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巧舌如簧,混淆是非

字數:8473   加入書籤

A+A-


    “好呀!”
    兩人歡呼致謝離去。
    稚童親了親祖龍的臉頰,然後歡快地奔開。
    “這兩個小搗蛋鬼……”
    祖龍嘴角浮現溫柔笑意。
    這時,後殿走出一人,乃黑冰台首領鐵鷹,身著黑袍。
    “大王。”
    見來者,祖龍收斂笑意,恢複冷肅神色。
    “李牧既歸代地,表麵平靜,似已真心歸順我國。”
    鐵鷹肅然稟報。
    “派暗探潛入代地軍中,另令馮去疾接管代地政務,控製糧草調度,務必牢牢掌控李牧及其部屬的後勤。”
    祖龍冷峻下令。
    “遵旨。”
    鐵鷹領命而去。
    盡管祖龍封李牧為上將軍,賞賜頗豐,但他始終是降將,祖龍難以全然信任。
    唯有牢牢把握權柄,方能駕馭局勢。
    這是祖龍治國的根本之道。
    李牧率十萬大軍歸降雖是好事,省卻戰火,但防範其再起反叛,必須嚴控糧草供應,使其無從作亂。
    “遲兒,速回軍營。”
    “加強對遲兒的保護,我不願他有任何差池。”
    祖龍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臣明白。”
    除了夏無且、蒙氏父子,知曉趙遲真實身份者寥寥,身為  ,他自然不會泄密。
    “有一密詔。”
    “也是遺詔。”
    “若我遭遇不測,此遺詔由你宣讀,在百官麵前宣讀。
    違者以叛國論處,滿門抄斬。”
    祖龍將密詔交予鐵鷹。
    “大王。”
    “為何?”
    一向順從的鐵鷹忽然正色發問。
    “命運難料,即便是我亦無法避免。”
    “為了遲兒,為了我的子孫,也為了國家,我必須做好最壞的準備。”
    祖龍低聲說道。
    “臣領命。”
    祖龍目光堅定,鐵鷹恭敬接過詔書離去。
    “遲兒。”
    “多年來,為父未能妥善照顧你母子。”
    “然而我會盡力彌補。
    若王位屬於你,無人能奪。
    即使為父有所疏漏,亦無人敢覬覦。
    我將為你鋪平道路,待天下統一,無人敢質疑你的身份與地位。”
    祖龍望向殿外,眼中光芒愈發明亮。
    次日清晨,朝會開始。
    文武百官陸續進入秦王殿,趙遲位列其中。
    此時,大秦僅餘趙遲一員上將駐守鹹陽,數日後他將返回趙地,籌備滅魏之戰。
    這是他離京前最後一次參與朝廷議事,身著秦廷官服,站在武官之首。
    他左側是相  綰,能在如此年紀便成為上將軍並位居武官之首,可見趙遲身份非同一般。
    眾人入殿後,趙高的聲音從上方傳來:“大王駕到,百官跪迎!”
    “臣等叩見大王,願大王千秋萬代,大秦永固!”
    群臣齊聲高呼,俯身行禮,殿內外響徹震耳欲聾的聲音。
    祖龍身披冕服,頭戴旒冠,腰懸秦王劍,威嚴自顯。
    他步入大殿,無形的威壓籠罩全場。
    “平身吧。”
    祖龍抬手示意。
    “謝大王。”
    群臣起身歸位。
    這場朝會不同於後世某些異族王朝的禮儀,無需跪拜,也無卑躬屈膝之舉。
    在這個時代,禮儀嚴格,除了祭祀,臣子無需行跪禮。
    “這才是秦始皇真正的威儀。”
    “君恩獨厚,令我深感榮幸。”
    “帝王當具此胸襟。”
    趙遲眼角餘光瞥向巍然端坐的秦始皇,心中波瀾起伏。
    若非親見其威嚴,何以知兩者間差距如此鮮明。
    “那年輕人。”
    祖龍目光落在武官之首的趙遲身上,見他神情若有所思,唇角微揚。
    然而想到趙遲即將離京歸國,內心竟生出一絲不舍。
    兒子之事雖得知曉,祖龍仍盼修複父子情誼。
    更令他欣慰的是,趙遲已有後嗣,如此便能與二孫結下血脈親情,這份情誼純真無瑕,無關權勢。
    即便如祖龍這般人物,也珍視這份情感,不願其受損。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趙高高聲宣示。
    “啟稟大王。”
    王綰起身,聲音洪亮,“韓國已平定,正式納入我國版圖。
    馮去疾大人已赴趙國處理政務,韓國各項事務皆已妥當,與鹹陽對接完畢。”
    “韓國安定,馮去疾與韓非功不可沒。”
    祖龍語氣平穩,“特此嘉獎二人。”
    “臣領旨。”
    王綰深深一拜,複歸座。
    朝會漸次展開,群臣紛紛起立奏事。
    或請示裁決,或僅為呈報國事供祖龍知曉。
    趙遲默坐一旁,仿若沉思。
    說實話,統率大軍本無需向祖龍述職。
    初到時建議任囂為主將,祖龍未置可否,當即應允。
    時間流逝,朝會步入正軌。
    趙遲幾乎入眠,渾然不知高台上的祖龍一直在默默注視著他。
    “軍中從容,朝堂略顯懈怠。”
    祖龍雖有幾分不滿,卻忍俊不禁。
    突然,他對群臣說道:“小事不必贅述,四國使節何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啟稟大王,四國使節已在偏殿等候。”
    蒙毅出列稟報。
    “宣。”
    祖龍抬手示意,蒙毅向殿外侍衛遞了個眼色。
