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戰略轟炸機計劃

字數:6357   加入書籤

A+A-


    1987年,陽春三月。
    全國體製下,遭受了冰雪災害的南方地區迅速恢複如常。
    此次冰雪災害的教訓,不單單在鐵路運輸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還把供電係統的脆弱暴露了出來。
    國家對此進行反思,相關的針對性建設展開。
    同一個月份,最高國防委員會突然公布了一項國防工業備份計劃。
    即把東部沿海地區的重要軍工企業搬遷到中西部地區,一些骨幹企業要在中西部地區建設分廠,或者把核心部分搬遷到中西部地區。
    這項計劃一經出台,引起了廣泛達到關注。
    外界認為,這是東大新一輪的三線建設。
    當年搞三線建設的背景是準備打大仗,準備和美蘇兩個強大軍事集團同時開戰。
    因此,這項計劃被視為東大準備對日作戰的前奏!
    美日頓時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和緊迫感。
    然而實際上,這項工業備份計劃並非表麵那麽簡單,它既是國防工業建設計劃,也是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
    從1980年到1987年,這七年間,東大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迅猛無比,一些地區的gdp年增長率在15以上!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
    其中,南港地區以平均每年35的恐怖增長率,創造了全世界最驚人的經濟奇跡。
    到現在,南港地區的經濟規模已經突破一萬億,該地區的常駐人口達到了驚人的1500萬人!
    但是,和東部沿海地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嚴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
    整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最好、規模最大的地市,是天府地區。
    然而,作為省府所在的地市,天府地區去年的gdp剛剛突破了3000億,不及南港地區的三分之一。
    中西部地區的麵積占據全國國土麵積包含遠東地區)的一半,經濟規模卻隻有全國的五分之一,而麵積占全國十分之一的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規模是全國的五分之三。
    如果中西部地區的人口麵積與經濟規模之間的比例關係能夠達到東部沿海地區的一半,那麽東大的經濟總量將會直接翻個跟頭!
    加大力度開發中西部地區的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
    從國家層麵出台政策,號召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資源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更是兌現那句話“先富帶後富,一起奔小康”的發展承諾。
    作為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天府地區的經濟核心是工業,工業裏的核心是軍事工業。
    部隊要有作為,要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出一份力。
    李幹正式簽署批準了關於成立鐵城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資源整合項目專門款項申請。
    這意味著,軍隊資產全麵整合進行企業化管理邁上了軌道。
    軍隊下麵有非常多包括農場、土地、工廠等在內的資產,規模非常龐大。
    說句不好聽的,天下是軍隊打下來的,在當時那個年代,最好最優最多的資源優先掌握在軍隊手裏,為軍事服務。
    鐵城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便是統一管理和利用這些資源的軍隊背景的企業,實現資源優化利用和增值,為經濟建設出力。
    李幹以項目管理局局長的身份批準了一筆專項經費用於整合這些資源。
    首先從天府地區著手,將軍隊所有的航空工業工廠整合打包,然後全部充入航空工業集團裏麵。
    類似的情況頻頻發生,或直接移交,或整合後移交。
    對老百姓來說,剛剛對外營業沒幾年的部隊招待所什麽的,全部停止對外營業了,而是全部整合為兵站或者幹脆移交給國企。
    這麽一輪大力支持下來,天府地區的經濟發展肉眼可見地提升了起來。
    另外,依托航空工業,天府地區成立了一個規模非常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家級的,吸引了大量航空技術方麵的高科技公司進駐,進一步夯實了航空工業的技術基礎。
    對軍隊來說,徹底剝離所有一切商業活動,既有利於提升部隊戰鬥力,更能杜絕許多腐敗問題的發生,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整個1987年上半年,李幹第一次長期駐紮在京城,在項目管理局裏坐班。
