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清風疑雲
字數:4917 加入書籤
包拯將半張地契鋪在書桌上,借著燭光仔細端詳。紙麵已經泛黃,邊緣還參差不齊,像是被人匆忙撕下的一樣。地契上"清風別院,東廂房地下"幾個字的墨跡深透紙背,顯然書寫時用力極重。
"東廂房地下...…究竟藏著什麽?"包拯喃喃自語。
窗外傳來三更的梆子聲。他取出兩塊拚合在一起的玉佩,對著燭光轉動起來。很明顯玉質溫潤,在光線下幾乎如碧水般透亮,但並未顯現出任何異常。
"月光…..."包拯想起玉牌上的字需要陽光,或許這投影需要月光?他推開窗戶,讓銀白的月光灑落在桌麵,一隻手再次舉起玉佩。
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兩塊玉重合處投射出一道奇異的光紋,在桌麵上形成一幅簡略的線條圖!包拯連忙鋪開一張白紙,將圖案描摹下來。仔細看了看整幅圖案,分明是清風別院的平麵圖,東廂房的位置標記著一個紅點,旁邊寫著"亥時三刻"四個小字。
"難道還需要特定的時辰?"包拯眉頭緊鎖。他拿起那朵幹枯的曼陀羅花,輕輕撥開花萼,果然在裏麵發現一小片卷曲的羊皮紙。展開後,上麵是一行娟秀的字跡:"七月十五,魂歸故裏"。
"中元節…..."包拯心頭一震。今日是七月初八,離中元節隻剩下七天!
連續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開門一看,是公孫策和展昭。公孫策手裏抱著一摞舊冊子,展昭則提著劍,神色十分警惕。
"你們怎麽來了?"包拯詫異道。
公孫策擠進門,將冊子放在桌上:"我翻遍了家父的舊檔案,找到了清風別院的相關記載!"他翻開其中一頁,"在二十年前的中元節這天,別院主人趙明遠一家七口一夜之間全部暴斃!"
包拯湊近查看了一番。檔案上記載,趙明遠是廬州前任通判,辭官後隱居在清風別院。中元節第二天清晨,固定給他家送菜的鄉下老伯發現趙明遠全家七口人整齊地躺在正廳上,都麵帶微笑,已無氣息。蹊蹺的是,屍體上無任何外傷,也無中毒跡象。
"麵帶微笑…..."包拯與公孫策異口同聲,“定是飲過仙緣茶!"
展昭抱劍而立,感到十分疑惑:"死狀又都相同,但無任何中毒痕跡?"
公孫策翻到下一頁:"更奇怪的是,驗屍報告稱死者們"五髒俱焚,如遭火劫",但體表都完好無損。當時還請來了龍虎山道士查看,說是"陰火攻心"…..."
包拯不以為然,搖著頭說:"必是某種不知名的毒藥所致。"他展開剛發現的清風院平麵圖和中元節字條,"是有人想引我們去清風別院。"
展昭仔細檢查羊皮紙:"上麵的字跡工整,似乎出自女子之手。"他忽然指向窗欞,"會不會是有人來過?"
包拯這才發現窗台上有一個淺淺的泥印,形狀奇特,像是特意穿著某種花紋鞋底留下的。
"不會是調虎離山之計吧?"公孫策緊張地問。
包拯沉思片刻:"不,若是想要傷害我,方才獨處時便可下手。這更像是…...邀請。"
展昭輕撫著劍柄:"既然如此,不如赴約。今夜便去清風別院一探究竟。"
公孫策有些猶豫:"那地方已經荒廢多年,傳聞還鬧鬼呢…..."
"子不語怪力亂神。"包拯已開始收拾起來了,"但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還得做好準備。"
包拯說完,三人就各自準備去了。包拯帶上的是玉佩、銀針和解毒丸;公孫策準備了驅瘴藥和火折子;展昭則多帶了一捆繩索和飛爪。
大約在亥時初,三人來到了城西清風別院。天空中此時一輪殘月如鉤,這為廢棄的莊園蒙上了一層慘白的光影。院牆到處都已傾頹,大門上的朱漆早已剝落,隻剩下兩個鏽蝕的門環,在夜風中微微晃動著,發出一陣陣令人心驚的吱呀聲。
"按平麵圖所示,東廂房在東北角。"包拯低聲道。
展昭率先越牆而入,確認安全後發出信號。包拯和公孫策隨即跟進。院內雜草叢生,每走一步都會驚起蟲豸撲飛。遠處不時傳來夜梟的啼叫,淒厲得如嬰兒哭泣一般。
東廂房比正院保存得更為完好,隻是窗紙盡破,像無數黑洞洞的眼睛注視著闖入者。包拯掏出玉佩,在月光下調整角度。光紋再次顯現,這次指向的是房內一塊鬆動的地磚。
"在那裏!"包拯輕聲對著身旁的人說。
三人合力小心移開了地磚,露出了一個黑黝黝的洞口,一股陳腐的黴味撲麵而來。展昭點燃火折子,率先鑽入洞內。通道極其狹窄,人隻能匍匐前進。他們爬了約莫十丈遠,前方一片豁然開朗——是一間丈許見方的密室!
