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稱名一行,總超萬行9

字數:3768   加入書籤

A+A-


    第十二,念佛是本願行。念佛法門雖然簡單,但是契合阿彌陀佛本願、契合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既然契合阿彌陀佛本願,蒙受阿彌陀佛本願力加持,所以稱名一行永超萬行。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就是指念佛,而且單提念佛。龍樹菩薩解釋本願這段話大家應該都已經很熟了“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龍樹菩薩認為稱名就自自然然歸西方極樂世界,即入必定,當下稱名,當下便入必定,得不退轉。善導大師解釋說: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我們念佛便隨順了阿彌陀佛的本願,所以非常殊勝。
    第十三,念佛是正定業。前文已說過了,善導大師判定的正定之業,念佛是正定之業。正定之業自然是最最殊勝、最最圓滿、最最微妙的,因為他隨順了阿彌陀佛的本願。所謂正定之業就百分之百沒有不確定性,百分之百決定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疑惑。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第十四,萬修萬人去。念佛萬修萬人去,修行其他法門就出現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情況,實實在在講,現在求生淨土的修行的師兄們不在少數,末法時代淨土成就嘛,這是世尊當年說的。但是真真正正一萬個人修行,真正靠自力完全成就,靠自己念佛,最終順利去的,靠自己修淨土法門、回向啊各種修行,自己能夠自自在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實際上鳳毛麟角。那麽善導大師對於這種現象非常有大智慧,已經預測到我們未來一兩千年以後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說: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如果不專心修,那就有可能要打折扣,所以就沒有辦法萬修萬人去。
    善導大師又有三首偈語給大家分享:“其有得聞彼,彌陀佛名號;歡喜至一念,皆當得生彼。”、“設滿大千火,直過聞佛名;聞名歡喜讚,皆當得生彼。”、“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這三首偈子裏麵都有得生彼,“皆當得生彼”就是全部都會、全部都應當、全部都會自自然然得生彼。“彼”是哪裏?就西方極樂世界。其有得聞彼佛名號,阿彌陀佛名號,歡喜信受,就開始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依教奉行,然後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或者是大半輩子,或者是一輩子,或者是臨終聽到於是一念,阿彌陀佛,皆當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一萬兩千年以後,正法沒有啦,消失殆盡了,獨留此經,止住百歲,這個《無量壽經》會多留在世間一百年。爾時隻要聞了一念,隻要念一聲,立刻皆當得生彼,所以說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任何時代,任何根機、三根普被沒有遺漏。
    我們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著名的《四料簡》: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但是如果說參禪,如果是修禪定,你不開悟,那就有可能出問題。開悟了,如果不好好行證、修證,沒有到那個證量也有可能出問題。永明延壽大師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雖然大徹大悟,但是不念佛求生淨土,自己證量又不夠,大命將終的時候陰境現前,如果一瞬間自己沒有做得主,那就隨業流轉。雁蕩山的高僧結果臨終一念陰境現前,輪回轉世就成了秦檜,權傾朝野,因為他前世修行之人,今生肯定享福報,權傾朝野,最終卻落得了一個不得好死。這還不算,輪回轉世,曆朝曆代,曆生曆世,好像蓮池大師的文章裏麵,印祖的文章裏麵都提到這個秦檜輪回轉世之後到現在還在畜生道受苦。印光祖師說:隻要能深信,隻要能發願,隻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西方去的,故曰萬修萬人去。印光祖師又說:淨土法門乃千穩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這些法語都非常簡單,這就不需要展開來講了。
    第十五,念佛佛光攝受。我們看經文《觀無量壽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這是釋迦牟尼佛本尊說的。再看善導大師的原話: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舍;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所以欲蒙彌陀光明攝取,我們要常口稱佛號啊!
