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怪事頻出

字數:4672   加入書籤

A+A-


    張靜婉所狀告之事,京兆尹是聞所未聞。
    他將信接到手中看了又看,字跡淩亂,看不出章法,看著像幾個不同的人寫的,但是意思明確。
    張環清已經在他們手上了。
    張靜婉辭官,他們便放人。
    張靜婉不辭,他們便殺人。
    京兆尹此時隻覺得怪事連連,卻還沒將這事與京都城的兩件凶案聯係在一起,隻快馬加鞭派差役去邵陽詢問張家信中情況是否屬實。
    在等消息的這兩天,在軍巡輔和皇城司嚴加探查之中,京都城又出了大事。
    西市的一家客棧突然走水了。
    夜半無人時,滔天火勢從二樓西側廂房竄起。
    那側廂房隻長住了一人,便是為考女官入京的蘇遇。
    火燒起來時蘇遇剛和衣而眠,還沒睡熟,就被濃煙嗆醒,趕忙跳窗跳竄。
    索幸窗下一樓搭著遮雨的草棚,她落到草棚上,又跳到院中,隻是受了點擦傷,沒有大礙。
    加之軍巡輔增加了巡邏的人手,救火及時,隻燒了半側廂房,沒有傷及人命。
    可這火起的蹊蹺。
    莫向北連夜帶人入屋中查探,發現起火點在門外,且有故意為之的點火痕跡。
    人為縱火。
    目標是蘇遇。
    若她晚醒半分,或者沒有當機立斷跳窗逃跑,恐怕此刻非傷即殘。
    莫向北這時候開始意識到,近來這三起案子,似乎都是衝著參加殿試的女官去的?
    而且目標很明確。
    遭遇禍事的都是那幾位在殿試中表現亮眼,極有可能留任京中的。
    他迅速將京兆尹和皇城司指揮使袁叢召集到一起,說了自己的猜測。
    京兆尹這才一拍腦門,說了張靜婉所報的案件並交出了那封信。
    莫向北和袁叢一看信上內容,臉色便立刻變得嚴肅了。
    “恐怕此事與京中接連發生的這三件歹事皆是一夥人所為。”
    “他們的目標便是這十八位入選殿試的女官。”
    莫向北皺了眉頭,覺得按這些歹人所作所為,無法無天,無所畏懼,張二小姐有極大可能確如信中所寫,被綁了。
    若是如此,那這起案子可就更加惡劣了。
    這隻不是警告。
    這幫歹人是真的想要取這十八名女子的性命。
    隻是莫向北總覺得這事有些古怪。
    在京都城掀起如此風浪的人屈指可數,其中會公然與長公主作對的,除了趙太後,便是葉相……
    趙太後是有心無力。
    想行歹事也沒有這樣得力的親信。
    葉相則是有力無心。
    他府上幕僚無數,不乏能人異士,能行凶於無痕,但這做法實在不像是葉相的風格。
    他若要殺這十八人,這十八人早就暗中殞命了,怎麽可能鬧得動靜又大又不成事?
    殺到現在,隻暈了一個陳家小姐,剩下的人全都安然無事?
    這些歹人更像是民間的匪徒。
    可民間的匪徒,為何要做這種事呢?
    他想不通。
    隻能先竭盡全力保下除了吳敏敏之外的十七人。
    經過半日的商議,皇城司指揮使和京兆尹
    皇城司指揮使和京兆尹一致讚同莫向北“先保人”的決議,於下午,依次登門拜訪參與過殿試的十七官,向她們說明情況。
    女官中除了已入大牢的吳敏敏和獨立女戶獨自居住的張靜婉外,其餘要麽是官家小姐,要麽是世家閨女,要麽是富商之女,家中都是養了家仆和護院的。
    聽聞此等消息,可謂舉家驚愕,當即允了兩軍一府的留人駐守的提議,家丁護院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其中尤以安國公崔家最為惱怒。
    崔鎮平日裏是個不愛多管閑事的。
    但一聽有歹人把心思打到了自家小女的身上,當即覺得整個安國公府的權威被蔑視了,直接上折子奏請聖上,調了禁軍入府,三軍一塊把守安國公府。
    疼惜女兒的安和郡主也眼中噴火:
    “我倒要瞧瞧哪個不要命的敢在我絮兒頭上動土。”
    崔絮華於書房中聽聞此事後,特地到前廳,留了莫向北半盞茶,向他詳細打探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聽到遭遇禍事的幾個名字後,她垂了眼眸,若有所思。
    莫向北詢問:“崔小姐可是察覺到了什麽線索?”
    崔絮華搖頭:“隻是想到陳家姐姐還在昏迷尚未蘇醒,心中擔憂,替她難過,莫統領一定要快些將這些歹人緝拿歸案,好好懲治!”
    莫向北拱手作揖。
    離開時,他千叮萬囑:
    “安國公府雖守衛森嚴,但這些歹人來去無形,實在難測,崔小姐這些日子能待在屋中便不要出門,定要萬般小心,恐防萬一。”
    崔絮華謝過他的好意,待到人離開後,她才自言自語地呢喃了句:
    “這時候接連出事,是不是太巧了些。”
    婢女侍候在側,沒有聽清,問了句:“小姐您說什麽?”
    崔絮華沒有理會,徑直回了屋。
    莫向北有時候覺得自己真是有點烏鴉嘴。
    安國公府是他親自上門提醒的,崔家小姐他也千叮嚀萬囑咐了。
    結果他剛離開安國公府不足半日,崔絮華就出事了。
    那會晚膳剛過,崔絮華獨自留在屋中休息,院門守著家中護院,院外還有三軍巡邏,整個安國公府圍得鐵桶一般,密不透風。
    結果,為崔絮華去小廚房取燉湯的婢女在返回屋中時,忽然發現,原本在房中看書的小姐竟然不見了。
    隻有一扇半開的窗戶在寒風中搖曳。
    可怕的是守在門口的值守婢女竟然沒聽到任何聲響。
    婢女們當即帶著護院去通知巡邏的三軍,告知國公爺和縣主。
    然而就在他們匆匆穿過院前的湖心時,竟然聽到了自家小姐的呼救聲。
    結了冰晶的水中人影撲騰。
    婢女和護院嚇壞了,值守的禁軍也剛好路過,數十號人馬跳入湖中救人,總算是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崔絮華給撈了起來。
    但寒冬臘月,湖麵沒結硬冰,仍舊冷得凍死個人。
    崔絮華給撈上來的時候頭發眉毛都掛了冰晶柱子,麵色慘白,哆哆嗦嗦得往外吐水顯然是淹了個半死。
    直接驚動了宮中。
    幾名禦醫拎著醫箱匆匆趕到安國公府,與府上醫館忙了一夜,才沒出禍事。
    隻是又驚又凍的崔絮華仍舊起了高燒,臥在榻上昏睡了兩日才清醒。
    李瑾茵守在女兒的床榻前,盯著自家女兒慘白的小臉,心疼之餘,也不免狐疑。
    什麽樣的神人,能穿越安國公府層層守衛,將她女兒挾持悄無聲息地丟入園心湖裏?
    而且,她就怕女兒以後讓人推水裏淹死,從小就請了擅長水性的嬤嬤教晴兒和絮兒學水,不說精通,靠自己從那湖中遊上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她撲騰著呼救,是在等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