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稱名一行,總超萬行8

字數:3657   加入書籤

A+A-


    第十一,念佛即是實相行。根據《無量壽經》上的記載,我們修行人有明信佛智和疑惑佛智兩種修行情況。專修念佛就是明信佛智,如果說今天念念佛,明天拜拜懺,後天持持經,再後天持持咒,那就是疑惑佛智。
    佛的智慧是什麽呢?佛的智慧就是五逆謗法的罪惡眾生,造罪無邊,大命將至,馬上就要墮入地獄了,這個時候他一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即光明現前當下接引他西方成就,這是阿彌陀佛的智慧。菩薩沒有這樣的智慧,諸佛也沒有這樣的誓願。念佛的人對於這一點那是堅信不移,這就是明信佛智。既然是佛智,那就是實相,念佛就是實相修行,這也是凡夫能夠做到的實相修行。因為其他許多法門,凡夫是有漏、有為、有妄念,他的所有的修行、所有的證悟、所有的積累的資糧都不是完完全全圓融的實相。
    《阿彌陀經》裏講,彼佛為什麽要叫阿彌陀呢?因為他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光壽無量。光是空間,壽是識天,光無量就橫遍十方,壽無量就豎窮三際,所以說這是法界之體,是真如實相。阿彌陀佛以法界之體,圓滿實相,成就了一句六字名號功德,而我們凡夫隻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實相修行之法。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裏麵有一個問答,問這個人造了這麽多的罪業,念佛念得這麽少,隻念了一句、十句就能到西方成佛,佛教不是講因果報應的嗎?業道如稱,重者先牽。我們久遠劫以來造了很多很多善業,也造了很多很多惡業,那麽在臨終一念的時候,哪一個念頭先過來,哪一個因它影響臨終之人比較重,那麽哪一個因就先報,哪一個因就先來,所以叫重者先牽。哪頭重就往哪頭墜啊,就像我們天平一樣。如果說造了這麽重的罪業,輕輕地念一句、兩句佛號就能往生西方。那麽這個重者先牽豈不是不合理了?業因果報,這個因果循環豈不是不合道理的嘛!曇鸞大師自問自答,他設了這個問,然後又回答他說:輕重之意不在於時間長短。他給我們打了一個比喻:譬如千歲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暗豈得言,在室千歲,而不去耶。
    了凡先生講的:一燈還破千年暗。原來是出自曇鸞大師的原話,出自《往生論注》。曇鸞大師說,比如一個黑暗的房間,在這個黑暗的房間裏麵沒有燈、沒有光,什麽都沒有,窗戶也沒有,門也沒有,這個房間黑暗了有一千年呢!但是窗戶我們給他開了一個,這個窗戶一開,陽光一照進來,刹那之間房間就會變成光明,房間就亮堂了。不能說這個房間黑暗了一千年,那這個黑暗在這個房間裏麵待了一千年,陽光進來了,也要慢慢地經過一千年房間才會亮啊!如果說陽光不能經過一千年,至少也經過三五百年房間才能亮,不是這樣,陽光一來,刹那之間黑暗就破除了。我們雖然過去生生世世有無量無邊的罪業,但是一旦我們開始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無量光明的名號,刹那之間念念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啊!
    曇鸞大師又說: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煩惱虛妄果報眾生生。眾生的罪業是凡夫以虛妄之心攀援虛妄的外境所產生的。為什麽遭罪?財、色、名、食、睡,樣樣都貪,樣樣都執著,樣樣都放不下。這些財、色、名、利在佛家看來原本就是虛妄的,眾生貪這些東西,執這些東西,就起虛妄之心,妄上加妄。如果不遇到實相法,眾生自然就墮落。所以曇鸞大師說:此十念者,依止無上信心,依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生。
    念佛是實相法,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圓滿實相。臨終之人雖然隻能夠念得一句、十句,其功德是真實的。一實破萬虛,這個就是前麵說的一燈還破千年暗。一實破萬虛,念佛雖然少,十念乃至一念,但是它的力量大,所以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虛的東西跟實的東西是不能比的。比如說水麵上有崇山峻嶺的倒影,看起來是千重山、萬重山,非常之顯赫,覺得這個山是非常重的。但是如果拿一個小石塊丟到水裏,是不是當下千重山、萬重山都被這個石頭打碎了,倒影看不到了,水波蕩漾。為什麽呢?這個山看起來很大,但是它是虛幻的影子;這個石頭雖然小,隻有一顆,但是它是實實在在的,一丟下去水波蕩漾,於是就看不到虛幻的影子了,多虛不抵一實。
