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賈元春浮沉錄

字數:6234   加入書籤

A+A-


    深宮高牆內,一盞孤燈在鳳藻宮搖曳不定。賈元春斜倚在繡榻上,麵色蒼白如紙,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那塊“賢德妃”的金匾。這匾額是皇上親賜,本該是榮耀的象征,此刻在昏暗燭光下卻泛著冷冽的光。
    “娘娘,該用藥了。”貼身宮女捧著藥碗輕聲提醒。
    元春恍若未聞,目光穿過雕花窗欞,似乎看到了多年前那個被迫離開賈府的自己。那時她才十六歲,一頂宮轎將她抬入這深宮大院,從此與親人天涯兩隔。
    “今日是初幾了?”她忽然問道,聲音嘶啞。
    “回娘娘,已是臘月二十三了,再過幾日便是除夕。”
    元春微微頷首,眼角滲出淚來。她想起自己正是元月初一所生,故名“元春”。那時全家都道她命好,生在這樣一個吉日,將來必定大富大貴。如今想來,竟是命運開的一個殘酷玩笑。
    她顫巍巍起身,走到妝台前。銅鏡中的女子雖才三十出頭,卻已兩鬢斑白,眼角爬滿細紋。這深宮十五年,耗盡了她所有的青春與歡愉。
    “你們都下去吧,我想一個人靜一靜。”
    宮女們魚貫而出,殿門輕輕合上。元春從妝匣底層取出一封已泛黃的家書,那是省親那日後母親王夫人悄悄托人送來的。信中字字泣血,告誡她謹言慎行,切莫再吐露任何對皇宮不滿之詞。
    省親那日的情景,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那日是正月十五,賈府為迎接她這位皇妃省親,不惜耗費巨資修建大觀園。從寧榮街一直到賈府正門,張燈結彩,金碧輝煌。太監宮女排列成行,綿延數裏。
    當她乘坐的八寶金頂轎在鼓樂聲中緩緩落地時,賈府上下黑壓壓跪了一地。父親賈政領頭高呼:“恭迎賢德妃娘娘千歲千千歲!”
    她扶著太監的手步下轎輦,眼見祖母史太君已是白發蒼蒼,父母也顯老態,不由得鼻尖一酸。在宮中這些年,她無一日不思念家人。那些宮廷盛宴、珠寶華服,都填補不了心中的空洞。
    在正廳接受完眾人朝拜後,她終於得以與至親在內室相見。摒去左右,隻剩下賈母、賈政、王夫人和她四人時,她一時情難自已,脫口而出:“當日即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地方,何必又來接我?”
    話音未落,賈政臉色驟變,賈母手中的茶盞險些落地。王夫人急忙上前握住她的手:“娘娘慎言!皇宮乃天子居所,豈是‘不得見人’之地?這話若傳了出去,可是大不敬之罪啊!”
    元春這才意識到失言,忙強顏歡笑道:“不過是玩笑話,母親何必緊張。”
    但她心裏明白,這哪裏是玩笑?那深宮高牆,看似金碧輝煌,實則是世上最華麗的牢籠。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言一行有失,連累家族。這樣的日子,何嚐不是“不得見人”?
