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暗流洶湧
字數:4784 加入書籤
第一百零九章 暗流洶湧
重慶黃山官邸的防空洞內,空氣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何應欽將電報狠狠摔在檀木桌上,震得美式咖啡濺出杯沿,深褐色的液體在鋥亮的桌麵蜿蜒成河。
泛黃的電報紙上,"滅寇軍獲華僑捐贈三萬噸黃銅"的字樣刺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仿佛每一個字都化作了尖銳的鋼針。"
荒唐!"他扯鬆領帶,領口的金紐扣硌得脖頸生疼,脖頸處很快泛起一道紅痕,"這些海外逆產本該充公,竟全便宜了楊濤那個草台班子!他們不過是群烏合之眾,憑什麽得到這麽多支援?"
戴笠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眼神陰鷙如鷹。
他打開公文包,裏麵藏著的絕密照片顯示,安慶碼頭燈火通明,無數百姓正連夜卸載標有英文標識的機床。
木箱上"美利堅製造"的字樣在探照燈下格外刺眼。
"委座已經過問此事,"他壓低聲音,袖口的軍統袖標若隱若現,語氣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幸災樂禍,"美國華僑總會的通電抄件在報界傳開了,標題是"民間抗戰力量崛起"。現在輿論都在誇讚滅寇軍,對我們卻多有質疑。"
會議室的水晶吊燈突然劇烈搖晃,遠處傳來日軍空襲的警報聲,淒厲的聲音穿透厚重的防空洞牆壁,讓人不寒而栗。
蔣介石捏著翡翠煙鬥的手微微顫抖,煙灰簌簌落在《剿匪手冊》的扉頁上,在原本工整的字跡上暈開一片灰黑。
"告訴陳立夫,"他盯著牆上的中國地圖,安慶的位置被紅筆圈得發皺,邊緣都已起毛,"立刻成立"海外物資統管處",所有援華物資必須經由中央政府調配。絕不能讓楊濤繼續壯大,他已經快不受控製了!"
話音未落,宋美齡推門而入,珍珠項鏈隨著急促的步伐輕晃,碰撞出細碎的聲響。
她將一疊剪報拍在桌上,美國《紐約時報》頭版刊登著滅寇軍戰士搬運航空發動機的照片,照片裏戰士們臉上的疲憊與堅毅清晰可見。
"達令,"她的聲音帶著明顯的焦急,法式美甲劃過報紙上"中國民間抗日奇跡"的標題,"美國僑胞的捐款已經轉向滅寇軍,摩根財團的代表點名要和楊濤麵談!現在連華爾街都在討論,說安慶是"東方的斯大林格勒"。再不想辦法,我們在國際上的聲譽......"
與此同時,安慶指揮部內氣氛卻截然不同,充滿了熱火朝天的幹勁。
楊濤將華僑捐贈清單重重拍在地圖上,羊皮紙上"兩千台機床三萬噸黃銅"的字跡力透紙背,仿佛要將這份力量刻進地圖裏。
"重慶發來物資接管令?"他冷笑一聲,軍刀挑開絕密電報的火漆印,刀刃與紙張摩擦發出刺耳的聲響,"告訴何應欽,滅寇軍的倉庫鑰匙在百姓手裏。每一顆螺絲釘,都是同胞們省吃儉用換來的,休想從我們這裏奪走!"
朱宸抱著新到的航空圖紙闖進來,鏡片上還沾著防潮劑的白霧,頭發淩亂,顯然是一路狂奔而來。
"英國華僑送來的風洞數據!"
他展開泛黃的圖紙,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空氣動力學參數,還有不少手寫的批注,"不過重慶方麵切斷了我們的無線電零件供應,電台維修部已經......"
"用繳獲的日軍零件!"彭博踹開房門,馬靴上還沾著長江的淤泥,身後跟著幾個戰士,抬著剛繳獲的日軍電台。
"老子剛截獲密電,重慶派了個"慰問團",隨行帶著三個整編師!"
他腰間的勃朗寧手槍在燈光下泛著冷光,眼神警惕,"要不要在半路......"他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臉上滿是狠厲。
"按兵不動。"楊濤的手指劃過地圖上的長江防線,那裏用紅藍鉛筆標注著滅寇軍新部署的岸防炮,每一個標記都經過深思熟慮,"把華僑捐贈的tnt埋進江堤,每五十米設一個爆破點。"
他轉頭望向林曉梅,後者正在調試繳獲的日本光學儀器,白大褂上沾滿了各種化學試劑的痕跡。"你的燃燒瓶能燒穿軍艦甲板嗎?"
林曉梅推了推護目鏡,白大褂口袋裏露出半截磷粉試管,眼神專注而堅定。"改良後的凝固汽油彈,配合華僑送來的特種玻璃,燒穿三艘驅逐艦不在話下。"
她突然舉起顯微鏡,鏡片裏映出日軍新型戰機的金屬碎屑,"不過重慶扣下了我們訂購的航空鋁材......"
