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集:《數字勞工的倫理權益保障》

字數:4098   加入書籤

A+A-


    代碼裏的血汗
    淩晨三點十七分,陳默的電動車前輪碾過一段翹起的人行道地磚,震得他虎口發麻。手機支架上的藍光還在跳動,那是係統自動彈出的新訂單提示——距他當前位置12公裏,一家24小時便利店的兩聽可樂,要求十分鍾內送達。
    “媽的。”他咬著牙擰動電門。擋風被裏的手指已經凍得發僵,上周剛裂開的傷口在劣質手套裏反複摩擦,滲出血珠又結成痂。這是他今天接的第三十七單,距離係統設定的“日均飽和量”還差三單,但導航軟件顯示,他的電動車續航隻剩17公裏。
    後台算法顯然不關心這些。半小時前他試圖點擊“休息”按鈕時,屏幕彈出一行橙字當前為訂單高峰時段,暫停接單將影響您的信用分評級。下麵還有一行更小的灰色字體,是他看了無數次的規則說明信用分低於90分者,次日接單權限將受限。
    便利店的玻璃門在寒風裏撞出刺耳的聲響。穿睡衣的店員頭也不抬地把可樂塞進塑料袋,掃碼槍的紅光掃過陳默手機上的取貨碼時,他瞥見對方胸前的工牌——時薪22元,每月帶薪休假四天。這些數字像針一樣紮進眼裏,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電子廠流水線上,組長也是這樣用紅色激光筆在工位間掃來掃去。
    “麻煩快點,超時要扣錢的。”他接過袋子時聲音發顫,不是因為冷。
    係統給的十分鍾其實是個陷阱。從便利店到收貨地址要經過兩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深夜飆車的改裝摩托比外賣車更不要命。陳默在第三個路口闖了紅燈,後視鏡裏突然亮起的警燈讓他心髒驟停。他聽見自己的呼吸聲像破風箱,直到拐進狹窄的居民巷弄,才敢伸手按停頭盔裏的藍牙耳機——剛才那通來自老家的視頻電話還沒掛斷,母親舉著手機的手在發抖,父親躺在病床上的呼吸聲粗重得像砂紙摩擦。
    “阿默,你爸今天又疼得厲害……”
    “知道了。”他盯著單元樓門口的門牌號,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劃開確認送達的按鈕,“錢我明天就轉過去,別催了。”
    訂單完成的提示音和母親的哭聲重疊在一起。係統立刻推送了新的派單,這次是五公裏外的燒烤店,要求送達時間比騎行時間還短兩分鍾。陳默突然覺得好笑,算法大概以為他的電動車能飛。
    會議室裏的硝煙
    “所以你們的意思是,算法永遠是對的?”林未把平板拍在會議桌上,鋼化膜裂開的紋路像極了外賣地圖上密密麻麻的路線。屏幕上是她團隊連夜整理的數據某外賣平台近三個月的騎手日均工時137小時,交通事故率是傳統行業的62倍,而繳納社保的騎手占比不足17。
    對麵的平台法務總監推了推金絲眼鏡,語氣平穩得像在念公司章程“林律師,我們和騎手之間是合作關係,不是雇傭關係。他們是獨立的服務者,有權自主決定是否接單、何時休息。”
    “自主決定?”林未笑了,點開一段錄音。那是她上周暗訪時錄下的,某個站點的“站長”正在給新騎手培訓“係統提示‘建議接單’的時候,你們最好別拒單。信用分掉下去,三天都別想接到好單子。超時一次扣五十,投訴一次扣兩百,想清楚再跟係統較勁。”
    會議室裏的空氣凝固了。玻璃牆外是平台總部的開放辦公區,幾百個屏幕組成的實時數據牆在閃爍,每一個跳動的數字都對應著某個城市角落正在奔跑的騎手。林未想起昨天在醫院見到的陳默,對方左手打著石膏,右手還在刷手機搶單——站長說工傷期間的訂單量會影響複工後的派單權重。
    “合作關係?”她把打印出來的派單規則扔過去,“你們的算法會根據騎手的曆史完成率、在線時長、甚至實時位置來動態調整配送費。跑得越快,下次派單的距離越遠;拒絕接單,係統就會給你推送更難完成的訂單。這不是管理是什麽?”
    法務總監的手指在桌下攥成了拳。他知道林未手裏還有更致命的證據——一份內部流出的算法優化文檔,裏麵明晃晃地寫著“通過動態調整配送時間,提升騎手單位時間產出”,說白了就是用更短的時間逼騎手跑更遠的路。