    賈政連忙轉移話題,說起大觀園的修建:“為迎娘娘省親,特建此園。雖耗資不菲,然能博娘娘一笑,便是值得。”
    元春不知,這修建大觀園的銀兩,大多來自她姑母賈敏的嫁妝和姑父林如海的遺產。那時林黛玉初入賈府,年紀尚小,對這些財務往來一無所知。賈府上下也無人告訴她,她父親留下的巨額遺產,正被用來修建這座奢華的園林。
    若元春知曉內情,或許會對黛玉多幾分憐惜。但她隻當是賈府祖產豐厚,未曾多想。在宮中這些年,她早已學會不去過問這些“俗務”。
    省親那夜,元春遊覽大觀園,見處處亭台樓閣,玲瓏精致,不由得感歎家中奢靡。行至瀟湘館前,見一瘦弱女孩獨自站在竹影下,神情憂鬱。
    “那是林姑娘,姑太太賈敏的女兒。”王夫人輕聲介紹,“父母雙亡,怪可憐的。”
    元春招手喚黛玉近前,見她雖年紀尚小,卻已眉目如畫,氣質不凡。本想多說幾句關懷之語,卻見母親王夫人麵露不耐,便隻淡淡說了句“好生照顧自己”,就移步他處。
    這一細節,黛玉記了許多年。後來她對寶玉歎道:“元妃娘娘省親那日,我原想她或許會多問幾句我的境況,誰知不過敷衍罷了。現在想來,她自有她的難處。”
    省親結束後,元春回到宮中,越發感到孤寂。她深知自己能在後宮立足,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林如海生前在朝中的威望。林如海身為巡鹽禦史,深得皇上信任,他的突然離世讓皇上深感惋惜。提拔元春為賢德妃,某種程度上是對林家的一種補償。
    但這些政治算計,元春並不完全明白。她隻當是自己恪守婦道、謹言慎行得來的福分,越發在宮中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錯。
    然而幾個月後,她卻做了一個令賈府上下嘩然的決定。
    那日,她下旨將端午節禮單送往賈府。賈母得六樣,賈政王夫人得五樣,李紈鳳姐四樣,寶玉寶釵四樣,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卻隻得二樣。
    這份禮單明顯亂了輩分,小姐們所得竟不如媳婦輩。更令人咋舌的是,賜給寶玉和寶釵的禮物中,竟有紅麝香珠、鳳尾羅帳、芙蓉簟席等新婚夫婦所用的貼身物件。
    消息傳到賈府,黛玉將自己關在房內整整一日不曾出門。紫鵑焦急萬分,求了寶玉前來勸解。
    黛玉隔門泣道:“我原不在意這些虛禮,隻是這分明是娘娘的意思。寶玉與寶釵的婚事,怕是已成定局了。”
    寶玉急得跺腳:“這定是母親在宮中攛掇娘娘!姐姐久居深宮,哪裏知道這些世俗之事?”
    寶玉猜對了一半。這確實是王夫人通過宮內眼線給元春出的主意,但元春自己也覺得薛寶釵端莊大方,比黛玉更適合做賈府媳婦。她哪會想到,這份禮單傷透了黛玉的心,也在寶玉心中種下了叛逆的種子。
    更令人費解的是,不久後元春又下旨命寶玉和眾姐妹搬入大觀園居住。
    那時寶玉已年近十四,在那個年代已不算孩童。賈政本不同意,認為男女有別,同居一園不成體統。但王夫人竭力讚成:“娘娘懿旨,豈可違背?再說園中各有院落,有婆子丫頭們看著,能出什麽亂子?”
    就這樣,寶玉和眾姐妹搬進了大觀園。起初確是詩酒唱和,其樂融融。但日久天長,寶玉在園中越發無所約束。與丫鬟一同沐浴,調戲金釧,逼齡官唱曲...種種行為,漸漸傳為笑談。
    這些風聲最終也傳到了元春耳中。她這才驚覺自己的決定或許不妥,但為時已晚。更讓她憂心的是,皇上近來對她日漸冷淡,反而新寵一位姓夏的太監介紹來的周貴人。
    元春不知道的是,那夏太監早已被王夫人買通,常在元春麵前說薛寶釵的好話,詆毀黛玉小性難相處。元春久居深宮,對外界信息全憑這些太監宮女傳遞,不知不覺中就偏信了片麵之詞。
    她在宮中的處境也日益艱難。那周貴人不僅年輕美貌,更擅長籠絡人心,上下打點得妥妥帖帖。反觀元春,因自持身份,不屑與宮人廝混,被人在背後稱為“冷麵妃子”。
    就連宮中的趙姨娘親戚——一位低等嬪妃,元春也因想起家中趙姨娘的所作所為,而對其冷眼相待。那嬪妃懷恨在心,竟投靠了周貴人,時常在皇上麵前進讒言。
    元春不知,大禍正在悄悄臨近。
    那年秋天,邊關告急。忠順親王領兵出征,卻吃了敗仗。朝中有人密奏,說是軍餉不足所致。皇上震怒,下令徹查國庫收支。
    這一查,就查出了大問題。多年來,戶部銀庫虧空高達數百萬兩。進一步追查發現,許多皇親國戚都曾通過各種名目向國庫借款,其中賈府欠款尤為巨大。
    更糟糕的是,審計賬目時發現了林如海遺產的去向。原本應該充公的巨額財產,竟被賈府挪用大半,其中修建大觀園就耗費了數十萬兩。
    皇上勃然大怒。林如海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其遺產竟被如此侵吞!加之近來不斷有人密報賈府種種不法行為:包攬訟事、高利盤剝、甚至交通外官...
