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這一切旨在預防降卒生變

字數:8823   加入書籤

A+A-


    “明日……”
    趙遲沉聲開口,語帶威嚴,“我將接收趙國降卒,諸位有何見解?”
    “上將軍,是否如在韓國時,將降卒分散編入軍隊,授予我等秦軍預備身份?”
    章邯恭敬請教。
    “正是如此。”
    趙遲微微一笑,目光深邃。
    “此次擴軍,與往昔不同,昔日我統率不過十萬之眾,加上韓國守軍也不過二十萬,騎兵更是臨時召集的五萬。
    如今遵大王旨意新組建軍隊,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此次,我要打造一支攻守兼備的強大軍力。”
    “騎兵不可或缺,步兵同樣重要,弓箭手亦為關鍵。”
    “它們需彼此協作,共赴戰場。”
    “騎兵至少需十萬,步兵二十萬,各部力量合理調配。”
    “諸位有何見解?”
    趙遲環視四周將領問道。
    “上將軍英明。”
    眾將齊聲響應。
    “此番滅趙之戰,立功者眾多,名冊已存檔。
    擴軍之後,這些將士理應受賞,不得虧待。”
    趙遲叮囑道。
    “末將遵命。”
    諸將皆點頭稱是。
    “好了。”
    “若無他事,諸位可先行退下。”
    趙遲點頭示意,眼下無需多言,重點在於明日——接收二十萬趙軍降卒。
    此事並不複雜,已有接納韓國降卒的經驗。
    “末將告退。”
    眾將向趙遲行禮後離去。
    “終於接近回家的最後一程了。”
    “一年未見,煙言想必十分想念我吧。”
    趙遲嘴角浮現出一抹期待的笑意。
    次日。
    邯鄲城外。
    仿佛重現陽城情景。
    此刻的邯鄲城外宛如陽城再現。
    二十一萬趙軍降卒齊聚此處,同樣席地而坐,四周遍布秦軍銳士,警戒森嚴。
    這一切旨在預防降卒生變。
    投降的士兵滿心焦慮,不知秦廷如何處置他們。
    這種恐懼甚至超過當年韓軍的感受,尤其是趙國人,對秦帝國既懼又怨。
    長平之戰中,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雖已過去許久,但此事至今令人難忘。
    趙國人一直渴望複仇,卻因秦帝國緣故,許多家庭支離破碎,因此他們尤為畏懼。
    此刻,他們唯一的指望便是趙遲在邯鄲城外戰敗時的承諾——保證不會傷害他們。
    “上將軍至!”
    一聲高呼令降卒膽寒。
    生死一線間,若上將軍下令斬殺,今日便是他們的末日。
    趙遲在眾將陪同下現身城牆,威嚴地俯瞰這些降卒。”我是趙遲,大秦上將,奉命全權裁決你們的生死。
    生或死,皆由我一念之間。”
    降卒愈加惶恐,欲逃卻被四周持弓的秦軍震懾,稍有動作便可能被萬箭穿身。
    然而,趙遲隨後的話語讓他們略感安心。”我曾承諾不會殺你們,也絕不會食言。
    我會給你們一條活路。”
    他的聲音洪亮有力,直擊人心。
    此話一出,不少降卒頓時釋然,性命總算保住。
    “本將明白。”
    趙秦兩國有過舊怨,長平一戰,秦之武安君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結下深仇。
    往事如煙,恩怨自當隨風而去。
    兩國交戰,非士卒之過,乃天時地利使然。
    趙遲言畢,續道:“降卒營中,想必諸位已知秦廷處置降卒之法。
    一是貶為奴隸,分派各地勞役,終生不得赦免;二是貶為刑徒炮灰軍,替秦征戰,卻永為奴籍,直至終老。”
    此二策,降卒皆有所聞。
    趙國亦同此法。
    中原三分,同宗共族,降卒問題皆為三國難題,處理方式大致相似。”秦廷僅此二策,然接管韓地後,吾曾奏報大王,增其一法。”
    趙遲言,“即予降卒重生之機……”
    話至此,趙遲簡明扼要地宣告新策,一如陽城之時,賜二十萬趙卒新生。
    降卒自然欣然接受,隨後趙遲令屠睢拆分二十一萬降卒,混編入秦之精銳,組建邯鄲大營新銳。
    如當年收降韓卒,此輩亦需時日與秦軍磨合,方能融入。
    兩月後,龍台宮。
    “報上將軍,大軍整合完畢。”
    “原降卒已分散入精銳,現正受戰陣操練。”
    “各地郡兵部署妥當,函穀、藍田兩地防務交接完成。”
    諸將一一回報近況,屠睢、章邯、任囂等皆有才略,歸趙遲麾下,既遵命行事,又善權變。
    “萬事俱備。”
    趙遲聽罷心定。
    近兩月全力備戰,今見成效:邯鄲大營穩固,兵力大增,另調十萬郡兵至各地。
    “尚有何遺?”
    趙遲問。
    “回將軍,井然無誤。”
    “趙地已有四十萬大軍駐邯鄲大營,足維穩定。”
    “上將軍可安心歸鹹陽。”
    屠睢笑道。
    “確是如此,夫人與孩兒盼您歸家團聚。”
    章邯附和道。
    趙地無憂
    “上將軍盡管寬心,趙地自有我們守護。”