    “我們會改進的。”他最終鬆了口,“但社保問題涉及用工性質界定,需要時間。”
    “時間就是騎手的命。”林未站起身,平板屏幕上還停留在某個騎手的事故新聞頁麵,“下周三之前,我要看到你們的整改方案。否則,我們會聯合所有收集到的受害者,提起集體訴訟。”
    走出總部大樓時,晚風卷著落葉打在臉上。林未掏出手機,給團隊成員群發消息準備起草《數字勞工倫理保障標準》草案,第一條就寫——算法工時分配不得違反勞動法,所有平台從業者必須享有社會保險。
    代碼裏的人情味
    陳默是在拆線那天接到調解電話的。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有個律師團隊正在幫騎手維權,問他願不願意作為案例參與。他捏著手機站在醫院走廊裏,看著玻璃窗外穿梭的外賣車,突然想起那個在雨夜裏幫他扶起電動車的同行——聽說那人後來在同一個路口被貨車撞斷了腿,平台隻給了兩千塊“人道主義補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我去。”他說。
    第一次參加標準製定研討會時,他穿了唯一一件沒沾過油漬的襯衫。會議室裏坐滿了像他一樣的零工從業者有每天直播八小時的帶貨主播,有在p上搶保潔訂單的阿姨,還有為各大平台標注數據的兼職學生。林未律師站在白板前,手裏的馬克筆寫得飛快
    “……第三條,禁止以‘效率優化’為名設置不合理考核指標。比如外賣配送時間,必須考慮天氣、交通等客觀因素……”
    “還有算法定價!”一個網約車司機突然舉手,“同樣的路程,新司機就比老司機便宜三塊錢,這不是壓榨是什麽?”
    “還有社保!”有人敲桌子,“我們這些人老了怎麽辦?病了怎麽辦?”
    陳默看著白板上的字一點點多起來,突然覺得眼睛發燙。他想起自己每天對著手機屏幕說的最多的話是“您好,您的外賣到了”,卻從沒敢對係統說過“我累了”。直到上周,他發現接單界麵多了個“強製休息”按鈕——連續工作四小時就會自動鎖定賬號,必須休息夠一小時才能解鎖。
    “陳默師傅,你來說說。”林未的聲音把他拉回現實,“騎手最需要的保障是什麽?”
    他攥緊了手裏的筆,指節發白。那些在寒風裏、暴雨裏、車流裏反複咀嚼過的委屈,突然找到了出口“我想……想讓係統知道,我們不是機器。”
    研討會開了整整三個月。陳默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耗在了社區服務中心的小會議室裏,他學會了看算法邏輯圖,能準確指出哪個參數設置是在變相逼單,還幫著林未團隊算了一筆賬如果平台把抽成比例降低1,就能為每個騎手每月多繳50的社保費用。
    有次他深夜送單路過平台總部,發現那棟亮著燈的大樓裏,有幾層窗戶的燈光和他以前在電子廠加班時一模一樣。他突然意識到,製定規則的人或許也在被另一種算法壓榨著。
    《數字勞工倫理保障標準》正式發布那天,陳默正在給女兒開家長會。老師展示的新聞裏,林未律師舉著印有標準全文的海報,背景是一群舉著“算法不是壓榨工具”標語的零工從業者。女兒突然指著屏幕說“爸爸,那個叔叔的電動車和你的一樣!”
    他笑著揉了揉女兒的頭發,手機在口袋裏震動了一下。是平台推送的通知根據新規定,您的社保繳納賬戶已開通,每月將從服務費中自動扣除個人繳納部分,公司承擔部分由平台統一支付。
    家長會結束後,他騎著電動車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風很輕,吹得行道樹沙沙作響。接單軟件提示音響起時,他看了一眼——距離晚飯時間還有半小時,係統自動為他篩選了三個離家三公裏以內的訂單。
    陳默深吸一口氣,點擊了“接單”。這一次,他覺得車座好像沒那麽硬了,握把上的傷口也不那麽疼了。城市的燈光在後視鏡裏連成一串溫暖的光帶,他知道,那些寫在代碼裏的規則,終於開始有了人情味。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