    一夜之間,聖眷不再。元春在宮中尚不知情,直到那日清晨,大批錦衣衛突然包圍鳳藻宮。
    “奉旨查抄鳳藻宮,請娘娘配合。”帶隊統領冷麵無情。
    元春愕然:“這是為何?本宮所犯何罪?”
    “娘娘不久便知。”統領一揮手,錦衣衛便開始翻箱倒櫃。
    最終,他們在元春的妝匣暗格中找到了幾封家書。那是王夫人通過太監悄悄送來的,其中不乏對朝政的議論和對其他妃嬪的詆毀之詞。元春本應及時銷毀,卻因思親情切,私藏了下來。
    這些信件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皇上震怒之下,下旨將元春貶為庶人,打入冷宮。賈府也被查抄,賈政、賈赦等獲罪下獄。
    直到被押往冷宮的那天,元春才從一個小太監口中得知真相:“娘娘恕罪,奴才多嘴說一句:您可知皇上為何如此動怒?那林如海大人是皇上最器重的臣子,他的遺產本該充入國庫,卻被賈府挪用。皇上原本看在林大人的份上對賈府多有眷顧,誰知...”
    元春如遭雷擊,頓時明白過來。原來她所以為的榮寵,不過是皇上對林如海的追思;她所以為的賢德,在皇上眼中不過是虛偽做作。
    冷宮歲月漫長而煎熬。元春每日對著四壁空牆,回想自己的一生。她想起省親那日自己的失言,想起那份傷人的節禮清單,想起讓寶玉搬進大觀園的荒唐決定...每一步都是錯,一步步將家族推向深淵。
    最讓她悔恨的是對黛玉的薄待。那女孩無父無母,寄人籬下,本該得到更多關愛,卻因自己的偏頗,在賈府受盡委屈。
    “我真是...蠢死的。”元春在冷宮中喃喃自語,淚水早已流幹。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當年那個元月初一出生、被寄予厚望的賈府大小姐,悄無聲息地死在了冷宮之中。至死,她都不明白,自己一生的命運早已被政治算計所注定,而她每一步的“愚蠢”,不過是深宮女子無奈的選擇。
    宮外,林黛玉得知賈府巨變和元春死訊後,獨自在瀟湘館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她便病倒了,從此一病不起。
    而皇宮深處,皇上看著案前奏報元春死訊的折子,沉默良久。最後,他朱筆一揮,批了兩個字:
    “厚葬。”
    到底,他曾真心喜歡過那個元月初一出生的女子。隻是在這深宮之中,喜歡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多年後,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賈寶玉在潦倒中聽聞此消息,恍惚間似看到了一絲希望。他不顧一身狼狽,前往那已破敗不堪的冷宮舊址。在殘垣斷壁間,他仿佛又看到了元春娘娘當年的身影,高貴卻又孤寂。
    此時,一道神秘的光芒閃過,竟出現了元春的幻影。元春看著眼前落魄的寶玉,眼中滿是悲戚。她輕聲道:“寶玉,這世間的榮華富貴皆如夢幻泡影,莫要再執著。”寶玉淚流滿麵,跪地哭訴這些年的遭遇。
    元春長歎一聲,“這一切皆是命運弄人,我當年的錯誤決定,連累了家族。如今你要好好活下去,莫要重蹈覆轍。”說完,幻影漸漸消散。
    寶玉似有所悟,他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帶著元春的囑托,向著遠方走去,開始了新的人生。
    時光流轉,賈府的故事漸漸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賈寶玉在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後,心性也愈發沉穩。
    一日,他路過一處小鎮,聽聞此處有一位能知過去未來的奇人。寶玉鬼使神差地尋了過去。奇人看了看寶玉,緩緩開口:“你與那已逝去的賢德妃緣分未盡。”寶玉驚愕不已,忙追問緣由。
    奇人笑道:“當年元春娘娘之死,乃命運使然,卻也有一股神秘力量在背後推動。如今機緣巧合,你若能尋得三件與元春娘娘相關之物,便可解開當年謎團,也能讓娘娘的靈魂得以安息。”
    寶玉聽後,毅然踏上了尋找三件物品的征程。他深知,這不僅是為了揭開真相,更是為了完成與元春娘娘之間未竟的緣分,讓那段塵封的往事有一個真正的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