密室內有一張石案,案上放著一盞銅燈和半本殘破的書冊。包拯點燃銅燈後,昏黃的光亮驅散了黑暗。展昭持劍在一旁警戒,公孫策則翻看起書冊來。
"是賬冊!"公孫策驚詫道,"裏麵記錄著二十年前一批官銀的去向...…看這裏!"他指向一處,""丙子年六月,收漕銀三萬兩,轉交龐…...""後麵則被撕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包拯翻到最後一頁,署名處也被撕毀,隻殘留了一個"趙"字。"趙明遠!"他恍然大悟,"前任通判貪汙了漕銀,並且是與龐吉勾結的!"
展昭突然抬手示意安靜:"有人來了!"
與此同時,一道黑影從通道口掠過,緊接著"嗖"的一聲,一支弩箭破空而來,直取包拯的咽喉!展昭閃電般推開包拯,自己卻被箭矢擦過手臂,頓時手臂上血流如注。
"箭上有毒!"展昭咬牙道,傷口周圍已泛起了青褐色。
公孫策迅速取出解毒丸給展昭服下,同時包拯撲向通道口,卻隻看到一個黑影消失在拐角處。他正要追擊,忽聽身後的公孫策大叫一聲:"包兄小心!"
轟隆一聲,通道頂部突然坍塌下來!包拯幸運的避開了,但退路已被封死。展昭忍著疼痛站起來說:"還有別的出口嗎?"
三人舉燈四處查看,發現密室一角有個不起眼的鐵環。拉動後,牆麵滑開一道窄縫,僅能容許一人側身而過。縫隙後是一條向上的石階,通向的是院後一口枯井。
爬出枯井後,他們三人氣喘籲籲。展昭的傷口雖已包紮,但麵色越發有些發白。包拯扶著他,低聲道:"先回去再說。"
回到包府的書房,三人仔細研究起那半本賬冊。包拯發現每筆銀兩去向雖被撕毀,但頁腳卻標注著各種奇怪的符號——有的是圓圈,有的是三角,還有的是交叉的線條。
"像是某種密碼…..."包拯喃喃道。
公孫策突然拍案:"我想起來了!這是古琴譜的簡記符號!家父收藏的古譜中就有類似的標記。"他迅速畫出了對應關係,"圓圈為宮,三角為商,交叉為角…..."
包拯按此規律破譯,得出了一個地址:"金陵城南,錦繡坊,第三進…..."
展昭皺眉:"金陵?那不是龐吉的老巢嗎?"
"不僅如此。"公孫策補充,"現任金陵知府趙正德,正是當年死者趙明遠的侄子!"
線索漸漸明朗起來,但疑問也更多了。包拯將羊皮紙字條與父親的筆跡仔細對比,發現有驚人相似之處:"這"七月十五,魂歸故裏"的筆跡...…極似家父所書!"
公孫策十分猶疑:"包伯父與這案子有關?"
"不可能。"展昭斷然道,"一定是有人模仿包伯父的字跡。"
包拯卻想起父親對清風別院的異常回避,以及那夜祠堂中的談話。他沉默了片刻,說道:"無論如何,中元節將至,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若真有人要"魂歸故裏",那麽很可能是衝著賬冊來的。"
公孫策多點了點頭:"賬冊記載的贓銀去向,足以定下許多人的罪責。"
展昭看了看傷口:"當務之急是查出誰在幕後操縱。那射箭之人身手不凡,絕非普通殺手。"
包拯將證物收好:"明日我們分頭行動。公孫兄查找趙正德的背景;展兄養傷的同時留意城中動向;我去查詢清風別院的曆史往來。"
夜深人靜時分,包拯再次取出兩塊玉佩。在月光下,他忽然發現拚合處的紋路與賬冊頁腳的符號有幾分相似。一個大膽的想法浮現在他的腦海——莫非這玉佩本身就是解碼的鑰匙?
他將玉佩放在賬冊符號上,慢慢轉動。當轉到某個角度時,玉上的紋路與符號完美重合,顯現出一個模糊的字跡:"軍"。
"軍餉…..."包拯恍然大悟,"那批失蹤的官銀是用作軍餉!"
這一發現令他坐立不安。貪汙軍餉是誅九族的大罪,難怪有人要殺人滅口。而父親似乎與這案子有些什麽關聯,更是讓他心如亂麻。
窗外,一陣風吹過,帶來遠處更夫的梆子聲。包拯不知道,清風別院的枯井旁,一個黑影正俯身拾起他們遺留下的一頁殘紙,上麵依稀可見的是"包懷見證"四個小字...…(本章完)
喜歡新少年包青天請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