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戰火中的金屬詩篇

字數:4368   加入書籤

A+A-


    第三十四章戰火中的金屬詩篇
    1938年四月中旬,紫雲山寨被濃稠的晨霧籠罩,潮濕的空氣裏彌漫著刺鼻的硫磺味與鐵鏽氣息。兵工廠內,爐火終日不熄,映照出戰士們疲憊卻堅毅的臉龐。青黴素的成功研製雖為傷員帶來生機,但此刻,更為嚴峻的危機如烏雲般壓在眾人頭頂——隨著石頭留下的硝化棉無煙火藥配方投入生產,山寨每日能產出大量火藥,可銅原料卻瀕臨枯竭。堆積如山的火藥旁,那半桶破碎的銅料在搖曳的油燈下泛著黯淡的光,仿佛在無聲地宣告著彈藥告急的絕境。
    “司令!”老周一腳踢開腳邊鏽跡斑斑的銅盆,火星從他叼著的旱煙袋鍋裏迸濺而出,在昏暗的山洞裏劃出轉瞬即逝的紅光,“最後這點銅料,滿打滿算也就夠造四百發子彈。照眼下這仗打得這麽凶,連半天都撐不住!”他舉起手中薄得近乎透明的銅皮,那金屬在光影中微微顫動,脆弱得仿佛一觸即碎,“再不想辦法,咱們的戰士就得拿著燒火棍上戰場了!”
    楊濤伸手接過銅皮,指腹感受著它的單薄與冰涼。腰間的駁殼槍沉甸甸的,提醒著他武器彈藥對於戰局的重要性。22世紀軍工實驗室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精密的數控機床精準切削著覆銅鋼彈殼,各類先進儀器有條不紊地運轉,導師在一旁耐心講解著金屬冶金的前沿技術,牆上“科技強軍”的標語鮮紅奪目。而眼前,隻有簡陋的工具、匱乏的材料,以及戰士們期盼又焦慮的目光。他的視線掃過牆角那堆從日軍鐵路上冒險扒來的廢舊鐵軌,心中突然湧起一絲希望——這些堅硬的鋼材,或許就是破局的關鍵。
    “用鋼。”楊濤突然開口,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在空曠的山洞裏激起陣陣回音。
    “鋼?!”老周的旱煙袋“當啷”一聲掉在地上,他瞪大眼睛,滿臉難以置信,“司令,您忘了上次試鑄鐵子彈的慘狀了?三班長的槍膛被卡得通紅,槍管差點炸膛!最後那支槍直接報廢,現在還掛在牆上當警示呢!”他激動地指向牆壁,那裏掛著一支扭曲變形的槍管,內壁布滿猙獰的刮痕,無聲訴說著那次失敗的慘烈。
    “不是鑄鐵,是覆銅鋼。”楊濤彎腰撿起一截木炭,在岩壁上用力畫出子彈的剖麵圖,每一筆都堅定而有力,“以鋼為芯,表麵附著一層銅。鋼的高強度能保證子彈的穿透力,銅的潤滑性則可以減少與槍膛的摩擦,降低卡膛風險。這樣既能大大節省稀缺的銅料,又能提升子彈的整體性能。”他的指尖重重敲擊在岩壁上,震落幾片細小的石灰,“這是現代軍工的成熟技術,隻要我們想辦法,一定能在這兒實現!”