"讓鐵匠營用鐵鍋化鋁!"楊濤扯開領口,毒氣灼傷的疤痕在煤油燈下猙獰如蛇,每一道疤痕都訴說著曾經的慘烈戰鬥,"告訴海外華僑,滅寇軍要造土飛機!隻要能打鬼子,沒有條件我們就創造條件!"
他抓起電話聽筒,線路裏傳來刺耳的電流聲,卻無法掩蓋他語氣中的堅定,"接美國舊金山中華總會,我要親自感謝捐款的同胞!"
三天後,重慶慰問團的車隊浩浩蕩蕩抵達安慶城郊。
軍樂隊奏響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被長江的浪濤聲無情淹沒,顯得格外諷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團長張治中身著筆挺的軍裝,胸前的勳章在陽光下閃爍,可當他看著城牆上新架的高射炮,以及炮口對準的方向,冷汗還是浸透了後背。
歡迎儀式上,楊濤將華僑捐贈的機床圖紙摔在張治中麵前,圖紙邊角還沾著機油和鐵鏽,記錄著無數工人的辛勤付出。
"張將軍,這是美國華僑工程師手繪的坦克生產線圖。"他指向遠處轟鳴的兵工廠,自製的蒸汽錘正在鍛造炮管,火星四濺,"貴軍要是缺武器,滅寇軍可以支援土造手榴彈。不過,我們也有需求。"
張治中剛要開口反駁,楊濤突然話鋒一轉,手指向臨時機場上正在組裝的戰機,機身還未完全成型,卻已初具雛形。
"不過,楊某也有個不情之請。"他從文件袋裏抽出幾張泛黃的名單,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華僑捐贈的航空發動機型號,以及對應的技術參數,"滅寇軍雖有了戰機和坦克,但缺會開的人。聽聞中央航校、裝甲兵教導隊人才濟濟,能否支援一些飛行員、坦克手?再撥幾個懂海戰的軍官也行,我們急需專業人才。"
"楊司令這是要挖中央軍的牆角?"張治中擰緊眉頭,茶杯裏的龍井泛起層層漣漪,心中的不滿溢於言表。
"牆角?"楊濤突然大笑,笑聲爽朗而豪邁,震得屋簷下的銅鈴作響。
他翻開一本布滿彈孔的相冊,裏麵是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嬰兒被挑在刺刀上,婦女倒在血泊中,老人絕望地看著親人離去。每一張照片都刺痛著人心。
"這些華僑捐的不是物資,是三十萬冤魂的血債!"他猛地將相冊推到張治中麵前,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若貴軍肯支援些人才,滅寇軍願以十門自製重炮相贈!這些重炮,凝聚著我們無數工匠的心血!"
張治中盯著相冊,臉色變得慘白,喉結劇烈滾動。
他想起淞滬會戰中,那些駕駛著落後戰機撞向日軍航母的年輕飛行員,他們的犧牲仿佛就在眼前。
"楊司令可知,培養一名合格的飛行員,要燒掉多少黃金?培養坦克手、海軍軍官更是不易。"
"我隻知道,"楊濤指向江邊扛著彈藥箱的百姓,白發老漢的布鞋早已磨穿,腳底滲出的血染紅了鞋麵,"這些人用紅薯換槍炮,用命填戰壕。他們連飯都吃不飽,卻把最後一點口糧省下來支持抗戰。"他突然壓低聲音,眼神中帶著懇切,"聽聞陳納德的飛虎隊有不少閑置教官?若能......"
"夠了!"張治中猛地站起,軍裝上的勳章叮當作響,心中的矛盾與掙紮難以掩飾,"此事我會如實上報。不過醜話說在前頭,任何擅自從中央軍挖人的行為......"
"當然,一切聽憑委座安排。"楊濤微笑著遞上一張清單,上麵工整寫著"技術人員需求表",末尾還附著華僑捐贈的新式潛艇圖紙,圖紙上的每一個線條都充滿了希望,"隻是戰機等不及了,這些圖紙,或許能讓貴軍的海軍部......"
當晚,張治中在招待所收到匿名信。泛黃的信紙上用毛筆寫著:"重慶克扣滇緬公路物資清單在此,若敢輕舉妄動,即公諸於世。"
附件是蓋著中央軍軍需署印章的賬本,觸目驚心的數字詳細記錄著物資的去向。
張治中握著茶杯的手劇烈顫抖,茶水灑出,在桌麵上暈開一片深色。
而此時的安慶機場,林曉梅正帶著技工們圍著仿製的伊16戰機,用華僑寄來的無線電零件改裝儀表盤。
技工們專注地焊接線路,火花不時濺起。遠處傳來百姓的歡呼聲,幾個孩童追著飛機奔跑,手中揮舞著用華僑捐贈布料做成的小旗,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抗戰必勝"。
這場關於物資、人才與信仰的博弈,正在將滅寇軍推向曆史的風暴中心,而未來,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喜歡鐵血軍魂,抗戰傳奇請大家收藏:()鐵血軍魂,抗戰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