    第十六,念佛與佛一體。所謂一體者就是不相分離嘛,即心是佛,即心念佛,心心念念是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善導大師有原話,特別殊勝,解釋這個念佛與佛一體: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既然和阿彌陀佛一體,阿彌陀佛的力量成就了我們的力量,我們本來沒有任何脫離生死,得生報土的力量,可是既然與佛一體,必然得生極樂。念佛的人即使曾經造作了非常多的罪業,乃至造作了五逆謗法的重罪,但是聽聞佛法,隻要能夠斷惡修善,回心轉意,願生極樂,那麽從那個時候開始,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自自在在臨終一念就得阿彌陀佛接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十七,念佛諸佛誠證。《阿彌陀經》說:我們隻要念佛,就蒙受六方諸佛證誠。善導大師在讚偈中也說:六方如來舒舌證,專稱名號至西方;到彼華開聞妙法,十地願行自然彰。善導大師這句偈的意思就是六方如來,各方的、全宇宙的如來,全部舒廣長舌相來證明,證明什麽事情呢?專稱彌陀名號可以往生西方成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聞無上甚深妙法,十地願行自然彰。到彼華開聞妙法,可以自自然然證十地願行。要是靠我們自己修行,不知道修多少個大劫呢!這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往生之後境界非常之高,但是善導大師沒說直接成佛,因為一個世界一尊佛,就像一個國家隻能一尊國王一樣,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眾生都示現菩薩的果位。
    “十方恒沙佛舒舌,證我凡夫生安樂。”這也是善導大師的原話。念佛者,諸佛護念。護是保護,念是憶念。護持,保護、憶念、想念、關心。按照我們印光祖師所說的通途法門,靠其他自力修行的法門修持,要修定到一定的果位,才能蒙受諸佛菩薩護念。但是淨土法門隻要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就蒙受十方諸佛護念。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裏說:若稱佛願往生者,常為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觀念法門》裏麵說: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來護念,故名《護念經》。《阿彌陀經》又叫做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善導大師簡略稱之為《護念經》。為什麽叫《護念經》呢?因為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蒙受六方恒河沙數諸佛共同來護念。《護念經》亦者:亦不令諸餓鬼神得便,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善導大師解釋,所謂護念經所解釋的意思是什麽呢?就是所有一切諸佛來護念,護念這些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的眾生。他不會讓任何的餓鬼、惡神、妖魔邪祟來得便,來妨礙念佛的人。既沒有突然的惡病,也沒有突遭橫死,也不會有各種突然降臨的厄難,一切災障自然消除,除不至心,就是除去不是一心一意,不是真心發願求生淨土,不是一心一意念佛的人。
    第十九,念佛二聖為友。《觀無量壽經》講了觀佛三昧,也講了念佛三昧,到結束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獨獨讚歎念佛人,他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釋迦牟尼佛說的念佛之人,觀音、勢至是他最最殊勝的朋友。善導大師也有過解釋這段文字:第一,專名念彌陀佛名,他解釋若念佛者是指專門念佛號的人;第二,專明指讚能念之人,當知此人。《觀無量壽經》雖然講了很多法門,但是到最後釋迦牟尼佛獨獨讚歎能夠口稱彌陀,一向專稱彌陀的人,所以隻讚能念之人。第三,專明若能相續念佛者,此人甚為稀有,更無物可以方之,故引芬陀利為喻。“芬陀利”就西方極樂世界那白顏色的蓮花,芬陀利花。如果能夠念念不離於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行、住、坐、臥一句佛號,相續念佛,這個人是非常非常稀罕的,此人甚為稀有。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沒有什麽東西可以用來比方這個人所行持、所修持,怎麽辦呢?於是就引了芬陀利花,大白蓮花。這個大白蓮花,千葉白蓮非常殊勝、非常尊貴、非常稀有,微妙香潔。《涅盤經》裏麵讚歎釋迦牟尼佛為大芬陀利,所以這芬陀利是用來讚歎佛的,而釋迦牟尼佛把這種尊貴、這種比喻用在念佛的人身上。善導大師接著說明: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華,亦名稀有華,亦名人中上上華,亦名人中妙好華。這個不用解釋,應該一聽就明白。善導大師接著讚歎,念佛的人啊: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五種讚歎、五種稱譽、五種讚譽,都屬於一向專稱彌陀佛號的人,都屬於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的人。
    喜歡善導思想請大家收藏:()善導思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