    山洞內陷入了長久的寂靜,唯有爐火燃燒的“劈啪”聲和眾人粗重的呼吸聲交織在一起。陳默,那位總是戴著圓框眼鏡、說話慢條斯理的教書先生,突然從人群中擠出來,手中緊握著一本翻得破舊的《天工開物》,書頁間還夾著幾張寫滿筆記的草紙:“我曾在古籍中讀到過‘鍍’的記載,說是用某種特殊的溶液,可以讓一種金屬附著在另一種金屬表麵……或許能和司令說的方法結合起來。”
    “是置換反應!”楊濤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仿佛在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硫酸銅溶液!鐵能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置換出溶液中的銅離子,從而在鋼的表麵生成一層銅!”他猛地抓起桌上的鋼胚,轉身就往化學實驗室跑去。那個由山洞改造而成的實驗室裏,還堆放著青黴素研製時留下的陶罐、玻璃器皿,以及各種散發著刺鼻氣味的化學試劑,此刻都將成為他們攻克難題的“武器”。
    接下來的三天,整個兵工廠仿佛變成了一個瘋狂運轉的戰場。老周帶著鐵匠們將廢舊鐵軌抬上鍛造台,鐵錘的敲擊聲日夜不停。火星四濺,落在他們赤裸的脊背上,燙出一個個紅腫的斑點,但沒有一人停下手中的活計。他們用最原始的工具,將堅硬的鐵軌一點點鍛打成子彈鋼胚的形狀,每一次錘擊都凝聚著對勝利的渴望。
    陳默則帶著幾個識字的戰士,整日泡在實驗室裏,反複調配硫酸銅溶液。他們小心翼翼地稱量著每一份原料,精確記錄著每一次實驗的數據。他們的手指被化學藥劑腐蝕得脫皮、潰爛,衣服上也沾滿了藍色的汙漬,卻依然專注地記錄著每一組數據。有一次,因為溶液配比失誤,產生的有毒氣體彌漫在實驗室裏,眾人被嗆得涕淚橫流,但稍作休整後,又立刻投入到新的嚐試中。
    楊濤更是寸步不離地守在簡陋的土窯前,用好不容易從縣城藥鋪換來的溫度計監測溶液溫度。長時間的熬夜讓他的眼睛布滿血絲,身形也愈發憔悴,但眼神中的執著卻從未動搖。他不斷調整著實驗方案,從溶液濃度到浸泡時間,從溫度控製到添加輔助材料,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複推敲。
    首次實驗的那天,山洞裏擠滿了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緊緊盯著楊濤的動作。他小心翼翼地將一枚鋼胚浸入調配好的硫酸銅溶液中,溶液立刻泛起細密的氣泡,仿佛在預示著神奇的變化即將發生。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鋼胚的表麵逐漸蒙上了一層暗紅,那是銅開始附著的跡象。然而,當楊濤滿懷期待地取出鋼胚時,眾人卻失望地發現,那層銅膜薄得像一層脆弱的蛛網,輕輕用工具一刮,就簌簌剝落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濃度不夠!”陳默推了推下滑的眼鏡,鼻尖還沾著藍色的硫酸銅粉末,聲音中帶著一絲沮喪,“古籍記載,需輔以黏性物質,才能讓金屬更好地固定……或許我們可以試試明膠。”
    “明膠!”老周突然一拍大腿,驚得周圍的人都跳了起來,“咱們煮牛皮膠試試!以前做皮具的時候,就用這東西增加黏性!”說完,他轉身就朝廚房衝去,破舊的圍裙帶在身後揚起,仿佛一麵小小的旗幟。
    但接下來的嚐試充滿了挫折與失敗。新調配的溶液要麽因為明膠比例失調,整鍋凝結成無法使用的膠狀物;要麽鍍出的銅層太厚,導致子彈根本無法裝入槍膛。有一次,因為溫度控製失誤,溶液劇烈反應,產生的氣體差點引發爆炸,實驗室裏的陶罐被炸得粉碎,飛濺的碎片在牆上留下一個個坑窪。深夜的兵工廠裏,時常能聽到失望的歎息聲和憤怒的咒罵聲,小李第無數次將報廢的子彈狠狠扔進廢料堆,那些表麵坑窪不平、布滿瑕疵的覆銅鋼子彈,仿佛在無情地嘲笑他們的努力。
    “司令,咱真能成嗎?”一天深夜,老周疲憊地癱坐在地上,臉上滿是灰黑的汙漬,眼神中也透著深深的迷茫,“這些天,咱們浪費了多少材料,經曆了多少次失敗……再這麽下去,怕是希望渺茫啊。”
