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議事的資格

字數:4495   加入書籤

A+A-


    上一章後麵又補充了兩千字,劇情接不上的寶子可以回去看一下,這兩天實在有事耽誤了,忙完就會恢複常態的,qq,謝謝大家的體諒和支持,謝謝大家的追更
    ——————
    鄭懷玉之後,其餘數十考生的回答就沒有太多出彩之處了。
    基本都是在幾人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林若初格外留心聽了聽吳敏敏的回答,中規中矩,基本是對張靜婉和陳瑜畫兩人答案的總結,沒有增加太多個人的想法。
    言語之中有些磕絆和羞怯,大概是因為年紀最小,不僅沒出入過皇宮,人多的宴席參加的也少,驟然之間被這麽多雙眼睛注視,心中惶恐,影響發揮了。
    不然,以她的生平經曆,應當是最知道貧苦出身的女子讀書的不易的,若能順著鄭懷玉的思路,從自己的出身去答這道題目,必定能拿到高分。
    可惜了。
    林若初為她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與女鬼一起在心中暗暗地為她鼓勁,希望她能克服心中的緊張,在第二輪題目中說出自己心中所想。
    所有人都答完後,賀從文退到後麵,與林思齊、黃立、葉疏辰幾人一起在折子上寫下各自對此輪考生的評判與分數。
    半刻之後,代表吏部的黃立上前出題。
    賀從文是從官職框架的角度出題,黃立的題目則更加務實:
    “若十三鄉突逢水災,欽差領命督辦賑災,因見流民無數,便私自動用官糧接濟災民,若你執掌吏部考功司,當如何議處此事?”
    黃立這道題目一念完,十八名考生心中皆是一震。
    不是因為題目困難,而是因為這是一道真正的考察為官之道的題目。
    在此之前,她們在家中聽聞朝中諸事,就算心有所想,也不可多言,生怕擔上一個妄議朝政的罪名。
    女子得此罪名,是頗為影響名聲的,傳出去會惹外人非議,覺得這女子心思太活絡,易惹口舌是非,不便聘回家為婦。
    所以若是私下議論被家中長輩聽到,定是要重重責罰的。
    張靜婉尚未出閣時,便因為隨心的一句議論,被母親責罰在祠堂跪了三日。
    陳瑜畫也被耳提麵命地叮囑過要“謹言慎行”。
    所以哪怕她們已經以貢士的身份站在皇家大殿上,當被問及與朝政有關的具體事宜時,全都不約而同地從心底升起一絲不真實感。
    她們居然真的可以光明正大、挺直腰板地在眾目睽睽之下,議論國事,議論政事。
    張靜婉仍舊是第一個上前。
    她的語氣仍舊平緩,與她相熟的林若初卻能看出她眼中多了些許急切。
    並不是為爭搶第一的著急。
    而是某種壓抑已久的迫不及待。
    “民乃國之根基,保民乃最大天道,古語有雲‘大夫出疆,專之可以’,旦米糧,萬民命,賑災救民乃欽差第一要責,應當清查國庫糧食去向,若真為救民,而非借機私吞,則應當重賞嘉獎,以告天下百姓。”
    張靜婉答完,鄭玉淮緊隨其後:
    “還可借此事糾察賑災章程是否有冗雜、繁瑣之漏洞,導致欽差下放賑災糧的申請時不能
    及時得到回應。”
    “若此督辦欽差是心懷天下者,甘願擔責,以救萬民,能及時放糧賑災,若此督辦欽差是循規蹈矩的迂腐之輩,不敢冒進,等到放糧令下了才敢放糧,那餓死的冤魂要去何處訴冤?這些百姓的性命又當由誰來擔責?”
    “所以我認為應當以此事為鑒,糾察賑災章程,避免因放糧不及時導致百姓之禍。”
    鄭玉淮所言角度新且尖銳,黃立等吏部官員聞言眼前俱是一亮。
    尤其是黃立,他欣賞的目光落在鄭玉淮身上,萬萬沒想到這樣一個後宅夫人竟能說出他的心中所想。
    他選這道題目有私心。
    便是想借殿試,提出吏部一直想要解決的章程冗雜、效率低下的問題。
    折子遞到聖上麵前多次,趙太後都未曾批閱。
    也與葉相議過,葉相隻讓他等太後的決議。
    這事一拖再拖,吏部官員們是忙的苦不堪言。
    地方遞上來的一章文書要連審數遍,等其他相關的六部蓋了章,再送回來,他們再審,審完才能將文書遞下去執行。
    這一輪輪審下來,沒有一月也要半月,許多事都耽誤了。
    生了變,就要再遞文書,他們再審,轉著圈地去做這些重複又沒有意義的事。
    黃立無法,便想借著殿試將此事提出。
    他其實沒抱太多希望,一群女人,哪能點明這道題目裏的真正問題所在,她們能提到一二,給太後和葉相提個醒,他就謝天謝地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
    這位鄭玉淮居然如此一針見血。
    黃立望著她,腦中思緒立刻活絡——
    此人定能成為留京任官的八人之一,說不定還能入圍三甲!
    雖然他們吏部沒有給這批女官留官職名額,但殿試結束後他立刻上報申請,應當還來得及!
    如此賢能之人,他定要將其留在吏部,為他們吏部所用!
    到時還能借此在長公主麵前表表自己的衷心,改改他此前徘徊兩端留下的“壞”印象。
    一石二鳥,簡直美哉!
    黃立心中算盤打得劈啪響時,剩餘的幾十考生也紛紛開口作答。
    不同於第一輪的統一探討,這一輪考生們的狀態更放鬆了,也敢於提出一些相反的意見。
    比如崔絮華與陳瑜畫,便一致認為,“雖然民乃天下之本,但無規矩不成方圓”,“賑災事大,是要以救民為先,但不可嘉獎私放官糧的行為,否則恐引心懷不軌之人效仿,借機蠶食糧庫,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對此欽差行為,可不罰,但也不可賞,當務之急還是要自糾自查,從章程上予以規定,是否賦予欽差臨濟專斷之權,行使此權時要如何記錄,事後如何匯報,一一詳定清楚,才能上行下效,官民一心。”
    黃立及眾吏部官員聽著,連連點頭。
    崔晴華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著從容作答的崔絮華,心中振奮,眼眶微熱,胸口湧現說不出的驕傲。
    崔絮華答完後,也認真地看了她一眼,又迅速低頭退回,並不違背不可直視上聽的規矩。
    隻是那一眼的流轉,姐妹二人都從其中看到了彼此的真心與牽掛。
    李凡坐在一旁,卻是滿心困乏。
    這些事他聽的實在太多了,自登基至今,葉相和那群翰林院博士日日給他上課論經,他聽得耳朵都發麻,以至於現在再聽到類似的話語,便控製不住地想神遊太虛。
    這睜著眼神遊太虛的本事,李凡是十分擅長的。
    別看此刻他人還端正地坐著,其實魂已經飛了一會兒了。
    黃立退下去時他輕歎了一口氣,心中欣喜,這殿試總算是快要接近尾聲了。
    而這一輪,吳敏敏沒有作答。
    林若初看到她神色有些奇怪,與其他越發放鬆的十七位考生不同,似乎是更加緊張了?整張臉都泛著緋紅,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清晰可見。
    杜欣欣和女鬼都為她感到著急:
    【小姑娘,加油啊,來之不易的機會,要支棱起來啊!】
    待到黃立退下,最後一位走上前的考官,便是林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