    我們心中有非常非常多的罪業,身上背了無量無邊多的罪業,如果我們不念佛,實相法進不來。但是如果我們念佛了,就像這一顆小石頭,砰,丟到水裏麵徹底水波蕩漾,這些虛幻在水波上的山的影子就看不到了。如果不念佛,沒有實相法進來,我們隻能在六道裏輪回,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沒有出離之機。《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凡夫起心動念都是虛妄。如果悟不到真如實性,悟不到、證不到真如法性,我們就在虛妄裏打滾,在虛妄裏輪回,在虛妄裏墮落。我們遇到南無阿彌陀佛了,一實破萬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曇鸞大師怎麽說明如實修行,實相修行呢?原話:如實修行者,雖常修行,實無所修行也。雖然他堅持不斷地在修行,但實實在在他並沒有什麽修行。我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通身放下,徹底靠倒在南無阿彌陀佛身上,這叫如實修行。我們每天在念佛,一天念三千聲,一天念五千聲,乃至念三萬聲、五萬聲,但實際上我們沒有修。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修成的,不是我們修成的,我們不過是自自然然,自然而然的在相續念佛,我們不過是順佛本願而已。這句名號裏麵所包含的所有的功德不是我們修的,是法藏比丘用了兆載永劫的時間修的。如果我們覺得是自己在修行,自己念了多少聲佛號,那就是執相了,那就是著相了,那就是望妄相、執修行。今天不管自己念多少聲,從本質上來講,這所有的名號功德都不是我們修的,還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隻是自自然然隨順彌陀大願。
    阿彌陀佛就是修行,就像我們坐船過海一樣,雖然船在很快的向前航行,但實際上我們沒有動,我們坐著。我們雖然沒有動,但是因為乘著船,所以我們在快速地向前推進。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如此,內心如如不動,沒有修行的相,但是這樣就契合彌陀的本願,契合彌陀的誓願,自自然然臨終的時候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說糾結有沒有妄想,有沒有妄念沒有用;糾結有沒有雜念,有沒有調伏雜念沒有用,那些都著相。你在糾結於自己有沒有相的時候,你已經著相了,都是虛妄的,太太平平老老實實,斷惡修善,一向專稱彌陀名號即可。
    曇鸞大師又說: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誌願。那句阿彌陀佛名號是實相生,六字名號是實實在在功德圓滿的,它能夠破除所有眾生一切煩惱無明,能夠滿足眾生一切誌願,因為六字名號本身就是實相圓滿的果地上成就的大覺。如果同時他又能夠利益眾生,能夠引導我們凡夫歸心極樂,他有自化、化他的功能。我們自己念度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念的同時,還能夠化度別人,度濟眾生。人家也會問我,我為什麽要念,於是我給人家講什麽原因、什麽情況。即使別人不聞不聽,一曆耳根也永為佛種。久遠劫以後他自然會成佛,因為現在他已經種下了念佛的因。這跟我們所講的佛性不一樣了,通途聖道門講佛性跟我們淨土法門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樣。我們的佛性雖在,但是我們因為煩惱、智慧、妄想障礙了我們的佛性,所以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之中輪回。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圓滿修證的一切果地功德,阿彌陀佛所修感應我們,讓我們也能顯發本自具足的佛性。這個東西就像磁鐵一樣,遇到磁鐵,小鐵釘就能帶上磁性!但是如果不遇到磁鐵,沒有磁鐵感應它,鐵釘就是鐵釘,它不會有磁性。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大磁鐵,大磁鐵磁性足夠大,磁化所有一切念佛求往生的眾生,我們就是那顆小鐵釘。雖然有佛性,沒有開悟,遇到六字名號我們當下即來稱念,平生即業成。
    曇鸞大師說:此功德如實故,修行者亦得如實功德。如實功德者,決定得生彼土。名號是真實功德,那麽信受稱名的人也就得到真實功德。既然得到真實功德了,那麽平生業成,臨終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凡夫的身份雖修種種妙法,但因為我執的作用都成有漏、有為之法。誦《金剛經》不能破我執、破人執、破眾生執、破壽者執;學《法華經》不能悟得諸法實相;學《華嚴經》不能證入法界觀;那沒有用呢,做不到啊,為什麽?因為我們是妄想凡夫,沒有辦法進入到實修,所以這不是實相修行。可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一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總超萬行。
    喜歡善導思想請大家收藏:()善導思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