    楊濤望著山洞外漆黑的夜空,想起穿越前在科研團隊時,大家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題,連續三個月吃住在實驗室,經曆了無數次失敗,卻從未放棄。他彎腰撿起一塊散落的鋼胚,在月光下反複摩挲,感受著金屬的堅硬與冰冷:“當年萊特兄弟試飛,摔了多少次才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嚐試了上千種材料才找到合適的燈絲。咱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和他們比起來算得了什麽?再試!把明膠換成糯米漿,溫度控製在55度,我就不信做不出來!”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仿佛在向命運宣戰,也重新點燃了眾人心中的希望之火。
    轉機出現在第八天的清晨。經過一夜的緊張調試,楊濤將改良後的覆銅鋼子彈緩緩推入槍膛。所有人都圍攏過來,大氣都不敢出,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緊張。“砰!”一聲槍響劃破寂靜的晨霧,子彈如離弦之箭般精準命中三百米外的靶心。當楊濤取出彈殼時,眾人驚喜地發現,彈殼表麵光潔如新,槍膛也未出現任何磨損的痕跡。
    “成了!真的成了!”老周突然跪倒在地,顫抖著雙手捧起那枚帶著硝煙味的子彈,放在臉頰上輕輕摩挲,渾濁的淚水順著他布滿皺紋的臉龐滑落,“老天爺啊,咱們終於成功了!這是咱們的救命稻草,是勝利的希望啊!”山洞裏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歡呼聲、呐喊聲、鼓掌聲交織在一起,震得山洞頂部的碎石紛紛掉落。有人激動得緊緊擁抱在一起,有人興奮地跳了起來,小李更是高興得把手中的工具拋向空中。
    覆銅鋼子彈的量產徹底改變了滅寇軍的處境。戰士們背著裝滿新子彈的彈藥袋,在訓練場上英姿颯爽,信心倍增。新子彈不僅解決了銅料短缺的難題,其優異的性能更讓“紫雲式”步槍如虎添翼。更令人振奮的是,新工藝所需的主要原料——鋼和硫酸銅,在周邊村落百姓和八路軍的大力支持下,開始源源不斷地運來。王村長帶著村民們毫不猶豫地拆了自家的鐵鍋、銅盆,投入煉鋼;八路軍李雲龍也派人送來了珍貴的硫酸銅,並在信中寫道:“老楊,你這鬼點子可真是救了急!下次見麵,老子非得請你喝三大碗不可!有了這子彈,小鬼子可得好好嚐嚐咱們的厲害!”
    一個月後,當日軍山本聯隊再次氣勢洶洶地進犯時,迎接他們的是如暴雨般密集且精準的彈雨。滅寇軍戰士們握著“紫雲式”步槍,看著覆銅鋼子彈輕易地撕開日軍的防線,心中充滿了自豪與堅定。他們知道,這些凝聚著智慧與血汗的子彈,不僅是殺敵的武器,更是中華兒女不屈意誌的象征。在這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他們用雙手和智慧,在絕境中開辟出了一條生路,讓侵略者明白: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創造力,永遠是不可戰勝的!
    而在紫雲山寨的兵工廠裏,生產依舊熱火朝天。新鑄造的子彈在傳送帶上整齊排列,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楊濤站在車間中央,看著眼前忙碌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這些小小的子彈,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與夢想,它們即將奔赴戰場,成為保衛家園、抗擊外敵的有力武器。在戰火的淬煉下,金屬不僅變成了致命的彈藥,更書寫出了一曲壯麗的抗爭詩篇 。
    喜歡鐵血軍魂,抗戰傳奇請大家收藏:()鐵血軍魂,抗戰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