    此刻,趙遲從昏沉中清醒過來。
    “終於進入正題。”
    齊、楚、燕三國欲施壓魏國,促其停止攻伐,魏國則觀望不前,趙遲暗自發笑,對當前局勢饒有興趣。
    不多時,四位身著異國官服之人踏入殿內,正是中原四國使者。
    “外臣拜見秦王。”
    魏、齊、楚、燕四人齊聲行禮。
    四國同時到訪,顯然早有謀劃,故毫無懼意。
    “免禮。”
    祖龍開口。
    祖龍掃視眾人,目光在燕國使節身上停留片刻後收回。
    燕丹乃祖龍幼時故友,昔日趙國質子,如今燕國太子。
    他昂首站起,四國使節隨之起身,恭敬抬頭。
    “祖龍。”
    燕丹注視祖龍,眼中閃過一絲嫉妒。
    當年他們同為質子時地位相當,甚至他一度位居祖龍之上。
    但如今,祖龍已是秦王,而他仍為太子。
    “今夜四國使者齊聚鹹陽,所為何事?”
    祖龍語氣嚴肅。
    燕丹挺身而出,“我等受本國君主派遣,欲與秦王共商魏國事務。”
    “燕丹真是糊塗。”
    趙遲暗諷,“自古有刺殺秦王之舉,不僅失敗,還讓秦帝國找到伐燕借口,齊、楚亦無力相助。”
    “燕丹以為四國聯手就能威脅秦王,實在可笑。”
    燕丹聽後神色微變,“魏國麵臨秦軍威脅,懇請秦王罷戰。”
    祖龍冷笑,“寡人軍旅出征,何需解釋?”
    轉向趙遲,祖龍吩咐道:“解釋我軍出征緣由。”
    趙遲起身,“敢問閣下代表何國?”
    燕丹答:“我代表燕國,希望秦王承諾援助魏國。”
    趙遲嘲諷,“昔日趙國攻燕,是誰求援於秦?”
    燕丹反駁,“過去之事不必再提,今日隻論魏國。”
    趙遲唇角微翹,語帶戲謔:“我軍滅韓滅趙,皆因合理正當的理由。
    當時韓國邊軍無端入侵我國邊境,更殺害數名秦軍將士,其目的不過是為了幫助趙國吞並燕國。
    我軍討伐韓國,實則是拯救你們免於被趙國吞並,卻被指責為無端挑釁。”
    “閣下莫要忘記,當初可是燕國主動請求我軍出兵?”
    “看來燕國確實是一頭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沒有我大秦,貴國還能存續至今?若非我方相助,你們怎能如此肆意妄為?早知如此,不如讓趙國滅了貴國,省得你這般囂張。”
    趙遲高聲嘲笑,引得殿中眾人哄笑不止。
    文武百官紛紛附和:“上將軍所言極是。
    當初就不該出兵援助燕國,讓他們自生自滅便是。”
    燕丹臉色鐵青,趙遲幾句話就壓垮了他的氣勢,讓他陷入低穀。
    “這小子……”
    “口才出眾。”
    “巧舌如簧,混淆是非。”
    祖龍微笑點頭,投去讚許的目光。
    說起滅國之戰,名正言順尤為重要。
    秦滅韓,正是利用趙國攻燕的機會,燕國又主動請求秦軍出兵,導致韓國猝不及防,最終亡國。
    “很好。”
    燕丹臉色陰沉,目光如刀鋒直指趙遲:“若秦帝國滅韓因燕國而起,為何還要滅趙?”
    “這也叫名正言順?”
    燕丹憤怒地質問。
    “燕國難道沒有可用之人?”
    趙遲冷笑道。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燕丹臉色驟變,顯然感到被冒犯。
    “本將奉命鎮守韓境,趙魏兩國竟派刺客行刺,差點害死本將和秦廷九卿之一的馮去疾,這件事閣下難道不知?”
    “趁我和馮大人休養之時,趙魏聯軍二十萬大軍進犯我國,這也稱得上正義之舉?”
    “燕國使者,你說說看,這是否是正義之師?”
    趙遲帶著輕蔑的笑容打量燕丹。
    “你……”
    趙遲的反擊讓燕丹啞口無言。
    他沒想到趙遲如此能言善辯。
    環顧四周,別國使者都保持沉默,低頭斂眉。
    “燕國使者聽好了。”
    “趙魏侵犯我國,挑釁我國權威,若非我軍奮起抵抗,他們的軍隊早已侵占我國疆域。”
    “秦滅趙、伐魏,合情合理。”
    “如果燕國想出兵支援魏國,我們自當奉陪。”
    “還有楚國、齊國,若你們膽敢協助魏國,我們也一樣奉陪。”
    “然而——”
    “隻要你們中任何一國幫助魏國,便等於與我國為敵。”
    “日後,即使我們出兵攻打你們,也有充分的理由。”
    趙遲冷哼一聲,語氣嚴厲地對燕丹和其他使者說道。
    話音剛落,殿內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四名使者的臉瞬間變得慘白。
    尤其是魏國使者,聽出趙遲話中隱含之意——秦帝國滅魏已成定局,他驚恐萬分,直接跌坐在地。
    其餘三國使者也神情尷尬,他們都明白趙遲的意思:若他們幫助魏國,就等於與秦帝國為敵,日後秦帝國攻打他們也會有正當理由。
    麵對這樣的威脅,他們隻能心生畏懼,卻無計可施。
    畢竟,此時秦帝國實力無人可敵。
    獨自對抗秦帝國,無異於自取滅亡。
    “這就是諸國使節的態度。”
    喜歡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竟是始皇長公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