    在三個月的時間裏,從他手裏批出去了大大小小一百個國防建設項目,其中大部分是裝備發展這一塊的。
    李幹手裏管著一筆特殊資金。
    這筆錢是以大中投資為主,秘密組建的金融軍團在世界各個主要股市進行金融投資、金融掠奪賺回來的。
    單單是廣場協議之後,金融軍團就在東京股市賺取了高達1300億美元!
    這是一個極為嚇人的收益。
    而這筆錢,全部歸入了國防建設特殊經費裏。
    所以,李幹現在手裏不是沒有錢,而是錢已經多到花不完的地步。
    否則,拿什麽同時開建五艘航母?
    6月底這一天,李幹看到了航空工業提交上來的申請——他們要啟動圖160的仿製計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幹看了提交申請的時間,是本月初交上來的。
    他按下內部通話鍵,道,“龍臨,你進來。”
    外麵秘書室裏的龍臨連忙走進來,“局長,你找我?”
    李幹看著龍臨,臉色很不好看。
    他把航空工業集團的這份申請放下來,手指指了指,問,“我是不是說過,航空工業的申請要在放第一位,為什麽這份申請表6月5日送到,我到現在才看到?”
    龍臨連忙看,皺著眉頭說,“局長,這一類常規申請,我是完全按照程序排列的。”
    李幹擺了擺手,道,“你回海軍政治部報到。”
    “局長……”龍臨頓時緊張了起來。
    然而,這一次李幹下定了決心。
    古道風走進來,站在了門邊。
    龍臨站在那裏,心不甘情不願,可突然對上李幹冷冷的目光,他心裏一震,不得不低頭道,“是,首長!”
    古道風把人送出去。
    龍臨這個人是當年海軍搞士官召回計劃的時候,李幹在第三艦隊司令部駐紮工作時,艦司派給他的參謀,當時還是個小少校。
    後來,李幹覺得這個小少校參謀用起來比較順手,就一直帶在身邊。
    龍臨的人事關係也從艦隊提到了海軍總部。
    不過,此前庫頁島環島公路項目出現塌方式腐敗問題時,李幹發現龍臨此人心思比較多,並不是純粹的軍人。
    李幹是不會把這樣的人留在自己身邊工作的。
    尤其是擔任他的機要秘書這個關鍵崗位。
    但是,那個時候李幹知道,龍臨竟然是龍家第三代中的老大,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可以與龍家維係好關係。
    在當時風聲鶴唳的時候,這一點很關鍵。
    龍臨就這麽繼續留在了李幹的身邊工作。
    然而這一次,李幹無論如何也不能把此人留在自己身邊了,因為此人沒有把他的話當回事。
    這是非常致命的隱患。
    不多時,古道風回來匯報,“人已經走了,按照程序做了交接。”
    李幹點點頭,“準備飛機,我得去一趟長飛廠。”
    “是。”古道風立即去安排。
    龍臨現在是上校,不到四年的時間裏,完成了兩次晉升,前途大好。
    他離開幹辦後,要放在非涉密的內部崗位裏待至少五年,因為他在幹辦的工作涉國家、軍隊最高機密,是要有一個脫密期的。
    在五年裏無法接觸實際工作,等於是他此前的努力全都打了水漂,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
    之所以讓他去海政報到而不是回到海司,就是出於要脫密這個考慮。
    五年後,即便憑借家裏的關係能再被重用,他也沒有了年齡方麵的優勢。
    因此,調離幹辦,對他個人前途來說是致命打擊。
    一個多小時後,李幹到了西園機場,陸近山已經在舷梯口那裏等著了。
    這是一架軍航塗裝的運10公務機,專門用於軍隊高級領導出行和緊急軍務之間的交通。
    看到李幹下車,陸近山迎過來,說,“一接到你的電話,我就讓人把老毛子的技術專家組織起來了,就等你一聲令下,隨時能飛到長飛廠去。”
    李幹說,“先過去看看,是仿製圖160後,再搞自己的戰略轟炸機,是搞第三代轟炸機,還是直接上第四代隱身轟炸機,全是問題。”
    “明白。”
    走到舷梯口那裏,陸近山低聲說,“龍家那邊怎樣交代?”
    李幹沉思著,道,“直說吧,總之龍臨是不能回到幹辦工作了,其他的,讓他們自己看著辦吧。”
    “好,我照實回複他們。”陸近山當即道。
    沒有人喜歡自作主張、不把領導的話當回事的手下,哪怕你背景再深厚。
    李幹、陸近山、古道風、魏二牛四人登機,運10公務機呼嘯著起飛爬升,不到兩個小時就降落在了長飛廠的機場跑道上。
    李幹一如既往的輕車從簡,也從來不讓搞迎來送往這些形式,而且大家都知道他的習慣——下飛機就要聽匯報,是實實在在的具體匯報,而不是那些虛的三點又三點,展開後又三個小點。
    長飛廠總工唐昌洪簡單寒暄後,立即請示道,“李局,先去看車間,還是先聽匯報?”
    “邊看邊談。”李幹說。
    “好的,我們都準備好了。”
    車隊直接往車間去,是非常龐大的車間,一架被用作研究的圖160就在裏麵。
    從獲得這種飛機到現在,長飛廠一直在做研究,他們現在申請仿製,說明相關的技術已經吃得很透徹了。
    還有,運10就是唐昌洪主持搞出來的,讓當時這個瀕臨下馬消失的項目起死回生,成了現在國內民航的主力飛機。
    長飛廠的項目非常多,以安124為原型的國產戰略運輸機項目,也是他們負責。
    這個項目進展很順利,李幹已經給他們批了進度款,就等著結項付尾款了。
    喜歡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請大家收藏:()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