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血鑒真凶

字數:1975   加入書籤

A+A-


    祭天大典前夜的梆子聲剛響過三更,包拯的指尖已劃過兵部檔案櫃的黃銅鎖眼。鎖芯內殘留的蠟油尚帶餘溫,在搖曳的燭光下泛出珍珠般的光澤。公孫策用銀針挑起一點蠟油,在鼻端輕嗅,眉頭立刻緊鎖。
    "南海鮫人油,"他低聲道,將銀針舉到燭光下觀察,"混合了少量蜂蠟和鬆香。"針尖上的蠟油呈現出獨特的層狀結構,"這種配方隻有宮中尚服局在用,半個時辰內有人開過這個櫃子。"
    檔案架上,《元佑軍械錄》的位置空著,但相鄰的《兵部考功簿》書脊上留著三道新鮮的指甲劃痕。展昭的劍鞘輕叩隔板,木料發出異常的空響。隨著"哢"的一聲,暗格彈開,震出一片薄如蟬翼的素絹。絹上用細如發絲的墨線勾勒出皇城九門的輪值表,每個名字旁都有個針眼大小的紅點,在燭光下若隱若現。
    "這是挑燈繡技法,"包拯將素絹對著燭火,光影在地上投出完整的守衛分布圖,"尚服局繡娘的獨門手藝,要用特製的繡花針…..."他的聲音戛然而止——圖紙背光處顯出個模糊的蓮花水印,正是宮中禦用澄心堂紙的標記!水印的蓮瓣數目與尋常官紙不同,足足有九瓣。
    檔案室西北角的博古架後突然傳來"哢嗒"輕響。展昭的劍鋒如白虹貫日,劈開暗格,露出個鎏金銅匣。匣中三十六枚鐵蓮子排成北鬥七星狀,每顆都陰刻著將領姓名。包拯拈起刻著"狄青"的那枚,蓮子應聲而裂,裏麵藏著片帶血的指甲——甲床處還粘著點靛藍染料,在燭光下泛著金屬光澤。
    "刑部大牢的黥麵染料!"公孫策的銀針在指甲上刮過,帶下一層粉末,"摻了青金石和硫化汞,和閘室鐵箱裏那些首級上的..."他的話被門外雜遝的腳步聲打斷。
    馬漢踉蹌衝入,官服下擺滴著渾濁的河水,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串深色痕跡。"大人!汴河清淤發現這個!"他顫抖著雙手捧出油布包,布角還掛著幾根水草。油布展開,露出半塊燒焦的虎符,"如朕親臨"的篆字隻剩半邊。斷裂處粘著幾根白發——發絲中段纏著截鳳紋金線,正是三品以上官員進賢冠的製式!金線的編織手法獨特,每三股絞成一道。
    包拯突然轉身,絳紫色的官袍在燭光下劃過一道暗影。他抽出《元佑三年考功錄》,羊皮紙頁翻動聲如秋風掃葉。停在一頁時,他的指尖微微發顫——崔文煥的考評旁畫著朵幾乎褪色的小蓮花。公孫策的銀針輕刮花瓣,暗紅色粉末簌簌落下。
    "血朱砂,"公孫策的鏡片閃過寒光,他將粉末放在白瓷盤中,滴入幾滴藥液,液體立刻變成詭異的紫色,"這種顏料需混入人血方能固色,而且…..."他的聲音突然壓低,"必須是活人取血。"
    話音未落,王朝踹門而入,鎧甲上沾滿泥漿。他手中拖著一個昏迷的倭國忍者,忍者的裏衣上縫著張看似普通的魚皮紙。"在排水口截獲的,"王朝喘著粗氣,"這紙遇水有古怪。"
    公孫策取來清水浸濕皮紙,紋理間漸漸浮現出精細的皇城排水圖,九個紅點連成含苞待放的血蓮圖案!每個紅點旁都用倭文標注著時辰,最近的正是明日巳時三刻——祭天儀式中皇帝親手點燃祭香的時刻。更駭人的是,圖紙邊緣還標著水流的精確速度,計算單位竟是倭國特有的"刻"。
    包拯的尚方劍突然出鞘,劍光如雪,劈開檔案櫃底板。夾層裏整齊碼著三十六封火漆密信,每封信的印鑒都是九瓣蓮花。最新一封的墨跡尚未幹透,寫著:"乙亥之約,九蓮開天"。落款處的印章讓所有人變色——竟是廢止多年的"陳州漕司密印"!印章邊緣的月牙形缺損,與三年前案卷中的拓本嚴絲合縫。
    "原來如此。"包拯的手指撫過了印章,指腹沾上一點尚未幹透的屁印泥。他突然抬頭,官袍廣袖帶起一陣勁風:"明日祭天,九門都督何人當值?"
    展昭已展開名冊,羊皮紙在他手中沙沙作響。他的指尖停在某個名字上,蘸滿朱砂的毛筆在"楊文廣"三字旁點了猩紅一點。墨跡順著紙紋暈開,宛如血淚,漸漸模糊了旁邊的批注——"曾任陳州水師副將,元佑三年調任"...…本章完)
    喜歡新少年包青天請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