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集:《生態移民的倫理權益保障機製》

字數:3118   加入書籤

A+A-


    青山之下有人家
    老林蹲在剛澆築好的水泥院壩上,指尖摩挲著新磚縫裏還沒幹透的砂漿,遠處傳來推土機平整土地的轟隆聲,像極了三個月前,他家那棟住了四十多年的土坯房被推倒時的動靜。風裹著新翻泥土的腥氣吹過來,他下意識摸了摸腰間——那裏原本掛著一串鑰匙,有家門的,有糧倉的,還有後山那片老杉樹林的巡山鑰匙,現在隻剩下空蕩蕩的鑰匙扣,在褲腰帶上晃悠。
    “爹,飯好了,村委會說下午要去領生態補償基金的銀行卡。”兒子小林的聲音從新蓋的二層小樓裏傳出來,鋁合金窗戶反射著正午的陽光,晃得老林眯起了眼。這房子是按《生態移民倫理保障規則》蓋的,三室一廳,水電網全通,比老房子亮堂十倍,可老林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以前推開家門就能看見青山,現在推開窗,隻有一排排整齊劃一的移民安置房,像複製粘貼的積木。
    飯桌擺著炒青菜和燉豆腐,小林媳婦還特意蒸了白麵饅頭。老林捏著饅頭,卻想起以前在山裏,早上煮一鍋玉米糊糊,就著自家醃的蘿卜幹,飯後扛著鋤頭去地裏,傍晚回來還能在山澗裏摸兩條魚。“今天去鎮上找活了嗎?”老林忽然問。小林夾菜的手頓了頓,聲音低了下去“去了,建材廠要搬磚的,可我沒幹過力氣活……超市招理貨員,說要會用掃碼槍,我又不會。”
    這話像根刺紮在老林心裏。他們家世代住在青坪溝,靠種地和護林為生,小林雖然念過高中,可在山裏待久了,除了會修枝、嫁接果樹,城裏的活計啥也不熟。移民前,縣生態移民工作組的人說過,會按《規則》給大家找就業崗位,可真到了安置點,才發現“就業”不是說說那麽容易——附近的工廠要技術,鎮上的商鋪要經驗,他們這些“山裏人”,好像一下子被時代甩在了後頭。
    下午去村委會領銀行卡,院子裏擠滿了和老林一樣的移民。張嬸攥著銀行卡,眼圈紅紅的“我家老周去山上采了一輩子藥,現在安置點不讓上山,他天天在家坐立不安,說這手閑得發慌。”李叔蹲在牆角抽煙“補償基金是好,可坐吃山空不是辦法,娃子要上學,以後還要娶媳婦,總不能一直靠補貼。”
    村支書老趙聽見大家的議論,拿著擴音喇叭站上台階“鄉親們靜一靜!今天叫大家來,除了領銀行卡,還有個好消息——縣林業局按《生態移民倫理保障規則》,在咱們原住地周邊建了生態管護站,要招護林員和巡山員,優先招咱們青坪溝的移民!”
    人群一下子炸了鍋。老林猛地站起來,心髒砰砰直跳——護林員,那不是他幹了一輩子的活嗎?老趙接著說“管護站就在青坪溝口,離安置點不到十公裏,每天有班車接送。不僅如此,縣裏還和農業合作社合作,在管護站旁邊開了果樹種植基地,教大家種矮化蘋果,以後果子熟了,合作社統一收購,銷路不用愁!”
    老林拉著小林擠到前排,老趙遞給他一份招聘簡章,上麵寫著“優先錄用原青坪溝護林員、具有果樹種植經驗者”,下麵還蓋著縣生態移民工作組的紅章。“叔,您這情況,肯定能選上!”老趙拍了拍老林的肩膀,“《規則》裏說了,要讓大家‘住得穩、有活幹、能致富’,咱們不能光守著新房子,還得讓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接下來的半個月,老林每天跟著班車去青坪溝口的管護站培訓。站在管護站的了望台上,能看見他家原來住的那片山——現在已經劃入自然保護區,鬱鬱蔥蔥的樹林裏,偶爾能看見幾隻斑羚跑過。培訓老師教大家用紅外相機監測野生動物,用手機p記錄巡山路線,老林學得格外認真,他覺得這比以前扛著鋤頭巡山更有意思,也更重要。
    小林則去了果樹種植基地。合作社的技術員手把手教他剪枝、疏花、套袋,他本來就會嫁接果樹,上手很快。有天傍晚,小林興奮地跟老林說“爹,技術員說我種的蘋果樹,明年就能掛果,按現在的行情,一畝地能賺好幾千呢!”老林看著兒子眼裏的光,忽然覺得這安置點的房子,好像也沒那麽陌生了。
    轉眼到了冬天,生態補償基金的第一筆錢打到了銀行卡裏。老林沒舍得花,他去鎮上買了台二手的電暖器,又給小孫女買了件新棉襖。除夕那天,小林媳婦做了一桌子菜,有燉雞,有魚,還有自家種的青菜。窗外放起了煙花,照亮了一排排亮著燈的移民安置房。
    “爹,明年春天,咱們的蘋果樹就要開花了。”小林給老林倒了杯酒,“管護站也說了,等天氣暖和了,要組織咱們去保護區裏巡山,看看那些野生動物。”老林抿了口酒,心裏暖暖的——他以前總擔心,搬離了青山,就沒了根,可現在才明白,真正的根,不是住了多少年的房子,而是能靠自己的雙手,把日子過好,同時還能守護著那片養育了他們的青山。
    開春後,老林正式成了青坪溝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員。每天清晨,他都會背著巡山包,沿著熟悉的山路走一圈,看看那些杉樹有沒有被蟲蛀,聽聽鳥兒的叫聲是不是還那麽清脆。有時候,他會在了望台上待一會兒,看著遠處的移民安置點,看著基地裏一排排整齊的果樹,忽然想起縣生態移民工作組的人說過的話“生態保護不是讓老百姓吃虧,而是要讓大家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過上好日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天下午,老林巡山回來,看見小林在基地裏教其他移民剪枝。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遠處的青山像一道綠色的屏障,守護著山腳下的人家。老林笑了,他知道,這就是《生態移民倫理保障規則》裏說的“雙贏”——青山還在,家園還在,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了。
    又過了兩年,青坪溝的矮化蘋果熟了,紅彤彤的果子掛滿了枝頭。合作社的貨車來拉果子的時候,老林和小林站在基地裏,看著果子被裝上車,運往全國各地。那天晚上,村委會組織了晚會,張嬸唱了首山歌,李叔拉了段二胡,老林則給大家講了講巡山時遇到的趣事——他看見過母鹿帶著小鹿喝水,看見過鬆鼠在樹上蹦跳,還看見過好久沒出現的金絲猴,在杉樹林裏蕩秋千。
    “以前總覺得,搬出來就離青山遠了,現在才知道,咱們離青山更近了。”老林拿著話筒,聲音有些哽咽,“因為咱們不僅是在守護青山,更是在守護咱們自己的日子。”台下響起了掌聲,掌聲裏,有欣慰,有自豪,還有對未來的期待。
    夜色漸深,青坪溝的星星亮了起來,像撒在黑絲絨上的碎鑽。老林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風裏帶著蘋果的甜香。他摸了摸腰間的新鑰匙——有管護站的,有基地倉庫的,還有家門的。這些鑰匙,串起了他的新生活,也串起了青山與家園的約定。他知道,隻要守著這份約定,青山就永遠不會老,日子也永遠不會差。
    喜歡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黃浦風雲之杜氏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