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善導大師簡介3

字數:4076   加入書籤

A+A-


    五十六歲,善導大師移駐京師,駐於京師的實際寺,實際寺後改名為溫國寺。
    六十歲善導大師受唐高宗的敕請,為檢校僧。這個檢校僧,是個什麽職務呢?就是在僧人裏麵負責檢驗、 校對、勘驗的僧官、有點像建築上的監理,但是比監理職務大,又基本兼職項目經理,既是建造又是質檢一條龍、一手抓、任職具體所為何事?督造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以及奉先寺。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便是由善導大師親自負責督導,60歲開始建造,直到63歲才全部完工。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三月十四日,善導大師在長安示現滅度,神返淨土。身體柔軟,容色如常,空中異香妙樂,久久方歇。這是大師滅度的時候、涅盤時候的奇異的景象。整個長安城大眾悲仰,傾城哭送,哀別之盛、萬裏空巷。
    後來,善導大師的弟子懷惲等,將大師的遺骸葬於終南山麓神禾原,立十三層“崇靈塔”,並於塔旁建了赫赫有名的香積寺,作為永誌之所。唐高宗皇帝以及武則天經常去禮敬並大興供養。
    五部九卷即善導大師留世的五部作品,《觀經四帖疏》,就是《觀無量壽經》的注疏,一共有四個章節,簡稱四帖、叫《觀經四帖疏》,其中以此“觀經疏”為淨土宗開宗立教的根本教典,建立“一向專念彌陀佛名為往生正定業,順彼佛願故”以此理論。
    古今大德都尊善導大師所著這部《觀經四帖疏》為淨土宗“楷定疏”或“證定疏”“此意已經請證定盡”。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最後告訴大家,我這個《觀經四帖疏》已經請佛菩薩論證過,並且已經論證結束,完備無缺啊!後世大家“一字一句,不得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應知”。就是要把它像佛祖的經典、經論一樣去看,不可以增加跟刪減一個字,應知啊應當知道。
    因此,《觀經四帖疏》作為楷定古今的淨土宗開山之作,奉為金科玉律,應崇敬如經文一般。淨土宗十三祖 近代1940年圓寂的蘇州靈岩山寺印光大師,讚歎這部《觀經四帖疏》為淨業行人之指南針。但凡是修淨土法門的人,都以《觀經四帖疏》為指南。另外《法事讚》、《觀念法門》、《往生禮讚》、《般舟讚》這四部,則是分別圍繞阿彌陀佛進行讀誦、觀察、禮拜、讚歎四種助業的淨土修行方法。
    善導大師在他的理論體係中,一共楷定了五種正業。五種正業裏麵,念佛是最主要最核心的行業。其他還有四種正業,則屬於助業。哪四種助業呢?便是讀誦、觀察、禮拜、讚歎。因此,其他四部五卷每一部,分別介紹一種助業的修行法門,以導歸“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的這個正定業。
    善導大師對淨土修持,“專精”這個問題,特別注重。大師認為修淨土行業,要認真、要專、要精、不要夾雜。他認為能否做到專與精,是決定能否成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關鍵!他說往生極樂世界,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為什麽?因為持名念佛,而且一向專念啊!大師所說十個人念佛十個人生、百個人念佛百個人生,所有都可以成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麽原因?是因為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的淨土修行眾生,可以達到如下效果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沒有一切外境的亂七八糟的雜緣雜修,一向專念,專念佛名號,便是正念。這個一向專念、認真老實念佛,持續不停念佛,與阿彌陀佛本願,是完全相應的,是不違背釋迦牟尼佛的教義的,是隨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語的。
    反之,則“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如果你不修正定業,不修“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而去從事其他雜行雜修的方法,什麽念各種大經啦、花大量時間去拜懺啦,用這些自力的些許修行積累,來回向西方極樂世界。麻煩了,靠這樣的修行方法想往生安樂國,善導大師認為百個人裏麵,可能就一兩個能成功;千個人裏麵,也就三五能成功。為什麽呢?因為雜緣亂動,正定業失去,正念失去,與佛本願不相應,與教相違,不順佛語故。後續章節我們詳細引用大師原作進行講解,此地不展開。