    任囂鄭重承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深知趙遲歸鄉心切,近兩月來他們全力以赴確保事務井然有序。
    “趙地防務拜托諸位。”
    趙遲對眾將說道,“與家人團聚後,我即刻返回。”
    “上將軍放心。”
    眾人齊聲應允。
    轉身之際,趙遲叮囑屠睢和章邯:“接下來數月需加倍謹慎,切莫懈怠。”
    “上將軍放心。”
    二人神情篤定。
    輕點頷首,趙遲邁步離去,踏上歸途。
    這一刻,他盼之久矣。
    “煙言。”
    “遲哥哥歸來了。”
    趙遲滿懷期待。
    目送趙遲遠去,任囂疑惑滿腹轉向屠睢與章邯。
    “老屠,老章。”
    “上將軍臨別之言究竟所指何意?”
    任囂好奇問道:“何謂武道?”
    他不解趙遲提及“武道”
    是否有更深含義,這更讓他困惑不已。
    “這……”
    屠睢與章邯相視一笑,麵對任囂的迷茫,一時難以啟齒。
    “莫非是秘事?”
    任囂神色微動。
    “老任。”
    “追隨上將軍已逾一年。”
    “你如何看待上將軍?”
    屠睢目光深遠發問。
    “在我心中,上將軍乃大秦戰神,無與倫比。”
    任囂毫不猶豫。
    “若要你效忠上將軍,你可願意?”
    屠睢追問。
    “先忠於上將軍,再忠於大秦。”
    章邯補充,目光直視任囂。
    話音未落,任囂怔住,察覺到二人眼神,他頓覺眼前局勢遠比想象複雜。
    秦始皇與趙遲會麵
    十日後,鹹陽城。
    兩千精銳護送車隊緩緩入城。
    此乃趙遲的近衛軍,屬其私屬武裝。
    身為大秦上將軍,爵位至高。
    麾下親信竟達數千。
    放眼秦帝國,僅蒙武、王翦、桓漪三位統帥可媲美。
    即便文官高位者,隨從亦不過數百。
    這是文武之別。
    “李青,快到鹹陽了嗎?”
    車內,趙遲探問。
    血虎始終相伴。
    “回上將軍,片刻即至。”
    李青笑道。
    “見駕後,便可返鄉。”
    “心情如何?”
    趙遲微笑詢問。
    多年軍旅讓眾人迅速成熟。
    趙遲已滿二十,即將步入二十一歲,與他同批入伍的李青等人也都成年。
    當初離開李家村的十人,在趙遲的庇護下各自建功立業,最差的也升至萬人長。
    盡管趙遲盡力守護,戰事依舊殘酷,還是失去了一位同伴。
    未來局勢難測,但他仍堅定保護他們,因為這些同鄉曾在他孤身前往李家村時伸出援手,如今已是他最忠實的追隨者。
    這些出身同一村莊的兄弟們,還能依賴誰?一人成功,鄉裏共享榮光。
    在趙遲心中,村裏的夥伴就像親人一樣。
    “終於可以回家了,漂泊多年,甚是歡喜。”
    “遲哥,多虧你,不然我們早就戰死沙場了。”
    李青由衷感激趙遲。
    “別這樣說。
    這次你返鄉,等我休整後會安排李雄他們輪流回去探親。”
    “多謝遲哥。”
    李青再次致謝。
    車隊漸漸靠近鹹陽。
    遠處鹹陽城隱約可見。
    “鹹陽,我大秦都城。”
    趙遲透過車窗注視遠方的鹹陽。
    雖已重生於此二十年,這卻是他首次親眼見這帝都。
    雖尚遠,僅能辨其大致輪廓,但其雄偉氣勢遠超別國首都。
    鹹陽,果不負大秦之名,乃當今天下最強國核心。
    “曆史記載……”
    秦始皇駕崩後,胡亥繼位,殘害宗室,屠戮皇族,幾乎斷絕血脈。
    後來六國聯軍攻陷鹹陽,項羽更焚毀古城。
    如此繁華都城終成廢墟。
    但今不同,因我在此。
    雖無法改寫秦統一的曆史,卻絕不受製於它,我要主導走向。
    即便秦始皇逝去,我也定護此城,不讓大秦往昔輝煌就此消亡。
    眺望鹹陽,趙遲豪情滿懷。
    此時,自鹹陽方向奔來百餘名騎士,皆著禁衛軍特製戰甲。
    “末將辛勝,恭迎趙遲上將軍凱旋歸朝。”
    領頭將領下馬行禮,態度十分恭敬。
    “辛勝?竟然是禁衛軍統領親自來接。”
    趙遲心生讚歎,“秦始皇待我不薄。”
    隨即下車回禮:“多謝辛勝將軍親迎。”
    “上將軍過譽,實為榮幸。”
    辛勝眼神充滿對趙遲的崇敬。
    趙遲威名遠播,他所取得的戰績令韓、趙兩國覆滅,使大秦帝國力達到頂峰。
    作為最年輕的上將軍,他在本國乃至諸國間都享有盛譽。
    百萬精兵對趙遲無比尊崇。
    提及昔日的武安君白起,無疑是公認的戰神,所向披靡。
    趙遲的聲望正逐步接近白起,許多人堅信他將成為大秦新一代的無敵戰神。
    “辛苦你了。”
    趙遲再次道謝。
    “上將軍。”
    辛勝恭敬回應,“大王得知您已至鹹陽境內,親自率百官在城門外等候。
    鹹陽百姓也自發聚集,迎接您的凱旋。”
    辛勝立刻領百名禁衛軍開路,趙遲的親衛隨後跟進。
    很快,他們抵達城門。
    此時,城內外氣氛莊重而緊張。
    祖龍著王袍、戴冕旒,身後侍立文武百官。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