的脈動頻率。
    某次遞紙巾時,特製手套的銀絲勾出了蘇曉曉腕間隱藏的月相紋。
    已過幾日,也不知道師父那邊如何。
    這樣想著,我繼續參觀著古籍修複室中文物。
    沈墨心將修複好的青銅燈盞置於紫外線燈下,
    燈身突然投射出立體的二十八宿圖。蘇曉曉的銀鐲在此時發出蜂鳴,
    兩人發現光影中暗藏可活動的璿璣玉衡模型。
    "這是古代觀星儀的可動部件,"
    沈墨心指尖輕推玉衡,
    "但按《周髀算經》記載,這個角度應該..."
    話音未落,窗外飛過的無人機突然失控墜落,
    螺旋槳刮起的風將星圖吹散成零散光點。
    監控錄像顯示,無人機操作者戴著印有驪山建材ogo的鴨舌帽。
    ……
    李國棟在教職工大會的發言視頻中,西裝袖口若隱若現的星紋腕表引發考古社論壇熱議。
    有學生扒出這款定製表全球僅七枚,表盤星座布局與戰國陶豆底的二十八宿浮雕驚人相似。
    當晚,蘇曉曉在圖書館古籍區發現1947年校刊殘頁,
    泛黃的"地脈勘探隊合影"裏,年輕李國棟手中的羅盤正指向她此刻站立的位置。
    子時的校史館地下倉庫,蘇曉曉用懷表打開氣密門。
    塵封的徐福船隊模型正在自動組裝,微型舵輪隨著她的呼吸節奏轉動。
    沈墨心突然發來消息:"修複室監控顯示,你昨日觸碰過的《淮南子》殘卷,
    書頁纖維正在緩慢位移…"話音未落,船模桅杆投射出的星光照亮了牆角——七盞青銅燈正在無火自燃,
    排列方式與林雨晴骸骨上的七星釘魂陣完全一致。
    而黑暗中的棋手剛剛落下一枚新子——濕地公園地下三十米處,
    徐福親手埋下的"活體鍉針"正隨著太極胎的波動,緩緩轉向紫薇帝星方位。
    喜歡極陰之命,身不由己請大家收藏:()極陰之命,身不由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