    善導大師的著作中,反複的、苦口婆心的勸誡世人。比如《觀經四帖疏》,寫的文字非常優美,後世許多大德引用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唯聞愁歎聲。畢此生平後,入彼涅盤城。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什麽意思?我們在六道裏麵輪轉,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之中輪回轉世,念念貪、嗔、癡、慢、疑、念念財、色、名、食、睡。在這兒受苦,太可怕了!所以大師勸眾生不要在這兒停留啊,趕緊回家去!回哪兒去,哪兒是你的家?西方極樂世界是你的家。不要在這兒停留,否則有的受苦啊!隻有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才知道完美世界有多好。那個時候才了解,在我們這裏,隻能聽到愁歎憂苦之聲,多麽的可怕,因此大師勸導眾生要盡此一生,發心老實念佛,一定要入涅盤城!西方極樂世界講究的是一生成就,所以入彼涅盤城意思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世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淨土宗流傳後世又分化為三個流派專稱佛名的少康流,重悟解的慧遠流,以及教神戒淨兼修的慈湣流。那麽從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的核心意義去分析,與善導思想最契合的,講究純、專精、不摻雜的,應該就是專稱佛名的少康流。
    其他幾個法門對不對呢?應該說都沒有錯,認真修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啊!但是按照善導大師的理論,如斯修行就有一部分是雜行雜修,也就導致有可能功夫打折扣。非上根器之人不一定能成就!當然,各花入各眼,尤其是佛祖滅度已三千年。現今每一個人對於佛經的理解都不一樣,每一個人根器也都不一樣,各人有各人的因緣。
    在善導大師著作的五部九卷中,其闡述的淨土思想要點是非常豐富、博大精深的。要點如下第一,決定深信,相信自己絕對是罪惡生死凡夫。
    第二,決定深信,深信阿彌陀佛,本願攝受眾生,絕對沒有猶豫。
    “四十八大願”裏麵第十八願叫根本願。“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上麵這段文字是善導大師對《無量壽經》中第十八願的解釋。為什麽我們凡夫念佛會往生呢?是因為阿彌陀佛的發的大願,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攝取我們去的。我們自己是沒本事去。那麽願力如何得以收受?願力通過一向稱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得以收受!
    第三,“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深信無疑”。
    善導大師的理論要所有的善的凡夫、惡的凡夫,乃至小乘四果、大乘菩薩,從罪惡生死凡夫到一生補處菩薩,同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
    當然,他還希望後世淨土修行的四眾弟子們,在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心不失念,身心無多痛苦、身心快樂、如入禪定等等……後文詳細講解。
    善導大師還有很多很神奇的感應,非常靈異。今略說一二。
    據說,善導大師在作《觀經四帖疏》的時候,每夜有一位聖僧(阿彌陀佛化身)到他的夢裏麵,指示他如何寫作。
    善導大師在長安城中,每念一聲佛,口出一道光明,聲聲如是。這個就不需要你有證量,凡夫都能看到。可惜,咱們晚了一千多年,沒福報,沒見著。
    善導大師在念佛的時候,如意杖一指,滿堂佛像放光為善導大師證誠。
    大師手指西方,西方空中馬上顯現出極樂世界,惡人一見,立即放下屠刀,念佛往生。
    善導大師剛到長安的時候,路過滻水,預言三年化滿長安。結果就是三年以後,整個長安城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長安城裏的屠夫都直接下崗了。生意也做不好,肉賣不出去,所以才有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
    善導大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百多年之後,少康大師在洛陽白馬寺殿中,看到大師的《西方化導文》屢屢放出光明,光中間又有無數的化佛化菩薩。也因此,少康大師才啟發信心,立即前往長安瞻禮大師影堂。在少康大師瞻禮大師遺像的時候,大師的遺像又化為佛聲,告訴少康大師你依照我這個教法,利樂眾生,一定同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後來少康大師每念一聲佛,隨口便出一道佛光,光中有一尊佛像,少康大師也被稱為“後善導”。
    時至今日,善導大師以及他的靈塔、著作等神秘的感應事跡,常被世人津津樂道。
    喜歡善導思想請大家收藏:()善導思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