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澤州為臨州撐傘

字數:5619   加入書籤

A+A-


    景王走後。
    桓閱之繼續處理臨州的饑荒災情。
    他把手頭上的糧食分配好,陸續發往臨州各縣。
    卻還遠遠不夠!
    他將來到災區之後所有糧食來源和分配情況整理成賬冊,又發了一份給曜成帝。
    此舉是為了讓朝廷知道,接下來,全部的功勞都要算到桓閱之的頭上。
    臨州的現狀是,糧倉已空,但是災區百姓仍然嗷嗷待哺,情況嚴峻。
    但是,桓閱之自請一力包攬此事。
    不會問朝廷要糧銀,亦不會問周邊省府借調。
    曜成帝對此很滿意。
    他先是在朝堂上宣布了臨州的緊急狀況。
    眾臣不敢答話。
    那是個無底洞,誰都沒有這個能力去補。
    包括景王在內。
    他現在打下了太子,心思全部放在了奪嫡上。
    臨州那個地方,又不是邊塞,又不受重視,還要他花錢出力。
    若是一直在那邊賑災,京城這邊怎麽辦?
    太子已除,接下來,他要努力爭取變成新儲君。
    於是他極力推薦桓閱之全力處理災區一事。
    不僅大讚桓閱之德心仁厚,還誇他沉穩大方,是解決臨州問題的不二人選。
    曜成帝順勢下了聖旨,命桓閱之為臨州賑災主管欽差大臣。
    桓閱之隻提了一個要求,便是借調澤州知縣李山來臨州賑災。
    他事先問過李山,李山非常願意幫忙。
    臨州的治理班子本來就因貪腐全部被送往京城審查,非常缺人。
    李山管理澤州富有成效,朝廷欣然準許,命他暫代臨州知府一職。
    李山臨行前告知百姓,桓閱之在臨州賑災。
    澤州百姓得知此消息,紛紛捐贈物資。
    “王爺的事,就是我們澤州的事!”
    “不能讓王爺一個人承受那麽多!我們要幫王爺!”
    “王爺是活菩薩,又去幫人了!”
    “我們日子好過了,也要學王爺一樣,去幫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李山知道桓閱之肯定不願意要百姓的東西,所以他自作主張替他收了。
    他評估了一下澤州當地的狀況,確保澤州自己有足夠的存糧。
    桓閱之叮囑過他,澤州是要塞,必須留有戰時軍需和應付各種災情的備糧。
    如今澤州已經不同往日,各種物資非常充足。
    李山列了一些臨州可以用得上的物資,讓百姓按清單捐贈。
    桓閱之帶著人去迎他,卻被他的物資車嚇到。
    望不到頭的馬車騾車隊,堆成山高的物資。
    “你怎麽讓百姓破費!本王說了,我有錢!不需要百姓的東西!”
    桓閱之有些生氣。
    “王爺先別氣!”
    李山一邊擦汗,一邊解釋。
    “這都是咱們澤州百姓的心意。你看!”
    桓閱之才看到每個車上都拉了橫幅。
    【助建康王爺賑災!澤州為臨州撐傘!】
    “王爺曾經說過,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傘。”
    李山眼裏泛淚。
    “當年您收留了澤州最窮那些人,為他們撐了傘。現在他們都好起來了,也想為臨州的百姓撐一下傘。”
    桓閱之覺得自己鼻子泛酸。
    其實這是沈荔對他說過的話。
    原來是真的,愛是可以傳遞的。
    像他們這種孤立無援的人,隻要互相取暖,是真的可以把對方從深淵裏拉出來的。
    他呼了口氣,開玩笑道。
    “臨州許久未有雨,你這傘……怎麽撐啊。”
    “日頭太毒,也需撐傘的!” 李山說的,倒也有道理。
    “再說了,王爺心善,有王爺坐鎮,臨州很快就下雨了。”
    桓閱之不再反對,吩咐岩風去處理。
    “安排一下接收物資。”
    桓閱之發現澤州百姓送來的糧食都很貼心。
    知道這裏水源不足,並沒有送活家禽這種需要處理清洗的。
    而是全部送的幹貨。
    除了稻米小麥,還有很多臘肉,臘雞鴨鵝,蝦幹,貝幹,菜幹……
    還有各種耐存放的麵點。
    桓閱之忽然想起沈荔說,災區百姓天天喝稀粥根本吃不飽,沒有油水。
    如果可以在粥裏加點料就好了,又好吃又有營養。
    他拍了拍腦袋,怎麽忘了!
    “告訴百姓,今日加餐!”
    他讓人在雲縣各個施粥棚架起大鍋,親自指導廚子。
    將臘雞肉、各種海鮮幹貨、菜幹全部放到粥裏熬。
    熬到粥稠濃香,香飄十裏。
    還蒸上了白花花的饅頭。
    百姓們聞香而來,施粥棚拉上了橫幅【澤州馳援臨州】。
    每人可以領到一大盆冒著油花的海鮮粥和兩個饅頭。
    臨州無海,百姓從未吃過海鮮。
    “這是何物?”
    他們攪動著粥裏的海鮮。
    “這是澤州特產,可好吃了!”
    李山笑吟吟介紹。
    百姓們嚐了一口,鮮到不敢置信。
    “世上竟有如此美味的食物!”
    現場響起此起彼伏的喝粥聲和讚歎聲。
    “也太好吃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品!這是神仙才能吃上的東西!”
    “是王爺從皇宮裏帶來的禦品嗎?”
    “這海鮮鮮甜無比,粥米都沾上了香氣!”
    “是雞肉!雞肉還可以做成這個味道,有熏香味!”
    大家感激涕零,紛紛稱頌王爺。
    隨著李山來的澤州百姓是桓閱之的忠實粉絲,到處宣講王爺在澤州的豐功偉績。
    臨州百姓越聽越羨慕。
    現在臨州人人都知道,臨州來了個活菩薩王爺。
    不僅幫他們抓了貪官,還讓大家吃上飯。
    還吃得那麽好。
    “有了王爺,臨州有救了!我們的好日子要來了!”
    “王爺能留下來嗎?”
    澤州百姓一聽,那就不幹了。
    “王爺是我們澤州的!”
    “王爺可是我們澤州的保護神,不能給你們!”
    “我們澤州知縣都調來給你們啦,王爺就不能給了!”
    李山笑嗬嗬地說,
    “王爺是大家的王爺,我們澤州臨州一家親。”
    桓閱之也很欣慰,澤州如今也是好起來了。
    剛好也是他需要幫助的時候。
    也是他不必再掩飾的時候。
    桓閱之和李山押運物資送去給各縣。
    趁著發放物資,施粥的當口,把各縣都摸了個底。
    他打算向朝廷請示,讓李山直接升任臨州知府。
    實施澤州幫扶臨州項目。
    賑災告一段落,真正的難題是災後重建。
    如何讓臨州百姓恢複生產,恢複自給自足,才是重頭戲。
    這一次,他仍然沒有向朝廷伸手。
    曜成帝龍顏大悅,馬上批準,讓他放手去幹。
    此時東宮已廢,景王專心奪嫡無暇顧及。
    是桓閱之幹一番大事業、立大功的絕好機會。
    喜歡我的書屋通古今,嬌養脆皮王爺請大家收藏:()我的書屋通古今,嬌養脆皮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